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升級視角下的中國居民消費結構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中圖分類號:F713 文獻標識碼:A
內容摘要:對消費升級視角下的我國居民消費結構的探索是積極拉動消費升級的前提和基礎。我國是一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特點十分明顯的國家,城鎮和鄉村居民收入差距顯著存在,近年來甚至出現了越來越大的趨勢?;诖?,本文基于城鄉家庭消費結構統計的角度對消費升級視角下的我國居民消費結構進行研究。
關鍵詞:消費升級 居民消費 城鄉家庭 消費結構
研究模型與數據來源
(一)城鄉家庭消費結構計量模型。
本研究采用經典的擴展線性支出系統模型(ELES)估計各種系數和彈性,擴展線性支出系統模型(ELES 模型)是 Liuch 對線性支出系統模型(LES)的改進,它們基于的效用函數為:。
其中,i=1,2,……, n,qi為商品 i 實際的需求量,yt為商品 i 的基本需求量, γi是商品的加權系數。ELES模型認為理性消費者將總收入 I 分配到基本需求和超越基本需求上,消費者只有在滿足了基本需求的情況下才會考慮以某種消費傾向來分配更高層次的需求。其基本的需求函數為:
其中, 是總的基本支出,βi是商品 i 的邊際消費傾向,滿足 0≤βi<1, 。將(1)式展開,得到:
令 ,得到:
?。?)式可以被視作計量經濟模型:
可以利用最小二乘法對αi、βi進行估計,則對αi的公式進行兩邊求和可以得到基本需求支出:
可以求出商品i的需求收入彈性:
對(2)式分別求導帶入彈性公式,即可得到各商品的交叉價格和自價格彈性系數。
(二)數據來源與處理
本部分的數據來源于我國歷年統計年鑒。在對微觀數據進行分析前,首先剔除了收入或支出為負數的家庭,本文按照國家統計局對居民八大類消費支出的最新細項規定,對每一分項支出進行了分類和加總,得到了調查期間標準統一的家庭消費支出情況。
計量與計算結果分析
?。ㄒ唬┏擎偧彝ハM結構的計量分析
1.城鎮居民邊際消費傾向。首先,本文對城鎮家庭ELES模型進行估計(由于篇幅所限,估計結果未列出),計算后得出的總邊際消費傾向如表1所示。城鎮居民邊際消費傾向在2008年后基本保持在0.27-0.28的水平。從細分支出來看,食品的邊際消費傾向穩定在0.06左右,衣著的數據有所下降,2011年為0.02,而其后穩定在0.015左右;交通通信的邊際消費傾向在2013和2015年的下降后2017年有明顯提升,達到了0.06的水平;傳統文教娛樂的數據在下降,2013年后的整體水平都遠低于2011年,但其他類文娛消費的邊際消費傾向有明顯上升,較2011年的0.0053上升到2017年的0.0445,擴大了近8倍,這也符合前文統計性分析中城鎮居民文娛消費向新興產品傾斜的趨勢。
2.居民邊際預算份額。表2顯示了模型估計的城鎮居民邊際預算份額。從表2中可以看出,食品的預算份額除了在2015年有過比較明顯的上升,其他時間都穩定在 20%左右。交通通信的比例從降到升,在2017年達到 22%,雖然2011年的交通通信比例也有19%,但由于高鐵技術的普及、智能通信產品的發展,交通通信方面的支出內容其實和2011年發生了很大變化;家庭設備與日用品2013年有一次明顯的上升,甚至影響到了 2015 年的數據,說明了在2013-2015年,我國家庭耐用品、家具、室內裝飾等出現過一次升級,這可能要歸因于我國上一輪房價激增,居民購置新房有關。
