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倫理視角下《巴比特》的解讀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巴比特》是美國著名作家辛克萊·劉易斯的代表作,小說通過對房地產商人巴比特的刻畫,形象生動地向大眾展示了20年代美國的消費主義文化特征。從消費倫理視角看,小說中人與社會之間是占有式的消費方式,人與人之間是利益扭曲的,自我個性也面臨著消失的狀態。這對探究美國商業的發展、美國人的文化精神,甚至我國當代社會的消費倫理構建都具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巴比特》;消費倫理;占有式的消費
中圖分類號:I106.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9)05-0116-03
《巴比特》是美國著名作家辛克萊·劉易斯的代表作,小說通過對房地產商人巴比特的刻畫,形象生動地向大眾展示了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消費主義文化特征,眾多學者多是從主人公的叛逆、消費文化的反映、人物的心理分析及作者的寫作風格等方面解讀該作品,本文將從消費倫理的視角探討小說中所體現的人與社會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及人與自我的關系。
1弗洛姆的人道主義消費倫理理論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消費分為生產消費與生活消費,“前者指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的生產資料和生活勞動的使用和消耗。后者是指人們對生產出來的物質資料和精神產品用于滿足個人生活需要的行為和過程,是消費在‘生產過程以外執行生活職能’。”[1]本文所提及的消費主要是指生活消費,運用弗洛姆的消費倫理理論對小說中的生活消費現象進行解讀。弗洛姆的人道主義消費倫理結合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思想理論,聚焦資本主義社會性格所暴露的消極陰暗的人性特征,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消費異化及人的物化進行深刻的社會批判。弗洛姆認為,消費的過程就存在著異化。人們用金錢可以購買任何商品,為的只是炫耀和對物品的占有。異化消費是一種非理性的、被迫的行為,它使人們把消費當作生存目的,導致沒有消費幸福就無處尋覓,人失去了自己和外部世界的真實聯系。其次,消費的異化將使存在于人格內部的情感及心理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對愛、理性、自由、和諧的需求被金錢與物質欲望所取代,導致情感倫理危機;更嚴重的是這種異化消費將導致個體獨立性的喪失,催生出扭曲的人格,導致人的全面健康的發展受到嚴重的阻礙。新的社會問題隨之不斷出現,新舊價值觀的沖突和摩擦最終導致人們面臨嚴重的倫理道德危機。
2《巴比特》的消費倫理環境
《巴比特》是辛克萊·劉易斯的代表作,于1922年發表,是一部反映美國商業文化繁盛時期城市商人生活的小說。故事的主人公巴比特是生活在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商人。進入20世紀,隨著以福特主義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大規模工業生產方式的興起,美國實現了從傳統的生產型社會向消費型社會的轉變,社會財富大幅增長,加上西歐一些經濟發達的國家的消費主義的影響,大眾消費整體性地興盛起來,新商品的開發以及消費者對新商品的欲求成為社會經濟生活的核心部分。同時,廣播,紙媒及無處不在的消費品廣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刺激著人們的消費欲望,加速了商品生產消費過程。消費主義作為一種價值觀刺激了經濟發展。人們開始熱切地關注吃穿用等物質消費,奢侈消費、攀比性消費或炫耀性消費成為那個時代的主旋律。正如凡勃倫所指出的,有閑階級通過個人炫耀性消費博取他人的贊許或社會認同,同時又通過禮儀訓練強化了個人的這種消費生活方式?!斑@一點大部分決定于他所隸屬的那個社會或那個階級所公認的消費水準。所以會這樣,直接原因是他時刻要注意到這個水準,習慣成自然,這個水準已與他的生活方式合而為一,因此使他有了深刻印象,認為執行這個消費水準是對的、好的;間接原因是公眾方面的堅決態度——遵守公認的消費水準是一個禮儀上的問題,因此不遵守這個水準是要受到輕視、受到排斥的?!盵2]小說中的巴比特正是生活在這樣一個消費主義文化背景之下的有閑階級。
3人與社會的關系:占有式的消費
關于人與社會的關系,弗洛姆提出了兩種不同的生存方式,一是占有,一是存在。他認為這是人類兩種不同的生存經驗,同時也形成了兩種不同類型的倫理品格?!罢加小钡纳娣绞桨讶伺c世界的關系看作是占有與所有關系,它要占有包括自身在內的一切,以物為中心,強調對物的所有權。而“存在”關注的則是人與世界保持一種真實的,有生命的關系,與世界融為一體,而不是物與物的冷漠關系?!拔遥ǜヂ迥罚┧f的‘存在’,指的是一種一無所‘有’并毫無占有之念,而只是充滿了快樂的生存方式。在這種生存方式中,人能夠生產性地發揮他的能力,并與世界融合同一?!盵3]
