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期“君子”含義的發展變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君子”在周初泛指有一定社會地位和身份的統治階層人物,其代表的具體身份和含義是依賴語境中的具體情況而定。其中,《尚書》中“君子”一詞尚不包含任何的道德因素,專指具有一定社會身份地位的統治階層人物而言,是“君子”一詞含義的最初來源。
關鍵詞:君子;統治階層;道德含義
一、《尚書》中的“君子”形象
《尚書》是我國流傳至今歷史最為古老的一部歷史文獻匯編,以記言為主兼有記事,是研究春秋以前各君王言論及事跡的主要著作,屬于上層統治階級內的文獻匯編。最早對“君子”一詞有文獻記載的是《尚書》,共3次,且“君子”一詞都在《周書》中出現。
其一,《酒誥》載:“庶士有正越庶伯君子,其爾典聽朕教。爾大克羞耇惟君,爾乃飲食醉飽?!盵1]《史記·衛世家》記載,周公旦因擔心衛康叔年幼會沉迷于飲酒作樂,于是告誡他紂之所以亡國的原因,就在于過分沉迷飲酒。這就是周公策命《酒誥》的原因,用以教育和勸諫衛康叔。其二,《召誥》記載:“予小臣敢以王之讎民百君子,越友民,保受王威命明德?!盵2]成王欲遷都洛陽,事先派召公前往洛陽考察建都的地址和管理當地遺留的殷民。周公視察洛陽時,召公因此作《召誥》來委托周公上書成王,其上書內容主要為臣對君的勸諫之詞,希望成王能敬德服民,使天命更為長久。“讎民百君子”,指在洛陽遺留的殷臣民,其和“越友民”一樣,都屬于周王朝的臣民,都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此句話為召公希望通過周公傳達給成王的話語,強調只有發揚美德,周代的君王和臣民才能共同接受上帝永久的福命。其三,《無逸》記載:“嗚呼。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則知小人之依?!盵3]《史記·魯世家》認為,《無逸》乃是周公擔心成王在治理國家中耽于享樂,而作的勸諫之詞。此句話中首次出現了“君子”與“小人”的對比論述:“君子”既可以狹義的代指成王,也可以廣義的指代上層統治階級;“小人”泛指在野耕種的庶民。
由以上《尚書》中出現的3次對“君子”含義的闡釋可知,“君子”在周初泛指有一定社會地位和身份的統治階層人物,既可以是君王也可以是臣民,所代表的具體身份和含義是依賴語境中的具體情況而定。可以確定的是,《尚書》中“君子”一詞尚不包含任何的道德因素,專指具有一定社會身份地位的統治階層人物而言,是“君子”一詞含義的最初來源。
二、《詩經》中的“君子形象”
《詩經》里周族史詩大體上反映了周族從后稷到春秋中葉整個的社會面貌和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對《詩經》的品讀,既可以從歷史的角度使我們了解當時社會的發展情況,又可以從文學的角度進行藝術審美的鑒賞,是中國古代文獻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对娊洝分校熬印币辉~共出現181次,其中含有“君子”一詞的詩篇共61首。
“小雅”中的“君子”次數占《詩經》總數的56%,其次“國風”占29%,最后“大雅”和“三頌”占15%?!按笱拧笔恰对娊洝分挟a生年代較早的詩篇,大部分詩作于西周前期?!靶⊙拧敝性娖a生時間跨度較長,從西周到東周都有,以厲、宣、幽西周末年的詩為最多?!靶⊙拧敝小熬印惫渤霈F了101次,在《詩經》中占“君子”總數的56%。又因“小雅”產生時間范圍較長,其所涵蓋的君子含義也較為廣泛,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其一,指周朝的君王、統治者。如《巧言》中“君子信讒”、“君子如怒”、“君子如祉”、“君子屢盟”、“君子信盜”、“君子作之”、“君子樹之”等“君子”,對于前四者,有的說是諷刺周代統治者聽信讒言而禍國殃民的詩,但也有人說是刺幽王之作,具體何如還很難判定,但都表達對周代統治者的諷刺是毋庸置疑的。后兩者“君子作之”中“君子”指周武公,“君子樹之”指周公。又如《車攻》中“允矣君子”指宣王。《蓼蕭》中“既見君子”,《瞻彼洛矣》中“君子至此”、“君子萬年”,《頍弁》中“未見君子”、“既見君子”、“君子維宴”等都泛指周王,具體人物尚不可知。其二,指周代的諸侯群臣和貴族們。其三,指詩篇作者或與作者有關的人物。如《四月》“君子作歌”中“君子”是作者的自稱,《小明》中“嗟爾君子”指作者的老同事,《小弁》“君子秉心”、“君子信讒”、“君子不惠”、“君子無易由言”中“君子”都指代作者的父親。
“國風”中的詩篇大多產生于平王東遷之后春秋中期之前,根據各地音樂的不同而有所區分?!皣L”中“君子”數量占《詩經》總數的29%,其內涵較“二雅”有了較大的變化,具體可分為一下幾類:其一,統治階級的代稱。如《君子偕老》中“君子偕老”指為宣公,《淇奧》“有匪君子”中的“君子”朱熹《詩集傳》中認為:“指衛武公也”。其二,指貴族男子或有身份的臣民。如《關雎》中“君子好逑”和《樛木》中“樂只君子”都是對貴族男子的通稱,《君子陽陽》中“君子陽陽”、“君子陶陶”指代舞師。其三,婦女對丈夫的尊稱,此含義在“國風”中所占的比例叫其他而言較大。如《汝墳》、《草蟲》、《晨風》中“未見君子”,《風雨》中“既見君子”等都是對丈夫的尊稱。
總結以上《詩經》中“君子”一詞含義按時間的發展變化可知,“大雅”中最初的“君子”含義指周代的君王和群臣及貴族們,發展到“小雅”,“君子”一詞新增了詩篇作者及與作者有關人物和有道德品格的賢者、貴族形象兩層含義,再到“國風”,“君子”一詞又增加了對丈夫尊稱這一含義。相比《尚書》,“君子”一詞的含義在《詩經》中有所發展和改變,但其所含的道德含義在“君子”一詞中仍然不是主要因素,但其為后者孔子對“君子”形象的發展提供了借鑒意義。也印證了一些史學家們認定的殷商文化是尊神的文化,宗周的文化是崇德的文化這一系論斷的大致穩妥。
參考文獻
[1]孔安國.尚書正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553.
[2]孔安國.尚書正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589.
[3]孔安國.尚書正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628.
[4]李民.王健撰.尚書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10.
[5]程俊英譯注著.詩經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06.
[6]楊伯峻譯注.論語譯注[M].中華書店香港分局,1984.10.
[7]傅道彬.詩可以觀[M].北京:中華書局,2010.
作者簡介:劉敏,湖南漣源人,現就讀于黑龍江大學文學院,研究生在讀。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02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