3.城鎮居民需求收入彈性。城鎮家庭需求收入彈性估計如表3所示。相比以往的研究來看,各類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收入彈性都有明顯下降,說明各類產品和服務逐漸從“奢侈品”向“正常品”的過渡,基本支出相關的食品、衣著的收入彈性都有明顯減小。時間維度比較上來看,2011 年相同程度的收入上漲,城鎮家庭傾向于消費更多于傳統文教娛樂、衣著和交通通信,6 年后,更多收入導致的消費支出分配顯得更加均衡,特別是文教娛樂的彈性從 2011年接近于1下降到了2017年的0.37,變化比較突出,說明傳統文教娛樂對于城鎮家庭都不復“高端需求”的特征,更具有生活必需品的特征,結合其他文娛消費的收入彈性增加,也和前文中城市家庭對傳統文化娛樂的興趣減小相符合。 食品、家庭設備和日用品、醫療的彈性一直比較穩定,說明城鎮家庭對于在面對收入上升時,對這三類支出的邊際消費分配比較穩定。
4.城鎮居民需求自價格彈性。城鎮家庭需求自價格彈性估計如表4所示。樣本期內,八大類主要消費支出的自價格彈性都呈現絕對值逐年減小的狀態,即使價格提升,城鎮家庭放棄消費的數量也在減少,說明城鎮家庭對食品、衣著、居住、家庭設備和日用品、醫療、大類文教娛樂消費的價格提升顯示出越來越不敏感的趨勢,對漲價的容忍度在提高。如果聚焦于同一年各類支出的互相比較,2013年食品的自價格彈性絕對值甚至排在第二(絕對值為0.065),僅次于交通通信(絕對值為0.067),說明針對相同程度的價格提升,為了保持其他消費的正常水平,城鎮家庭傾向于放棄更多的食品、交通通信類支出,這與2011年的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2011年城鎮家庭自價格消費彈性絕對值前兩位分別為傳統文教娛樂(絕對值為 0.39)和交通通信(絕對值為0.27),說明城鎮家庭已經顯示出即使放棄一部分食品支出也要維持其他類消費的趨勢。如果考慮演變路徑,各類居住支出價格彈性的絕對值在 2013 和 2015 經歷了有升有降的過程。例如食品類支出,從2011年0.14大幅降到2013年的 0.05,然后回升并穩定在0.065 左右;而衣著的絕對值則是在2015年有了一次大幅下降。
5.交叉價格彈性。本文計算了從2011年至 2017年調查期年份內,城鎮家庭各類支出的交叉價格彈性估計(由于篇幅所限,交叉價格彈性表未列出)。從總體上看,城鎮家庭各類支出價格的上升對其他類支出的影響比較穩定,食品類價格上升的影響最大。但有以下幾點變化值得注意:第一,隨著年份增加,食品類價格上漲對傳統文教娛樂的負向影響在減小,而對新興的、高端的文娛消費負向影響在增加,這也說明了傳統文娛和新興文娛消費在城鎮家庭消費中的分化。傳統文娛的邊際支出比較穩定,更具有正常品的特征,對于城鎮家庭,傳統文娛活動可能成為了生活消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新興文娛活動消費正在取代傳統文娛的地位,成為一種新的“高端支出”,更易受到食品價格上漲的影響。第二,居住類消費的價格上漲在 2015年對各類消費都形成了非常大的沖擊,所有數據都有一個非常大的躍升,2015年的居住類消費甚至成為各年、各類消費支出價格上升中最能影響食品類支出的一項,這可以從側面說明房地產市場對于家庭消費的巨大影響,也間接提示了穩定房地產市場價格的重要性。第三,其他類支出(也就是新興文娛類支出)對另外七大類支出的影響在2017年有了一次全方位的突升,大大高于以往歷年水平,而傳統文教娛樂對其他支出的影響歷年處于一個較為穩定的狀態。家庭設備和日用品、交通通信受到的影響最大,首先說明新興文娛消費的地位在提升,其次也說明在面臨新興文娛消費價格提升時,城鎮家庭會主要放棄家庭設備和日用品以及交通通信方面的支出。 6.城鎮家庭消費結構演變趨勢總結。第一,總體上看,城鎮家庭收入不斷上升,消費意愿有所增強,用于儲蓄或者非消費性的支出在減小,邊際消費傾向保持在0.27-0.28的水平,對食品、衣著、居住、家庭設備和日用品、醫療、大類文教娛樂消費的價格提升顯示出越來越不敏感的趨勢,對漲價的容忍度在提高,而2015年的一輪房價上漲對城鎮居民消費的負向影響非常明顯。