20年代的美國無疑是一個提倡以“占有”為主導生存方式的消費社會。劉易斯筆下的澤尼斯市,房子、汽車,甚至是浴室、鬧鐘和絕緣橡皮車胎都被看作是社交圈身份認定的符號。“在風氣粗俗的20世紀的澤尼斯市,家庭中的汽車能夠彰顯社會地位,就像貴族中的爵士等級能判斷英國家庭地位。”[4]25廣告宣傳中的產品,牙膏、短襪、輪胎、照相機、快速加熱器之類,都是優越地位的證明。看著豪華奢侈的豪宅,精致裝修的事務所,巴比特感到無比驕傲,充滿了優越感??粗教}崗小別墅、小林子、百轉千回的車道及各類漂亮的商鋪,看著城市的工廠,高高的水塔,聳立的煙囪,繁忙的車輛,巴比特感到滿心歡喜,“多么的宏偉氣派!”無論什么,巴比特都佩服大的事物,“比如山,寶石,肌肉和大話?!盵4]13經過諾貝男子服飾店時,他自豪地用左手摸著自己昂貴的領帶,認為自己是喜歡買昂貴領帶“并付得起錢的人”;經過“礦業畜牧國民銀行”,因為能和這樣奢華的皇宮似的銀行有來往,再次認為自己明智又多金。
在消費的占有中,人們,尤其是類似巴比特這樣的有閑階級,天真地以為找到了使個體與社會聯系起來的方式,短暫地逃避了自己內心的孤獨和茫然。但實質上,這種建立在占有方式基礎上的聯系并不是真實的聯系,自然也就無法真正解決人內心的焦慮和提供相應的幸福感。
4人與他人的關系:利益扭曲的情感倫理
弗洛姆指出,人類存在的需要第一重要的是關聯需要。人的理性、自我意識使人認識到自己孤獨、隔離、軟弱與渺小,人的生理需求的滿足也并不能取消那種孤獨感,只有在外在世界與他人建立起聯系時,人才能擺脫這種孤獨和無能為力的恐懼?!皾M足這種關聯的需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愛’與他人建立起聯系,這種方式既可以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又可以避免孤獨感,是一種積極、健康的滿足方式。另一種是通過“共生”的方式來實現關聯的需要,此種方式是建立在臣服與統治的基礎上的,是在失去個人獨立性、完整性的前提下來滿足關聯的需要,因此是不健康的、消極的滿足方式?!盵5] 家庭作為社會的組成細胞,既能滿足人性尋根的需要,又能滿足關聯的需要,最能幫助人們找到生存的根基和依靠,擺脫人性的孤獨與寂寞。然而,巴比特的家看上去只是裝修豪華的高級酒店,并不能稱之為家。“這對巴比特夫婦并無特別,對其他人也并無特別??床怀龃蠹沂欠窬幼≡诖?,是否相親相愛,深夜里是否讀恐怖故事,周天的早上會不會舒適地賴床。不過在這卻令你覺得置身在高級酒店的某豪華套間?!盵4]8奢侈的消費能標志個人的身份,卻并不能讓家中的成員感到溫馨,排除焦慮。正如劉易斯所說,“縱然巴比特的宅子再完美,也有一個缺憾,它不能稱之為家。”[4]8缺憾在于愛的缺乏。首先是巴比特和妻子之間淡漠的關系。巴比特的妻子善良、溫和、勤勞,但是家里的人卻沒人意識到她是個大活人。他離開家時給妻子的吻只不過是在她沒有變紅的臉蛋上用絲毫未動的嘴唇碰一下而已。其次是他和孩子們之間冷漠的狀態。作為父親,面對孩子們的吵鬧,巴比特恨不得找個地方安靜地待著。他每天見子女兩次,但對孩子們的了解僅限于日常開銷,其他方面并不關注。
保羅和齊拉的關系也能體現這種愛的缺乏導致的關聯焦慮。保羅的妻子受到消費主義文化的影響,不停地追求各種高檔商品的消費,拼命堅持去紐約和大西洋城揮霍度假,為達到目的,不惜對丈夫各種無理取鬧。在齊拉看來,人的“幸福就是消費更新和更好的商品,飲下音樂、電影、娛樂、性欲、酒和香煙”[6]。正是這種價值觀,導致了家庭倫理觀的扭曲,最終毀掉了保羅,也毀掉了她的家。
在社交關系方面,巴比特也無法找到這種以“愛”為基礎的關聯的需求。在澤尼斯市,人與人的關系只有雇傭與被雇傭,利潤或利益原則成了普遍意義的指導原則。加入澤尼斯運動俱樂部或者促進會都是為了互通信息,給自己的商業帶來好處和利益。正如小說中所說,“促進會的目的其實就是打算增進一下情感,結交新的朋友,只是所有人的談話都圍繞著生意的事情。所有成員的名字之下都寫著他所做的行業?!盵4]87其次,巴比特對利特菲爾德和多普爾布勞這兩位鄰居完全不同的態度,巴比特的會友們在他出名前后判若兩人的態度都體現了以利益為原則的社交關系。
加入各種社會團體,舉辦各種大型宴會,雖然給巴比特帶來了一定的精神慰藉,但實質上,置身于以利益為主的社交關系中,他卻并未感到滿意和幸福。在舉辦大型宴會之后,在熱鬧歡樂的背后,他心中浮現的卻是跟保羅·里斯靈在緬因州湖畔亂逛的情形一樣,渴望看見云霧環繞的群山以及傍晚時黃昏下的湖泊,渴望遠離城市熱鬧的一切。
5人與自我的關系:獨立性的喪失
根據弗洛姆的觀點,人作為存在的狀態,需要滿足身份感的需要?!叭藦淖匀恢蟹蛛x出來,人的自我意識和理性使人能夠意識到作為一個獨立存在的自身,具有一種自我的觀念。滿足身份感需要的健康方式就是把自己看作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感受到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能夠按照自己的真正目的來安排自己的生活,是一種‘我就是我’的體驗,弗洛姆將這種方式稱之為‘個體性’?!盵5]然而巴比特所處的社會是以消費為主導的社會,個體的自我價值取決于能否獲得成功,能否賺比本錢更多的錢。它對個體性的發展及滿足身份感的需要產生了消極的負面影響,被蒙蔽在物質假象中的人們很可能迷失人生的方向,甚至出現倫理價值觀的錯位,最終導致人性的扭曲。
這種個體性的喪失的例子在小說中隨處可見。讀報時和妻子討論市長在就職儀式時穿工裝褲的看法,巴比特“不知道該如何反應,不管是站在共和黨、長老會、友會,還是房地產經紀人的角度,他發現都無法找到依據讓他可以指導他面對的鼓動家市長”[4]10。當孩子問他學校為什么要學習彌爾頓、莎士比亞和華茲華斯時,他認為《鼓吹時報》《鼓吹晚報》或是《澤尼斯商會簡訊》都沒有提到過這個問題,“在各大報都沒有表明立場前,他就沒有什么獨到的想法了?!盵4]26
