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強產業集群的莒縣路徑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結合莒縣縣域經濟發展實際,從做大做強產業集群、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角度,提出對產業集群化發展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對策和建議。
做大做強產業集群是打造區域品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把“振興工業”戰略作為經濟發展的頭號戰略,堅定不移做大企業、做強產業,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集群等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
1 產業集群的概念及效應
產業集群是在某一領域內的相關工業及聯合機構中(如大學、標準化機構及貿易團體),那些既相互競爭又彼此合作的互相依賴的公司、專業供應商、服務商、生產商等,集中在某一地區的工業現象。優勢產業集群是區域經濟競爭的優勢所在,對于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有重要的產業支撐和促進作用,產業集群的發展模式在促進現代經濟尤其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經濟效應。
一是產業集群對技術有創新發展效應。集群內部之間的競爭壓力,能夠刺激企業家的創新動力,而產業集群內自身的競爭壓力和潛在的競爭力構成集群創新的動力,進而形成內生驅動與外部牽引的“雙動力”引擎。
二是產業集群對區域品牌有提升效應。產業集群有利于集群內企業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提高創新和市場營銷能力,有助于企業創建產品品牌和企業品牌,進而促進了產業集群的持續創新、升級和發展。
三是產業集群對制度建設有規范效應。集群內部企業關聯度極高,彼此之間往往是“你有我有、你強我強”的競爭協作關系,產業集群一旦形成規模,就有可能主持參與行業標準及規范,引導企業提質增效、“抱團”發展,促進產業優化升級。
因此,對縣域經濟發展來說,產業集群化發展符合產業成長規律,可以提高規模效益,促進平臺共用、資源共享、品牌共建、市場共拓,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走好產業集群發展之路,是縣域經濟發展摁下“快進鍵”、駛上“快車道”的重要一招。
2 近年來莒縣產業集群化發展的現狀
近年來,莒縣圍繞高端裝備制造、精細化工、農產品精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塑料、現代服裝“六大產業”,重點培育壯大精細化工、高端裝備制造兩大“千億級”產業集群,推動縣域經濟由“六大產業”并駕齊驅向兩大核心產業“雙峰并立”的局面轉型。
一是圍繞主導產業抓招引,為產業集群化發展提供“源動力”。近兩年來,莒縣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生命線”,圍繞主導產業抓好“雙招雙引”。同時,牢固樹立精準理念,緊盯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企業,努力招引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高質量項目。2018年以來,已招引44個過億元項目,其中化工項目7個,總投資104億,高端裝備制造項目15個,總投資94億,產業集群化發展的動力、后勁十足。
二是突出產業龍頭建鏈條,為產業集群化發展注入‘‘新動能”。莒縣堅持把重點“高精尖”項目作為產業集群的“龍頭”,集中資源、集中力量昂起“龍頭”,拉長產業鏈條,帶動“龍身”“龍尾”擺起來。精細化工產業是莒縣工業的主要板塊,2017年實現產值227.8億元,占到了全縣工業總量的“半壁江山”。其中,金禾博源檸檬酸產量占全國、全球市場份額的24%、l3%。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是莒縣工業的最大潛力所在,2017年產值增幅達54%,主營業務收入增長61.7%,目前全縣在建及計劃投資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有13個,總投資約150億元。
三是聚焦園區平臺成規模,為產業集群化發展打造“主引擎”。園區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主引擎、主動力,也是做大做強產業集群的主戰場、主陣地。莒縣目前已擁有“一區三園”的產業集群區。莒縣經濟開發區已有9家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企業落戶園區,努力打造在全省占有一定地位的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海右工業園,被日照市委、市政府列為全市高端化工集聚區,是獲批的全省第一批30個省級化工園區之一;高新技術產業園則是莒縣培育新動能、做大產業集群的最大空間、最大平臺,目前正重點發展“四新”類新動能項目,打造新舊動能轉換的示范區、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積極爭創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
雖然近年來莒縣產業集群不斷發展壯大,但莒縣產業還存在總量較小、結構不優的問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僅為100.05億元,僅占日照市的1/6多一點。莒縣正處在由工業化的初始階段向中級階段過渡的關鍵時期,必須積極學習先進地區打造產業集群的經驗做法,立足縣域實際加快產業集群化發展。
3 做大做強產業集群,推進莒縣經濟高質高效發展的建議
做大做強產業集群,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做到點面結合。結合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建議緊緊圍繞主導產業,做到六個“突出”。
?。?)突出規劃先行。結合區位特點、產業現狀、比較優勢、功能定位等因素,科學編制振興工業“I+N”的規劃體系?!?”就是縣域產業集群總體發展規劃,“N”就是若干個主導產業集群化發展規劃以及鄉鎮特色化發展戰略,在此基礎上出臺《產業投資導向目錄》,確保工業發展有遵循、有延續、有節制。
?。?)突出政策引導。要針對重點產業和重點項目著手制定差異化的政策體系,對重點優質項目量身制作。在資金政策上,要優化國有融資平臺,通過租賃、定向融資、資源置換、擔保、落實產業扶持資金等措施,向重點傾斜、明確政府產業導向,撬動全社會投資。
?。?)突出隊伍幫扶。針對產業規劃,要按照“一個產業、一支隊伍”要求,成立專項工作隊伍。要瞄準世界產業發展制高點,以提高技術含量、延長產業價值鏈、增加附加值、增強競爭力為重點,大力
引進產業配套項目,努力形成產業結構合理的功能區和結構優化、功能完善、附加值高、競爭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
?。?)突出專業園區支撐。要結合“I+N”的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從區域經濟協同性、空間布局合理性和經濟功能完整性出發,明確園區建設的功能定位和產業配套,著力引進和培育產業鏈重大項目,細化園區內的基礎項目招引,同時培育和建設成以大企業為骨干、以中小企業為配套、關聯企業高度集中的產業集聚平臺。
(5)突出重大項目及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按照“抓大不放小”“內生與外引并重”的思路,圍繞產業的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確定投資指導目錄,引導項目投資方向。做到既重視帶動作用明顯的大項目建設,又重視配套功能突出的小項目建設;既重視本土企業的成長,又重視外來項目的引進,以此不斷完善和優化產業鏈,降低產業整體運營成本。
?。?)突出區域品牌培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孕育興起,企業要抓住機遇,不斷推進科技、管理、產品、市場和品牌創新等。區域品牌對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具有強有力的吸附作用,是產業集群化發展的有力支撐。要大力培育工匠精神,鼓勵引導企業創立自有品牌,聚焦實業、贏得市場、擴大規模,以產業集群化發展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76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