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之再認識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2017年9月17日,在紫金山下、秦淮河畔悅尚賓館一號會議室,在撫順市教育學院組織下的第二批學科帶頭人名師培養對象共130余人開始了為期一周的學習之旅。六天的培訓時間里,我們參加了三種形式的培訓活動,即:“專家講座”、“參觀學校、聽課交流”、“文化教育考察”等,每一項活動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感謝各位領導能給與我這樣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在培訓中聆聽各位專家的講座,與之交流溝通,讓自己在教師這條成長之路上走的更快,更加穩??!
培訓的前三天,我們集中聆聽了六位專家的講座。分別是南京師范大學的課程與教育研究所所長喻平教授《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課程重構與教學轉型》、杭州師范大學的周俊副教授的《教育案例研究助推教師專業發展》、南京市教學研究室、特級教師馬黎老師的《馬黎名師工作室建設的思考》、南京市教學研究室、特級教師嚴必友老師為我們學員做了題為《提升教學質量的幾個關鍵詞》、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李亞平老師的《教育論文寫作》、南京市天正小學校長特級教師王久紅《學科教學智慧的理解和發展》,六位專家的講座我們奉獻了一場饕餮盛宴,于潤物無聲中以啟迪、明智。
來自南京師范大學的課程與教育研究所所長喻平教授的講座《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課程重構與教學轉型》,讓我茅塞頓開。喻平教授的講座圍繞核心素養提出的背景、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重構、學科核心素養的生成與評價和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轉型四個方面,向我們傾情講解了他對于核心素養的理解與把握,并圍繞核心素養的落實做出了一系列有價值的探索與實踐,為我們奉上一場視聽盛宴。
對于 “核心素養”一詞,我第一次接觸是在2014年撫順市教學基本功大賽的考試中,那個時候對于我來說還是新生事物,從此也開始了對它的關注。在我們學校的大教研活動中我還曾找到了一些相關的理論文章和組內成員一起學習過。目前《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于2014年3月30日正式印發,明確界定了核心素養,即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高中思品學科的核心素養為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
作為思品學科的教師,我認為核心素養不是對素質教育的否定,而是素質教育的再發展。身為一線教師應努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把握好新課程標準和核心素養的關鍵,善于更新觀念,敢于接受新鮮事物,敢于實踐與創新,讓核心素養真正成為學生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基于核心素養實踐的關鍵在于考試評價的改革和教學轉型。一線教師左右不了考試,但可以從平時的教學評價和教學設計做起,圍繞“知識與技能”開展教學,就是“知識理解”的教學,要實現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實現由“知識理解”向“知識遷移”進而向“知識創新”提升,我們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喻平教授的講座給了我很大啟發。我想在我的《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中采用以下途徑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
1.課前:態度引領
課前讓學生自主研修、自我教育,是培養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必要途徑。在課前自學中,發動學生自主研修,利用豐富的課程資源進行人生態度引領,引起學生心靈共鳴,使學生認同感得以升華。
2.課堂:靈動思維
課堂是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的主陣地,也是促使學生思維靈動飛揚的大平臺。思維靈動的課堂集中體現三個要點:一是注重培養學生思維方式,二是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充滿著教學過程的創造和生成;三是充滿教學智慧。
3.課后:拓展遷移
拓展遷移是教材知識的補充和延伸。我在新授課結束前2分鐘,通常結合生活情境明理導行,給學生布置一定的社會實踐任務,引導他們升華道德境界,養成理論聯系實際的良好習慣。當然,社會實踐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是把學科核心素養融入到學生感興趣的信息和生活領域中去。這樣,既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又能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
以上是我的初步設想,并在教學中不斷實踐與改進。我們應該腳踏實地,真正用心研究和實踐,會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核心素養培養的路徑,不畏荊棘叢生,勇敢前行。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79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