如果說巴比特的迷茫代表的是成功中產階級的迷茫,而保羅等人則代表了那些在這個時代被迫遵從當代個體價值觀的受害者。保羅的夢想是做小提琴家,在金錢至上的社會,他違背自己的意愿,成了賣油毛氈的。斯巴達的銷售代表說,“我特別希望成為一個偉大的化學家。那是我的理想,我的抱負。可是我的父親卻硬讓我走了這條路——推銷廚房用具,然后我就再也擺脫不了了,再也沒有別的出路了!”[4]55保羅認為,在澤尼斯俱樂部里的人們,表面看來滿足于家庭和事業,將澤尼斯和商會吹捧上天,但是一定有三分之二的人感到焦躁難安;其中一部分甚至會覺得很痛苦,厭惡那些竭力自夸、趕超他人的習慣,厭惡自己的老婆、孩子,極力想離開這個社會。這便是弗洛姆所稱的個體性喪失帶來的痛苦。
在失去保羅的友誼后,巴比特也深刻感受到了這種痛苦。巴比特開始反思他所追求的這種個體價值。他開始質疑費盡心思賺大錢的價值何在。財富和名利固然重要,但不是主要的價值。去監獄見過保羅后,巴比特認為自己的靈魂已經死去?!八杏X到,自己身上的一些東西也已經死去,比如,自己對美好世界忠誠不渝的信念,對遭受輿論譴責蔑視的恐懼,甚至于對自己的成就的自豪感!”[4]94這些無一不是主體性喪失的體現。巴比特的反思也是作者對消費主義背景下這個時代的反思。
6總結
20年代美國的消費主義盛行,劉易斯是為數不多能看到這種消費主義的消極作用的作家。小說通過巴比特們的焦慮和困惑,使現代讀者了解到消費已經從一種自然行為發展成為一種引發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身倫理關系變化的社會行為和文化行為,片面地強調物質消費,人類將無法找到生命的本真意義,失去種種人道主義價值,在思想和精神上面臨嚴重的危機。而消費倫理的構建不僅需要進行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總體變革,同時也需要進行道德和心理的變革,發展和培養理想型的主體性人格。
參考文獻:
[1]陳悅.論消費倫理[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5:4.
[2]凡勃倫.有閑階級論:關于制度的經濟研究[M].蔡受百,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87. [3]艾里?!じヂ迥?占有或存在[M].楊惠,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9:17.
[4]Sinclair Lewis. Babbitt[M].London: Penguin US, 1990.
[5]馬福軍.弗洛姆人道主義倫理思想及其啟示[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0:9.
[6]艾里?!じヂ迥?健全的社會[M].孫愷祥,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136.
An Analysis of Babbit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umption Ethics
FENG Jun-xia
?。═ianhe College of Guangdong Polytechinical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40, China)
Abstract:Babbitt is the masterpiece of Sinclair Lewis, a famous American writer. By depicting Babbitt, a real estate businessman, the novel vividly demonstrates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consumerism in the 1920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umption ethics, in the nove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society is possessive consumption, people are distorted in interests, and self-personality is disappearing. It is of great value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business, the cultural spirit of Americans, and even the construction of consumption ethics in our contemporary society.
Key words:Babbitt; consumption ethics; possessive consumption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88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