第二,基礎消費各方面都在減少。如食品和衣著的消費份額在下降,這兩類收入彈性都有明顯減小,而且從自價格彈性分析來看,城鎮家庭顯示出即使放棄一部分食品支出也要維持其他類消費的趨勢。第三,服務類消費得到城鎮家庭青睞。交通通信、文教娛樂和其他類消費在內的大類服務消費經歷2015年房價暴漲的影響后,在2017年上升到了總支出比例的40%。細分來看,交通通信方面支出在 2017 年的上升十分明顯,和 2011 年的消費相比,高鐵技術的普及、智能通信產品的發展,使得交通通信方面的支出內容其實和2011年發生了很大變化。交通通信的邊際消費傾向在2017年也有明顯提升,達到了0.06的水平;大類文教娛樂消費也在提升,而且城鎮家庭的傳統文娛消費和新興文娛消費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分化。從消費支出比例上看,傳統文教娛樂的比例輕微下降,其他類服務消費則大幅上升,同時傳統文教娛樂邊際消費傾向在下降,2013年后的整體水平都遠低于2011年,但其他類文娛消費的邊際消費傾向有明顯上升,較2011年的0.0053到2017年的0.0445,擴大了近8倍。傳統文教娛樂的自價格彈性從 2011年接近于1下降到2017年的0.37,說明傳統文教娛樂對于城鎮家庭都不復“高端需求”的特征,更具有生活必需品的特征。食品類價格上漲對傳統文教娛樂的負向影響在減少,而對新興的、高端的文娛消費負向影響在增加,其他類支出(也就是新興文娛類支出)對另外七大類支出的影響在 2017年有了一次全方位的突升,這些事實也說明了傳統文娛和新興文娛消費在城鎮家庭消費中的分化。
結合以上事實可以認為,2015 年以后城鎮家庭的消費結構升級是十分明顯的。
(二)鄉村家庭消費結構的計量分析
1.鄉村居民邊際消費傾向。同理,本文首先估計鄉村家庭 ELES 模型,繼而計算得出總邊際消費傾向??傮w而言,鄉村家庭總的邊際消費傾向呈現出和城鎮居民比較大的區別。在調查前期,鄉村家庭的總邊際消費傾向穩定在 0.19左右,而在2015年有了一次很大的上升,達到了0.33,但是 2017 年這一比例出現了迅速下滑,甚至下降到2011-2013 年水平的一半不到——大約0.07,而2015-2017年的平均邊際消費傾向為0.2,和 2011-2013年的平均水平幾乎相同,可以合理猜測,鄉村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實際上在0.2左右波動,并且鄉村家庭的消費傾向有回歸的趨勢:經歷了2015年的大幅上調后,2017年的下降使得總邊際消費傾向回到一般水平。細分來看,鄉村家庭的食品消費傾向呈現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在調查期的數據分別為0.03、0.05、0.08、0.015,2017年的食品支出消費傾向較2011 年下降了一倍,這是2015年數據上升所導致的;家庭設備和日用品方面與食品消費傾向趨勢相似,也是呈現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態勢;衣著方面的邊際消費傾向在0.01-0.02內波動,2017年則大幅下降到0.003左右;交通通信、醫療保健和大類文教娛樂的總邊際消費傾向在 2015 年達到高峰,2017年都出現了明顯下滑??傮w來看,鄉村家庭的邊際消費傾向波動非常明顯,存在跨期關聯和長期回歸的特征,說明鄉村家庭的支出傾向容易受到影響。調查期內,鄉村家庭的規模比城鎮家庭大,但收入水平一直遠低于城鎮家庭,這種邊際消費傾向的“不穩定”,其實是一種“脆弱性”,說明鄉村家庭需要不斷調整消費傾向以符合預算約束,以維持基本的生活需求。
