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早期干版照相機瑣談( 15)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自從美國的伊斯曼柯達公司于1888年發明了膠片干版和膠卷以來,給照相機的發展和結構上的設計理念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
  照相機的小型化、輕量化、大眾化、攜帶方便,成為照相機發展的主要方向。因此,照相機畫幅尺寸的研究、設計和規范化,也成為照相機公司和相機廠面臨的主要課題。
  眾所周知,一個畫幅尺寸代表一個機種,一個機種又有很多不同品牌的相機,一個相機品牌又分眾多不同的相機型號,有的還形成了系列。
  一種品牌的相機,從畫幅尺寸的設計到首次推向相機市場,往往要經過多年的醞釀和研發,推向市場后,是否會受到攝影人的歡迎和認可,這期間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需要經過市場的檢驗。
  歷史上,設計不成功、曇花一現的相機品牌不少,而受到攝影人歡迎和暢銷的相機品牌也很多。例如,本瑣談已介紹過的畫幅9×12cm玻璃干版相機,4×5英寸和5×7英寸的玻璃干版、膠片干版相機等,就屬于照相機中的長壽機種,它們都曾經有過長達5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生產歷史。
  從有關資料和相機實物來看,早期的便攜式大畫幅干版和膠卷照相機的機種還有不少,其中有一些相機也曾流行了很長的時間,廣受攝影人的歡迎。本文所介紹的畫幅尺寸為31/4×41/4英寸(82mm×108mm)的英國J.LANCASTER和美國的GRAFLEX·SERIES B型單鏡頭反光干版照相機可作為一例,以供參考。
  畫幅尺寸3 1/4×4 1/4英寸的照相機,有三種不同類型的機型:①使用干版的機型;②使用膠卷的機型;⑧能使用干版和膠卷的兩用機型。本文所介紹的兩款相機,屬于第①種干版相機的機型;柯達公司于1905年推出的柯達No.3布郎尼方盒式相機(No.3 Folding Brownie)是使用柯達124型膠卷的第②種典型機型;第⑧種機型是柯達公司于1900年推出的No.3 Cartridge Kodak相機,該機既可以使用108mm×82mm的玻璃干版,也可以使用柯達119型膠卷。
  畫幅尺寸3 1/4×4 1/4英寸的照相機,同樣具有50年以上的生產歷史,也是早期照相機中的長壽機種之一。
  英國J.LANCASTER 3 1/4×4 1/4英寸木制玻璃干版便攜式照相機
  這臺英國J.蘭卡斯特木制結構的玻璃干版相機的體積不大,攜帶方便,折疊后的外形尺寸為155mm(高)×140mm(寬)×70mm(厚)(不包括鏡頭)。全木制機身,榫卯工藝加工,機身底部有黃銅包角。相機所有的金屬零件和鏡頭均用黃銅制作,相機正面上部嵌有一個標牌,標識為J.LANCAStER-Son BIRMINOHAM(圖1)。
  該機使用優質木料,精工細作,雖然已歷經百余年,仍然沒有一點走形,十分規整、堅固(圖2)。機頂設有該機前蓋板的開啟鈕和該機的標牌,標牌上刻有標識為THE 1895 INSTANTOGRAPH PATENT,表明該機在1895年曾獲專利(圖3)。
  按下機頂的前蓋板開啟鈕,前蓋板被彈開,將前蓋板扳成與機身呈90°時,前蓋板不能被機身兩側的金屬桿自動鎖住,而是靠機身外部兩側的螺絲同時擰緊,加以鎖定(圖4)。
  在相機的前蓋板的中間,有一個較大的橢圓形開孔(圖5),目的是在前蓋板展開或折疊時,不需要卸下鏡頭,鏡頭可直接從圓孔中穿過。前蓋板的兩側設有較寬的銅制軌道,軌道的寬度為80mm寬、130mm長。軌道的右側前部,設有調焦鈕和拍攝距離標尺,距離標尺上已沒有任何標記和數字,紅線為該機的。。位置。實測該機的焦距為150mm,鏡頭最大的光圈為F8。
