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了解理解合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家校合作即家庭與學校以溝通為基礎,相互配合、合力育人的一種教育形式。這兩方面的教育是相輔相成、各具特色的,其終極目的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使孩子更好地成長。家校合作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家長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學校教育環境的優化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學校針對當下家校合作意識不高;合作溝通能力不足;合作內容方式單一;合作機制不夠完善等問題,積極探索與實踐,形成了“加強溝通,增進了解——加強學習,促進理解——加強合作,主動參與”家校合作的新路徑與新方式,使家校合作工作在我校落地生根。
  關鍵詞:了解;理解;合作
  【中圖分類號】G 7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5-0011-01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才能實現和諧的全面展,就是兩個教育者,即學校和家庭,不僅要有一致行動,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痹谟绊懞⒆映砷L的各種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最重要的兩個方面。家校合作即家庭與學校以溝通為基礎,相互配合、合力育人的一種教育形式。通過家校合作,孩子受到來自學校、家庭兩方面的教育。這兩方面的教育是相輔相成、各具特色的,其終極目的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使孩子更好地成長。家校合作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家長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學校教育環境的優化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然而當下教育中的家校合作,流于形式,存在諸多問題:家校合作意識不高;合作溝通能力不足;合作內容方式單一;合作機制不夠完善,為了切實解決家校合作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多年來,學校秉承“天性有致,潤德無聲”的辦學理念,積極探索與實踐,形成了家校合作的新路徑與新方式。家長與學校、老師之間的溝通與信任首先來自了解,其內涵包括老師對學生及家長的了解、家長對學校及老師的了解。只有做到相互了解,彼此信任,才能為家校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1.新生入戶調查訪談
  學校要求每屆新生入校之前,全校老師分組走進每一個新生的家庭,與家長進行面對面的交談。詳細了解每一個孩子的家庭情況、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等情況,對學生進行一次全面摸底,以便老師能及時了解班級的孩子,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2.開展“家訪日”活動
  學校嚴格執行市教育局提出的“三要八不準”行風評議要求,要求每位班主任教師每學期對學生家訪做到全覆蓋,科任教師每學期家訪人數必須達班級學生數的二分之一以上,為保證此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學校將每月最后一個星期的周四確定為“家訪日”,教師采取“電話預約、逐個登門”的方式,一家一戶去家訪,家訪完畢之后需填寫家訪日活動登記表,學校德育處還通過電話回訪的方式了解教師家訪的情況,加強對教師家訪的監管與落實?!凹以L日”活動的開展拉近了學校與家庭的關系,增進了老師與家長、學生的感情,促進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互動。
  3.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學校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及時掌握學生心理發展的動態,為每一個學生建立心理成長檔案。學生心理檔案的內容,涉及學生的自然情況、學習心理變化、活動心理變化、人際交往心理變化等,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為教師教育學生提供可靠準確的信息與依據,對學生的發展,也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4.構建多元溝通方式
  隨著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網絡技術的普及,學校與家庭之間溝通的渠道,不在局限于家訪、家校聯系冊等形式。家長們更希望長時間地、隨時地、持續地關注班級、關注學生。QQ群、微信群、校訊通平臺等逐步成為家校溝通的新載體,它們給家校溝通帶來更多的方便和快捷。
 ?。?)校訊通平臺
  教師利用校訊通平臺的短信互通功能給孩子布置作業、發布全班性消息等,方便家長查看并督促孩子完成學習任務。老師們還通過它給個別孩子個別提醒,發布一些個性化的信息,避免了打電話的繁瑣,又可以起到量身定制的作用。
 ?。?)班級QQ群、微信群、微家園
  學校建立班級QQ群、微信群。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教師可對學生的課堂表現、課間活動、校園生活拍攝下來,制作成相冊、視頻通過QQ、微信向家長推送,家長也能及時直觀地感受孩子的在校表現。家長也可利用微博,向公眾展示班級文化和風采,使自己的班級和學校教育理念得到宣傳。學校建立微家園家長交流平臺,不僅可以教師與家長之間交流,更能促進家長之間的交流與信息共享,共同參與到學校的活動與管理。通過互聯網+背景下的班級QQ群、微信群、微家園,拉近了我們教師與家長的距離,方便溝通,就如我們與家長在面對面交流,促進新時期家校溝通與合作的良好發展。
  5.結語
  幾年來,學校的家校工作真正做到了“讓家長了解、理解老師和學校,讓老師了解、理解學生和家長”,從而取得家長對學校工作的大力支持與幫助,對學校順利地開展工作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凝聚家校合力,讓家校合作的理念更加深入每一位家長的心靈,讓孩子在潤物無聲的生活化教育中綻放活力,家校合作的實踐必將在孩子們身上結出碩果。
  參考文獻
  [1]劉淑紅.在班級管理中共同成長[J].寧夏教育科研,2017(03)
  [2]朱靜江.將班級群打造成一個“心靈氧吧”[J].新班主任,2018(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032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