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論兒童自然教育價值、偏失與矯正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一、自然對兒童的教育價值
 ?。ㄒ唬┳匀凰茉靸和娜烁?
  童年時期是整個人格長成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周圍的環境對兒童以后的影響是巨大的。兒童與大自然之間相互交融、息息相通的關系讓他們能夠在大自然中體驗到一種由衷的喜悅與歡愉,兒童特具的與大自然直接交流的能力也讓他們比成人更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難以言傳的奧秘,從眾多哲人對自己童年的回憶或相關言論中可以發現大自然對早期人格的形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F代新儒學代表人物之一牟宗三就認為“真正的人才從鄉間出”,他認為人的聰明才智是與土地聯系在起的,所以在城市培養不出大人才。從自己的人生經歷出發,牟宗三認為應該讓兒童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做一個原始的生命,讓他們內心的那種原始的沖動在大自然中得到舒展。只有讓孩子們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游蕩,他們心中的原始生命才會被喚醒。孩子們只有先做一段時間的野蠻人,以后才能成大才。而只有在和大自然、土地的接觸中,孩子們內在原始的沖動才能被喚醒,人的完整人格才能形成。
 ?。ǘ?自然造就兒童夢想
  兒童是天生的夢想家,夢想讓他們擁有了一個比現實世界還要廣闊得多的世界,在夢想世界他們可以上天入地、無所不能。
  杜威曾批評了那種一味尋求通過虛假的材料來激發兒童的想象力的做法。劉曉東對此持贊同態度,“把神話、童話等當作培養兒童夢想的唯一出路,很顯然是走了極端,因而杜威的批評也是正確的?!蓖捄蜕裨挼拇_對于兒童的夢想具有極大的價值,但是同時也不應該忽略了大自然具有的引發兒童的夢想的重要作用。
 ?。ㄈ┳匀患顑和掷m發展
  從小與自然建立起的積極關系可以一直持續到成年階段,成人對自然的態度和行為受其幼兒時期在自然中玩耍時間的影響, 并會影響成人環保意識的形成。所以,當幼兒在發展自然情感的關鍵期,能夠給予他們什么樣的引導、什么樣的環境都是極其關鍵的,這會影響到他們成長過程中的情緒情感,使其能夠得以健康發展。
  二、兒童“自然缺失癥”的歸因
 ?。ㄒ唬┦щ娮用浇楫惢瘍和匀恍袨?
  網絡、平板電腦、iphone、綜藝節目讓孩子大多數時間停留在室內。這種封閉的無形教育在造成他們自私、狹隘、個性太強、不合群等諸多問題的同時,也帶來他們行為上的缺失:做事馬虎、丟三落四、不收拾房屋以及做事拖拉等各種不良習慣。
  (二)課業負擔扭曲兒童自然心理
  無論是每天放學后還是寒暑假,課余時間,室外幾乎都見不到玩耍的孩子。這些孩子都被關在“籠子”里做作業或參加各種補習班,周末也不例外。這種缺少伙伴交流的生活,導致孩子心理成長的缺失:缺少責任感、沒有愛心、不能合作。
 ?。ㄈ└改赣^念限制兒童自然游戲
  父母對交通事故、犯罪、傳染性疾病乃至對自然本身的太多畏懼致使孩子通常被約束在戶內。更不幸的是,這些令人畏懼的因素被媒體歪曲放大,越發讓更多的父母不敢對孩子放手。
 ?。ㄋ模┳匀画h境擠壓兒童自然空間
  城市中的公園和其它空地被過分地修整,其上雖然建造了漂亮且整齊的足球場、籃球場等娛樂場地,但卻缺少了未被人工化、高低不平、富有野性的地方。而后者才是孩子喜歡探索的地方,因為那里他們可以找到巖石、雜草和昆蟲。
 ?。ㄎ澹┉h保規制抑制兒童自然感知
  此外,安排過于緊湊的家庭時間,久坐的生活方式,室內有組織的娛樂活動的流行,日益沉重的課內外學習任務,落后的生物學及其它自然科學教學方式,不盡如人意的城市設計和城市化進程等等,也是導致兒童疏遠自然的因素。
  三、“自然缺失癥”的應對
  (一)依托實物與情境教學,培育兒童自然天性
  幼兒園階段的教學課程中,教師可多利用自然教學資源,如自然界的云、霧、水、電、花、鳥、蟲、魚等自然物品或自然現象,引領孩子們親臨自然現場體驗它們。幼兒能看到、摸到、嘗到這些真實的實物,往往能更深刻地認知自然,從而更愿意親近自然。
  大自然是幼兒最好的游戲場所,最佳的情感療養所,能夠給予幼兒各類“天然課程”。教師只要愿意采取“自然教育”課程模式,就能發掘出各類自然教學資源,幫助幼兒去感受和欣賞自然之美,進而在此教學過程中培養孩子的愛心、責任感、環保意識等優秀情感。
 ?。ǘ┚x地方與本土資源,順應兒童身心發展特點
  幼兒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心,無論是天文地理,還是動植物等,都能引起幼兒的關注。教師可根據幼兒的身體心理特點,挑選適宜的場所,帶領孩子們走向自然。如一些動物園、植物園、百鳥園、蝴蝶館、海洋館等,那里面的飛禽、走獸、水族、昆蟲、植物等,都是幼兒最為好奇,最容易喜愛的事物,它們都為幼兒去親歷體驗自然提供了可能。
  引導幼兒“走向自然”的教育,也應該重視引導幼兒融入社會,要重視科學選配當地的民俗、民間藝術、風土人情資源,將其納入幼兒自然教育的教學資源庫。如以一些當地的節日活動為載體,帶領幼兒參與其中,親歷體驗本土文化,愛上家鄉的民俗風情,成長為一個更為社會參與感和奉獻精神的小公民。愛“娛樂”是幼兒的天性,追求各類歡愉的活動,進而從中感知本土文化藝術,也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手法。
 ?。ㄈ┳⒅嘏d趣與需要,引導兒童主動“走向自然”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一個孩子都有獨特的興趣點和敏感區。孩子如何主動的“走向自然”,學會從自然中獲取知識,塑造健康的人格和情感模式,也需要以興趣和需要為誘發點,實現由引導到真心愛上自然,愿意主動親近自然的教育目標。如愛水的幼兒,河邊、河灘、湖岸等近水的自然環境,往往更能讓孩子們主動地“走向自然”,愿意去認知與此相關一系列自然常識。我們將教育目標轉化為幼兒的需要,才能激發孩子的主動學習性。自然教育課程,還需教師有一雙善于捕捉兒童興趣的眼睛,能準確發掘出孩子的興趣點,隨后再根據幼兒的需求生成“走向自然”的相關課程,進而讓孩子在活動中享受、感悟、對話自然,進而使兒童的天性和興趣得以養護,使其靈性和主動性得以喚醒。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818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