  由于該機的軌道較寬,需用雙手的食指同時壓緊鏡頭底部兩側的兩個較大的圓形旋鈕,并且沿軌道向外拉,才能把鏡頭拉出。當鏡頭拉出至距離標尺上的紅線。。位置時,把光圈開至最大,此時可在機身后背的毛玻璃屏上看到遠處十分清晰的影像。旋轉調焦鈕,使鏡頭從。。位置到距離標尺的最前端,此時,實測的最近拍攝距離為1.5米。
  把鏡頭拉至軌道的最前端,該機就可以進入近距和微距的拍攝狀態,實測的最近拍攝距離為0.5米,此時該機皮腔的伸長達到175mm(圖6)。
  由于該機安裝有超長的皮腔,繼續調焦可使前蓋板上的軌道進一步向前延伸,當軌道全部伸出后,鏡頭距機身后背毛玻璃屏的距離為280mm,實測的最近拍攝距離為200mm,皮腔也已經達到了最大的伸長狀態(圖7)。
  為了防止鏡頭前后晃動,該機在鏡頭板框架的底部,用一根較長的絲杠貫穿鏡頭板框架的兩側,絲杠中間穿有螺旋彈簧,絲杠兩端設有較大的兩個旋鈕,擰緊這兩個旋鈕后,鏡頭板框架的兩側可夾緊軌道的兩側并被鎖定,使鏡頭板十分穩固、可靠(圖8)。
  該機的三腳架螺絲孔與后來已標準化螺絲孔有所不同,標準化的螺絲孔統一為直徑6mm和9mm兩種。而該機的螺絲孔直徑只有4mm。從前面板上的摩擦痕跡來看,這個三腳架的托盤直徑也較大,達70mm(圖9)。
  除此之外,該機安裝的皮腔形狀為早期的直角形,而后期相機的皮腔已經改為斜角形狀,這是為了減少皮腔的磨損。
  根據該機的全木制機身結構、相機所有的金屬零件和鏡頭均采用黃銅制作、非標準的三腳架螺絲孔和安裝的直角形皮腔等,就可以看出該機的早期特征。
  圖10為這臺英國蘭卡斯特3 1/4×4 1/4英寸玻璃干版相機的后部外觀。該機后背的毛玻璃取景、對焦屏的外形尺寸為80mm(寬)×105mm(長),打開毛玻璃屏左側和右側的鎖定,可把毛玻璃屏翻向左側,看到機身內部的外觀(圖11)。實測的該機畫幅尺寸為78mm×102mm,比名義畫幅尺寸82mm×108mm稍小一些,實測的干版底片尺寸為80mm×106mm。向外扳開機身后背上部的右角和左角的兩個鎖定,可把毛玻璃屏卸下,進一步看到機身的內部。
  該機不但安裝有超長的皮腔,可向前延伸,而且皮腔連同機身后背還可以向后延伸一定的距離,用來校正畫面的視覺變形。   相機機身左側和右側均有兩個鎖定旋鈕,同時松開這4個旋鈕,就可以使皮腔向后移動,移動的最大距離為12mm(圖12)。根據拍攝的需要,該機的毛玻璃屏不但可以向上仰和向下俯;而且也可以左、右扭轉一定的角度(圖13、圖14、圖15)。
  相機的鏡頭用黃銅制作,鍍有金黃色的鍍層,十分光亮、豪華、典雅。鏡頭上除了光圈刻度外,沒有任何的標識(圖16)。鏡頭的光圈為F8、F11、F16、F22、F32、F44、F64共7檔,多葉片的光圈收縮后呈圓形。
  鏡頭的結構為4片2組組合式鏡頭。經分析和測試,這支鏡頭不但標頭可以成像,而且單獨的前鏡組和單獨的后鏡組都可以成像,是一支早期的高素質大畫幅鏡頭。
  實測表明,該機的標準鏡頭是F8、焦距為150mm。擰下后鏡組,單獨的前鏡組焦距為260mm,擰上后鏡組,擰下前鏡組,單獨的后鏡組焦距為300mm。
  這表明,該機的鏡頭可以實現三種不同的焦距,因此可以拍攝三種不同尺寸的畫面。用標頭150mm,可以拍4×5英寸的底片;用前鏡組260mm,可以拍8×10英寸的底片;用后鏡組,可以拍10×12英寸的底片。實拍表明,組合式鏡頭用單獨鏡組拍攝的底片,除個別情況外,一般都可以獲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這支銅鏡頭的接口為M39×1的螺紋接口,與徠卡鏡頭的接口完全一樣,因此該頭可以直接擰上M39×1的近攝皮腔,通過轉換接圈,近攝皮腔的另一端可以和M42螺口相機的機身進行連接,這樣就可以進行近距和微距拍攝135底片的樣片。
  圖17為F8、150mm,M39×1銅鏡頭+M39近攝皮腔+M42螺口機身的外觀。這個配套可以進行從。。到近距、微距1:1和大于1:1的拍攝,實拍效果很好,所拍各檔光圈的畫面都十分清晰。