2.鄉村家庭邊際預算份額。居住、家庭設備和日用品的預算比例存在波動的特征,而且由于它們的波動,其他預算比例也受到了影響。在 2013年由于食品、家庭設備和日用品比例的上升,交通通信、大類文教娛樂的比例都有所下降,說明2013年較2011年消費結構并沒有提升,甚至下降;2015年由于居住方面預算的大幅提升,明顯擠占了大類文教娛樂的預算支出。2013年消費結構有了明顯的改善,交通通信、大類文教娛樂和醫療保健服務的支出比例大幅上升,前三者的比例甚至達到了 45%,四者總的預算比例超過了54%。從預算結構演變來看,鄉村家庭的消費結構在2013和2015年受到居住類消費沖擊的影響后,2017年有了明顯改善和提升。
3.需求收入彈性。如前所述,由于鄉村家庭的消費在2015和2017年有過很大的波動,而且呈現出一種回歸的態勢,所以在鄉村需求收入彈性估計中增加這兩年的平均值以分析綜合趨勢。從2015和2017收入彈性的平均值與以往年份的數值比較來看,鄉村家庭在2015年后整體各項支出的收入彈性,除了居住類支出外,都較2011和2013年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尤其是食品、家庭設備和日用品、傳統文教娛樂消費,這說明鄉村家庭在提升基本物質消費的同時,也希望盡可能增加文娛等享受性消費的傾向。醫療藥品等收入彈性比較特殊在于,即使不看2015和2017年的均值,其總體都呈現出一種不斷上升的態勢,這和城鎮家庭比較穩定的醫藥收入彈性形成對比,說明對于鄉村家庭來說醫療服務仍屬于生活必需品,隨著收入的增加,鄉村家庭還是傾向于分配更多的消費以增加醫療服務,不論是質還是量。
4.自價格彈性。首先將調查期首尾的各類自價格彈性絕對值進行比對,八大類主要消費支出的自價格彈性也呈現絕對值逐年減小的狀態,說明鄉村家庭對漲價的容忍度也在提高,也側面說明了鄉村家庭的收入增加、消費狀況改善、生活水平提高。從同一年各類支出的互相比較,2017年交通通信和食品的自價格彈性絕對值最高,分別為0.02 和0.016,這和城鎮家庭的趨勢是一致的;但在 2011 年相同的價格提升,鄉村家庭傾向于放棄更多的居住類和交通類消費,數值也更大,分別為0.23和0.15,說明鄉村家庭在收入增加的過程中對食品等物質型消費自由度更大、自主性更強,愿意并且可以減少食品消費。在演變路徑上,鄉村家庭的自價格彈性呈現出一種整體波動特征,鄉村家庭的自價格彈性絕對值在2011-2017年期間,從 2011年的一個比較高的起點開始,都呈現出“起點-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動狀態,說明鄉村家庭的收入彈性存在跨期關聯的特征,而且如果呈現逐年相反方向調整的趨勢,鄉村家庭的自價格彈性顯示出一種跨期依賴。 5.鄉村家庭交叉價格彈性。第一,食品類價格對別類支出的影響程度是顯著高的,而且食品、衣著、居住和家庭日用品這些物質型支出價格的上升對其他支出的影響隨著年份增加呈現出先增加然后在2015年后大幅下降的趨勢,特別是食品類價格上漲對大類文娛消費的影響是在逐年減小的。顯示出鄉村家庭在平衡預算約束的同時,也在盡力將消費向文娛類消費傾斜。第二,傳統文教娛樂對其他各類的影響力在2017年有一個大幅下降,形成對比的是,其他類文娛的影響則顯著上升了,這和前文的統計性分析相一致,說明鄉村家庭對其他新興文娛消費有一個顯著的興趣增加。第三,衣著、居住、設備與日用品、醫療和傳統文教娛樂的價格上升對交通的負向影響在 2017 年顯著減小,而且是小于以往任何一年的水平,也說明交通消費在鄉村家庭消費中地位的顯著提升。
