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文明的理解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曾經讀過這么一個故事:馮玉祥自北伐之后,日理萬機,顧不上剃須,馮夫人很討厭,但接妻來時,馮刮掉了臉上的大胡須,但唇上仍留有兩撇小胡須。一天,馮夫人與丈夫暢談文明人與野蠻人之別:野蠻人全體多毛,文明愈進毛亦愈少。馮聽了,茅塞頓開。次日,唇上胡須不見了蹤影。
我想,這就是顯而易見的一種文明吧。
文明,在現代的意思,是良好的文明素養之意。當今時代,文明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曾聽過一則傳聞:一個大國占領了一個小國,可是并沒有花大量的兵力和財力去消滅它,而是派人銷毀了該國的文明,沒過幾天,這個國家就滅亡了。所以,我們不能當亡羊補牢的可憐人,而要當未雨綢繆的智者,我們要力抵死于安樂,盡量生于憂患,我們不是任人拿捏的愚者,而是要認識到文化侵略的重要性。
不容置疑,文明是指引我們前進的路燈,是時時提醒我們要防患于未然的警鐘,是一種心靈的慰藉。我們要以文明為基礎,去發展自身。
凝神思考時,我曾記得有次在上學路上遇見過的一對母女,女孩向母親哭訴,說她為什么要去背歷史那么難的東西,學了又沒什么用。當時我心中不以為意,到了現在我恍然大悟,學習歷史等非物質文化,可能不能帶給我們很大的利益,但這些神秘新奇又充滿著精神氣的東西,往往會在未來的某一瞬間,你就能讀懂它,并且能用心感受它,這些精神文化將會轉化為精神文明,終將變成屬于你的東西。精神文明讓我們的心靈得到慰藉,它是一種文化財富。
就像《中國詩詞大會》,它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勝利的激情和幾千首詩詞,它帶領我們領略了不一樣的中華詩詞的獨特魅力;就像《國家寶藏》,通過對一件件文物的梳理與總結,演繹文物背后的故事與歷史。但我們是否又能想到,這樣做的意義是什么,恐怕不僅僅是傳承和發展中華文明這般簡單吧。它給我們的啟示是,中華文明必須要融入世界,將這種精神文明轉化為保護和發展本國的文明,讓自己真正成為文明大國。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82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