  該機除了機身后背的毛玻璃屏可以做俯仰和左右扭轉外,鏡頭也可以上、下移動一定的距離(圖18)。松開前蓋板兩側金屬支撐桿的鎖定螺絲,可使鏡頭上仰(圖19)。
  該機除了可以拍豎幅畫面之外,拍橫幅畫面也很方便,只要打開機身后背上部的鎖定,卸下毛玻璃取景屏,旋轉90°,再重新裝上機身并鎖定,就可以拍攝橫幅的畫面。圖20為毛玻璃取景屏旋轉90°后的橫幅取景外觀。
  由以上所介紹的情況來看,這臺英國蘭卡斯特3 1/4×4 1/4英寸玻璃干版相機具有鮮明的早期專業技術型相機的特征。這主要可體現在:
 ?、僭摍C并沒有安裝快門,主要是憑經驗進行手控曝光。相機的機身用優質木料制作,相機上所有的金屬、零件和鏡頭均由黃銅制成,并鍍有金黃色的鍍層。相機的鏡頭結構為4片2組組合式鏡頭,鏡頭的標頭、前鏡組和后鏡組都可以單獨成像;
  ②該機安裝有超長的皮腔,可以進行近距1:1和大于1:1的微距攝影。皮腔為直角形狀;
 ?、嘣摍C除了安裝有高素質的標頭外,還可以更換廣角、中焦、長焦等不同焦距的鏡頭,拓寬了該機的拍攝功能;
 ?、苁褂迷摍C不管是拍豎幅畫面,還是拍橫幅的畫面,畫幅的轉換十分方便、快捷;
 ?、菰摍C不但機身后背可以仰俯和扭轉,而且鏡頭也可以上下、左右移動一定的距離,因此可有效的校正畫面的視覺變形,以獲得高品質的畫面效果;
 ?、抻捎谠摍C具有上述的早期干版相機的主要技術特征。因此,該機具備了很好的研究和收藏價值,特別是這支大畫幅組合式銅鏡頭,可以用來拍4×5的底片,方便進行進一步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比較,這有助于對早期鏡頭的認識和理解。
  美國GRAFLEX·SERIES B型3 1/4× 4 1/4英寸單鏡頭反光膠片干版照相機
  具有百年歷史,創建于1 902年的美國著名的格拉弗萊克斯相機公司( GRAFLEX·INC),它的前身是福爾摩·施沃茵相機公司。1905年被柯達公司合并,廠址也遷到了紐約州的羅切斯特市,幾經周折,直到1945年正式更名為格拉弗萊克斯相機公司。
  該公司的相機產品種類很多,從平視取景的135相機、120雙鏡頭反光相機到專業技術型的大畫幅干版相機應有盡有。該公司生產的相機產品,不論是在外觀造型上,還是在相機的功能和結構上,由于一貫秉承著自己特有的設計理念和設計風格,一經上市都會受到攝影人的廣泛歡迎和關注。特別是該公司生產的格拉菲克和格拉弗萊克斯單反兩大系列的干版照相機,最為經典和久負盛名,是新聞記者、職業攝影師和攝影發燒友最喜歡使用的照相機之一。
  這臺格拉弗萊克斯3 1/4×4 1/4英寸的單鏡頭反光干版相機,生產于上世紀的二十年代。方箱式的機身造型和高大豎立起的折疊式皮革取景罩成為該機外觀的鮮明特征,相機別具一格的布簾快門結構設計成為該機功能上的主要特色。
  該機取景器折疊后的外形尺寸為180mm(高)×150mm(寬)×170mm(長)。該機的機身為木制的立方體,外貼黑色飾皮,機頂設有手提帶(圖21)。
  扳開機頂蓋板的鎖扣,可將機頂蓋板連同折疊式的取景罩一起展開,機頂蓋板可被其兩側的折疊金屬支撐桿鎖定。該機安裝有高大的折疊式取景罩,其高度達到170mm,與機身的高度羞不多,這是該機特有的標志之一,影友們稱其為“煙筒”,使用該機操作時,一般需雙手抱著(圖22、圖23)。機身底部設有三腳架螺絲孔。
  相機取景罩后面的金屬標牌上部壓印有GRAFLEXSERIES B標識,下部壓印有EASTMAN KODAKCO.FOLMER-SCHWING DEPT. ROCHESTER.N.Y.U.S.A.標識,標牌的中部為一個表格,豎向標明相機的快門控制擋①~⑥,橫向標明快門速度的4個縫隙檔,依次為1 1/2英寸、3/4英寸、3/8英寸、1/8英寸(圖24)。該機的6個快門速度控制檔和4個布簾縫隙組合成了該機具有從1/10s~1/1000s共24檔的快門速度。此外,該機還設有布簾快門全開的T門,可進行取景、對焦。   機身右側前部的下角設有相機的調焦鈕,后部設置布簾快門控制系統(圖25)。