6.鄉村家庭消費結構演變趨勢總結。鄉村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實際上在0.2左右波動,有回歸的趨勢,細分項的邊際消費傾向波動也非常明顯,自價格彈性都呈現出一種整體波動特征,存在跨期關聯和長期回歸的特征,說明鄉村家庭消費情況容易受到影響,穩定度遠遠低于城鎮居民,這種“不穩定”可能是一種“脆弱性”,說明鄉村家庭需要不斷調整消費以符合預算約束,以維持基本的生活需求。醫療服務仍屬于生活必需品,隨著收入的增加,鄉村家庭還是傾向于分配更的消費以增加醫療服務,不論是質還是量。雖然鄉村家庭的消費情況不及城鎮家庭,但鄉村家庭也顯示出了消費升級的特征。首先,從消費結構和自價格彈性分析來看,鄉村家庭消費結構的演變和城鎮居民十分類似,在食品、衣著等方面的支出比例下降更快,交通通信和食品的自價格彈性絕對值最高。其次,從邊際消費傾向上看,食品、家庭設備和日用品、傳統文教娛樂消費提升說明鄉村家庭在提升基本物質消費的同時,也希望盡可能增加文娛等享受性消費的傾向。再次,食品、衣著、居住和家庭日用品這些物質型支出價格的上升對其他支出的影響在2015年后有大幅下降的趨勢,特別是食品類價格上漲對大類文娛消費的影響是在逐年減小的,顯示出鄉村家庭在平衡預算約束的同時,也在盡力將消費向文娛類消費傾斜。其他類文娛價格上升的負向影響,說明鄉村家庭對其他新興文娛消費有一個顯著的興趣增加,交通通信消費在鄉村家庭消費中地位也有顯著提升。 所以,鄉村家庭的消費結構可以說是在不穩定中呈現出消費升級的跡象。
?。ㄈ┏青l消費結構演變的對比分析
對城鄉消費結構演變進行對比可知,兩者的相同之處在于城鄉消費總的趨勢是在2015年以后,消費結構出現了大幅提升。從城鄉消費結構來看,城市和鄉村的結構演變具有明顯的一致性,以食品和衣著為代表的物質型、基本型消費支出比例明顯減少,以交通通信、大類文教娛樂支出為代表的服務型、享受型支出比例大幅上升。同時,城市和鄉村消費結構也有明顯的不同,最大的分野在于城市消費結構演變的趨勢性強,而鄉村消費結構演變的波動性強,還呈現出明顯的跨期依賴特征。從各項細分支出的收入彈性、價格彈性的時間維度比較來看,城鎮家庭的消費明顯呈現出逐年提升的態勢,其演變預期的結果就是進一步向服務型、尤其是新興文娛消費傾斜;鄉村家庭的消費結構比較脆弱,容易受到影響,需要根據上一年的消費情況調整家庭的偏好和預算分配,同時盡力向傳統文化娛樂以及其他文娛消費傾斜。另一不同在于,城鎮總的邊際消費傾向要顯著高于鄉村家庭,自價格彈性絕對值整體要低于鄉村家庭,收入彈性整體高于鄉村家庭,受到居住類沖擊的影響大于鄉村家庭。這說明城鎮家庭的消費意愿更強,對價格波動的抵御能力更高,但對居住類價格波動比較敏感,這與收入不平等、城鄉居住環境差異有絕對性的關系。
參考文獻:
1.張敏.我國城鄉居民文化消費比較研究——基于虛擬解釋變量模型應用和消費升級視角[J].調研世界,2017(12)
2.王青,張廣柱.城鄉居民消費升級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影響比較——基于SDA分析技術[J].商業經濟研究,2017(20)
3.耿獻輝,江妮.消費升級對產業結構調整影響研究——進口產品質量對國內企業研發能力的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7(4)
4.宋平平,孫皓.我國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三維度趨同”特征[J].改革與戰略,2017(8)
5.王軍,詹韻秋.消費升級、產業結構調整的就業效應:質與量的雙重考察[J].華東經濟管理,2018(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41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