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擁堵收費的利弊及實施難點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城市交通運行管理中,通常難以實現同時緩解交通擁堵和減少排放的目標。實施道路擁堵收費方案可以有效地管理用戶的出行需求,從而減緩交通擁堵。對倫敦、新加坡等大城市的交通擁堵收費理論與實踐經驗進行了總結分析,探討了實施擁堵收費應綜合考慮的各類因素,對實行交通擁堵收費的可行性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實施策略。
  關鍵詞:交通擁堵;擁堵收費;交通需求管理
  1 引言
  近十年來,我國機動車保有量一直呈快速增長勢態,2007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為1.6億輛,2010年,同比增長率達到最高為11%,持續快速增長的機動車保有量會增加城市道路車流量,是導致城市嚴重交通擁堵的主要原因。緊缺的道路資源是造成“停車難”、“停車亂”和城市道路擁堵的固有原因。普遍存在的交通陋習和交通違法行為容易引發交通事故,導致車輛在道路上滯留,加劇道路擁堵,是造成城市交通擁堵的原因之一。城市公共交通服務水平低,導致人們更愿意選擇開車出行,公共交通沒有達到預期分擔一定出行比例的效果。
  2 道路擁堵收費理論
  2.1基本內容
  狹義的擁堵收費是指,特定時段內在交通擁堵嚴重的區域或路段上,對小汽車使用者征收一定費用,將小汽車使用的邊際個人成本提高到邊際社會成本水平。通過提高小汽車出行成本,促使小汽車使用者調整其出行行為,進而達到需求控制和緩解擁堵的目的。而廣義的交通擁堵收費還涵蓋了為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而采取的其它收費,如道路使用費、車輛購置稅、燃油稅、車輛配額、擁車證等。
  2.2分類
  根據收費地點的不同,可以將擁堵收費分為區域擁堵收費和單條擁堵道路收費。區域擁堵收費是在城市中劃分出一定的區域,在該區域的出入口設置收費點,對進入該區域的車輛征收一定的道路擁堵費。單條擁堵道路收費是指僅對城市中的某一條常發擁堵道路實施收費。
  2.3 經濟學視角下的擁堵收費機理分析
  2.3.1 經濟學視角下擁堵收費的解讀
  在交通擁擠的情況下,出行造成的社會邊際成本大于個人邊際成本,而且交通越擁擠,兩者之差越大。道路擁堵征費的邏輯在于對時間成本進行定價,當一個道路使用者支付的價格等于其他使用者的邊際成本(社會成本)時,道路資源就達到了有效分配。
  2.3.2擁堵成本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擁堵造成的經濟成本主要包括時間成本、能源成本、環境成本、社會成本四個方面。從時間成本上來講,用戶在出行時,總是根據自己估計的時間來決定出行與否。環境成本上,交通擁堵會造成車輛頻繁減速、加速、啟動,汽車尾氣排污量增大,空氣污染加劇。就能源成本而言,我國70%是由交通系統消耗的,而其中的70%又是由汽車所消耗的。
  3 我國征收交通擁堵費的利弊
  從以上對我國城市道路交通擁堵原因的分析看,征收交通擁堵費可以通過控制私人轎車的增長和使用率來部分解決城市道路交通問題。但是簡單地征收擁堵費,無助于緩解城市交通,甚至可能因為帶來巨大的行政管理成本而加重財政負擔。城市道路擁堵是一個系統問題,需要綜合配套,協調推進,從根本上提高道路利用率,優化城市規劃配套。
  3.1 持續使用道路的使用者的社會福利分析
  據調查顯示,對個人而言,人們可接受的最高通勤時間為50分鐘,因此,繼續使用該條道路的使用者所獲得效用也是注重時間效率提升的使用者。這部分使用者最終獲得由于較少的人使用該條道路所帶來的道路擁擠降低的福利,因此,其福利是增加的。
  3.2不再使用該道路的使用者福利分析
  企業會根據自身對勞動力的需求進行崗位設置,而個人會根據自身對企業的需求進行職位搜索。企業考慮雇傭成本,個人考慮通勤成本,最終會形成因為降低成本而導致的繞過該條道路使用的現象,從而有可能會加大搜索與匹配的成本,造成福利損失。綜上所述,不再使用該道路的原有使用者是福利損失的。
  3.3對不再使用該道路者福利損失的彌補
  不再使用該道路的原有使用者是福利損失的群體。然而這一部分福利損失的群體是由于擁堵收費計劃所致,擁堵收費計劃的受益人除了增加成本繼續使用該道路的使用者之外還有政府部門。政府通過擁堵收費計劃所收取的資金,通過轉移支付的方式重新分配給社會群體。
  4 政府實施新政策的難點
  4.1 有無私家車
  S.Jaensirisak等人對英國倫敦和利茲居民的調查發現,大多數有車人群認為相應稅收已經足夠,政府額外征收 擁堵費是并不合理。此外,他們認為政府通過征收擁堵費減少小汽車的使用并不明智,因為放棄使用小汽車會給他們帶來更多的不便。陳謙、孫朝苑在2015對成都居民的調查中也指出,平時選擇公交交通出行的調查對象幾乎都樂于接受擁堵收費;而在有車人群中,反對該政策的人數多于支持人數。
  4.2 公共交通服務水平
  倫敦的案例說明如果公共交通水平沒有一定的提升,擁堵收費政策的實施效果并不明顯,甚至出現了“越收越堵”的現象。陳謙、孫朝苑的調查也指出,支持擁堵收費的人群最關系的問題是擁堵收費的款項是否用于公共交通的改善。
  4.3 政策的社會公平性
  不同出行者的收入、時間價值、出行需求彈性等方面是存在差異的,因此擁堵收費對不同出行者的影響和負擔是由差別的。擁堵收費會使部分出行時間緊張的低收入者被迫承擔高額的擁堵費,其他低收入者由于轉向公共交通或被擠出最佳出行路徑、最佳通行時間而增加了出行時間;對于高收入者而言,盡管最佳出行路徑、通行時間的擁堵收費較高,但是由于交通擁堵的緩解而減少的出行時間,能夠為他們帶來更大的受益。
  4.4 公眾對擁堵收費的認知程度
  了解擁堵收費的人群對政策的接受程度明顯高于不了解擁堵收費的人群。如果公眾并不了解擁堵收費的機制、具體標準和目的,特別是習慣于駕駛小汽車出行的群體,很容易對擁堵收費持懷疑和抵觸態度。而當公眾對擁堵收費政策具有了一定認知,認識到擁堵收費的益處,對政策的接納程度也會相應提高。
  參考文獻
  [1]郭偉伊,王立偉.基于大數據的貴陽市交通擁堵問題治理研究[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37(03):102-111.
  [2]劉躍軍,顧濤,周凌.交通擁堵收費政策原理分析和設計方案研究[J].交通工程,2019,19(01):43-47.
  [3]王敏,劉仰,方白楊.交通擁堵收費對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影響分析[J].交通科技,2018(03):116-119.
  [4]范婷婷,劉英舜.擁堵收費對區域及周邊交通影響分析[J].現代交通技術,2018,15(02):70-73+80.
  [5]邱詩永,李威,王穎,賴錦明.倫敦擁堵收費政策及其對交通安全的影響[J].交通與運輸,2017,33(06):10-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983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