  圖26為布簾快門系統下部的控制擋。順時針旋轉這個大旋鈕,可在旋鈕上面的小圓孔內,依次出現①~⑥的數字,數字與數字之間都有明確的定位聲響。推動大旋鈕下面的小鈕,可使檔位數字依次的返回原位,數字與數字之間同樣有明確的定位聲響。這6個控制檔數字與圖24金屬標牌上的豎向①~⑥的數字分別相對應。
  圖27為該機布簾快門速度的控制機構。逆時針旋轉這個上弦手柄,可給布簾快門上弦。此時,可在手柄上面的小圓孔內順序出現T、1 1/2、1/4、3/8、7/8這樣的數字,數字與數字之間都有明確的定位聲響。
  在給布簾上弦之前,需先把手柄下面的撥又向后扳,使機內的反光鏡呈45°取景狀態。該機的快門釋放扳手設在機身左側的前部,左手釋放快門。
  向下壓此扳手,反光鏡可立即向上翻起,隨后布簾的縫隙掃過底片,完成了底片的曝光。再次將反光鏡扳成45°呈取景狀態,向下壓快門釋放扳手可進行第二次底片的曝光,依此操作順序,就可以使用該機進行順利的拍攝。
  圖29~圖32這4條布簾快門的縫隙值,與取景罩后面金屬標牌上快門速度組合數據表中的橫向布簾縫隙數值分別相對應,金屬標牌上的CURTAIN APERTURE意思為布簾縫隙。
  使用該機拍攝時,首先可以確定使用的光圈值(也可以先確定使用的快門速度)。例如,確定拍攝使用的光圈為F11,需使用的快門速度為1/100s,此時就可以在圖24的金屬標牌上找到1門10s所對應的快門速度控制檔和相應的布簾縫隙值。調整快門速度控制檔為①檔;調整布簾縫隙為3/8檔,此時的快門速度為1/110s,因為它與1/100s相差無幾,此時就可以進行拍攝。
  由于該機采用了組合式快門速度的設計,因此快門速度非常密集,這不但有利于對底片的精確曝光,而且選擇的余地也較大,該機除T門外,快門速度范圍為1/10~1/1000s,共計24檔。該機的布簾快門仍能正常工作。
  該機畫幅尺寸為81mm×105mm,與名義畫幅尺寸82mm×108mm基本一樣。該機可以使用兩種不同形式的底片盒進行拍攝。一種是使用原廠生產的木制膠片干版底片盒,底片盒的兩面可各裝1張干版底片。底片盒上的兩邊都刻有標識,一邊刻有3 1/4×4 1/4 GRAFLEXFILM PAT.專利號;另一邊刻有FOLMER GRAFLEXCORP.U.S.A.字樣(圖33)。
  該機還可以使用另一種形式的干版底片盒,底片盒內可以疊加18張3 1/4×4 1/4英寸的干版底片進行連續式的拍攝(圖34),底片盒的右端連接有一個皮袋(圖35)。底片盒用金屬薄板制作,外形尺寸為150mm(長)×105mm(寬)×50mm(厚)。連接的皮袋展開后的尺寸為120mm(長)×100mm(寬)。
  在底片盒后面的中間位置,設有一個金屬蓋板,掀開這個蓋板后,可看到底片盒上的計數紅窗(圖36)。在這個金屬蓋板上壓印有標識GRAFLEX CUT FILM MAGAZINE PAT.SEPT.71920 0THER PATENS PENDING MADE IN U.S.A. BYFOLMER GRAFLEX CORPORATION ROCHESTER.N.Y.U.S.A.表明膠片干版底片盒由美國羅切斯特市的福爾摩格拉弗萊克斯公司制造,并獲有專利。
  按住沒有皮袋一端的底片盒開啟鈕,底片盒蓋可被打開(圖37),可看到底片盒內部的外觀(左)和底片盒后蓋(右)。左邊為該機的干版底片盒,底片盒內裝入的最后一個底片匣18號的標識,表明這個干版底片盒內最多可以裝入18張3 1/4×4 1/4英寸的膠片干版底片。右邊是底片盒后蓋,中間設置是計數紅窗,計數紅窗兩側分別設置了兩條弓形的壓片金屬彈簧條,彈簧條的一端被固定,另一端可自由伸展。弓形的金屬彈簧條,可以起到對干版底片匣適度加壓的作用,使盒內疊加在一起的干版底片匣,緊緊的貼在一起。
  干版底片匣的外形尺寸為110mm(長)×84mm(寬)×2mm(厚)。膠片干版底片的尺寸為106mm(長)×81mm(寬),干版底片匣用很薄的金屬板直接沖壓成型制成,十分平整和規范。底片匣的三個邊緣有4mm的卷邊,一邊為開口,用于插入干版底片(圖38)。
  在暗室或暗袋內,把18個底片匣按順序排列好,依次分別插入干版底片,然后將底片匣疊加在一起全部裝入底片盒內,蓋好底片盒的后蓋,就可以把底片盒拿出室外裝上機身的后背(圖39)。
  拍攝前,需先把底片盒上的擋板抽出,隨后可對底片盒內的第1張底片進行曝光。曝光后的第1張底片可由底片盒右側底部設置的一個金屬鉤(圖40),鉤入旁邊的皮袋內,然后再把皮袋內的底片匣插回底片盒內最后一張底片匣的位置,使底片盒內還未進行曝光的底片匣全部前移。如此操作后,第2張尚未曝光的底片就移到了焦平面的位置,可開始進行第2張底片的拍攝。反復這樣的操作,就可以把底片盒內的18張底片連續的依次拍完。插回底片盒上的擋板,取下底片盒后,就可以進行底片的沖洗。
  底片盒后部設置有計數紅窗,隨時可以打開紅窗上的蓋板查看已拍攝過的底片數。如果一次拍不完18張底片,可插回底片盒上的擋板,底片盒可以隨時取下。
  旋轉機身右側前部下角的調焦鈕,鏡頭蓋板可被打開,該機鏡頭的后部有皮腔連接機身,該機最近的拍攝距離為0.5米,調焦范圍由0.5m~∞。鏡頭螺紋接口為M54×1,鏡頭可以更換,加接近攝接圈后,可以進行近距和微距攝影。
  相機安裝有德國蔡司廠制造的高素質鏡頭(圖41),鏡頭沒有鍍膜,鏡頭內圈的標識為Carl Zeiss JenaSeries Ic 1:4.5 f=16.5cm,鏡頭號No.382046,光圈范圍F4.5、F5.6、F8、F11、F16、F22、F32、F45共8檔,多葉片組成的光圈,收縮后呈圓形。由于該機的鏡頭焦距較長( 165mm),因此該頭可以涵蓋4×5英寸的畫面,可以拍攝4×5底片(照片)。
  該機的品相很好,各項功能正常,鏡頭十分潔凈。就其畫幅尺寸而言,具備了特定的收藏價值。
  從以上所介紹的兩款畫幅尺寸為3 1/4×4 1/4英寸的英國和美國生產的干版照相機來看,英國的這款J.LANCASTER全木制干版相機,早在1895年就獲得了這一畫幅尺寸的專利權。這臺相機的結構設計合理,功能完備,制作精良,鏡頭素質一流,攜帶方便,這已成為該機的主要特點。
  特別是該機安裝有超長的皮腔,可以進行近距和微距拍攝;鏡頭可以上移,機身后背可以上仰、下俯和左右扭轉;組合式的鏡頭,前鏡組和后鏡組都可以單獨成像等這些重要的功能。對照相機后來的發展,無疑會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借鑒效應。
  隨后柯達相機公司于1900年推出了No.3 Cartridge Kodak3 1/4×4 1/4英寸的干版、膠卷兩用的相機,1905年該公司又推出了這一畫幅尺寸的柯達No.3 Folding Brownie方盒式相機,使該畫幅尺寸的照相機得到了很好的后續發展。
  本文所介紹的這臺格拉弗萊克斯SEriES B型單鏡頭反光相機,是福爾摩·施沃茵相機公司與柯達公司合并期間生產的產品。1926年福爾摩·施沃茵相機公司又從柯達公司中獨立出去,因此該機應該是1926年以前生產的產品。
  綜上所述,畫幅尺寸3 1/4×4 1/4英寸的照相機還有多種的后續機型,這些機型中,都有不同的設計理念和風格特點。該機種曾廣泛流行于英、美等國家,是照相機的長壽機種之一,有著50年以上的生產歷史??逻_公司從1905年開始生產的No.3Folding Brownie方盒式相機,直到1961年才停止生產。因此,該機種受到歡迎的程度,可見一斑。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767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