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頭贏得百媚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好的文章開頭能先聲奪人,引人入勝,應如清代戲曲理論家李漁所說的“開卷之初,當以奇句妙語奪目,使人一見而驚,不敢棄去”??墒窃趯嶋H作文中,學生因為種種原因對開頭重視不夠,不是草草了之,就是拙劣開頭,毫無才情可言。
那么如何使議論文的開頭靚起來,使文章一開篇就吸引住老師的眼球,抓住老師的心呢?
江蘇省高考作文閱卷組組長何永康老師說:“在你無法把常理說出新意的情勢下,巧妙地恰當地運用由頭,是中學生寫作議論文的一種訣竅?!笔聦嵰舱侨绱?,在很多高考滿分作文中,在尋常大道理之前引了一個令人眼睛一亮的“由頭”,頓時全文皆有生氣了。
那么何為由頭?由者,源也,頭者,始也?!坝深^”其實就是展開敘述或引發議論的“話頭”,它要求寫作者精心構思一個令人眼睛一亮的由頭,由此引出敘述或引發議論,這是時評和雜文的常見寫法。通常的解釋是“可作為借口的事”;于寫文章而言,就是寫作的話頭、引子。
細看近幾年的高考優秀作文中,這種好的由頭比比皆是,下面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寫好議論文由頭的方法。
1.啟人深思的客觀事物、自然現象
客觀事物、自然現象中常常隱含人生哲理,以此為“由頭”,可以使文意更加直觀而有味。2015年高考優作《智慧是一間寂寞空屋》的由頭:
夏雨初霽,于校內一棵不知名的老樹上,拾提一只蟬蛻,很好的中藥。
一顆露水滾落。就著千千萬萬露水的光芒,我看清了這只晶瑩剔透的蟬蛻,這是一間寂寞的空屋,惹人懷想蟬那令人敬佩的、生命的智慧。
如同大自然一樣,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智慧即是一間寂寞空屋,不盤花簇錦亦不金碧輝煌,只如蟬蛻一般在灰色的雨幕中微微閃耀著一星光華,于漫漫長夜中點燃了一豆燈火。
作者以大自然中的蟬蛻為由頭,用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蟬蛻是一間寂寞的空屋”,聯想到“智慧即是一間寂寞空屋,不盤花簇錦亦不金碧輝煌,只如蟬蛻一般在灰色的雨幕中微微閃耀著一星光華,于漫漫長夜中點燃了一豆燈火。”使得文章深入淺出,形象生動。
2.當前社會的一個熱點、一種潮流
從當前社會的一個熱點事件、一種潮流切入正題,往往可使全篇富于鮮活的時代氣息與很強的現實針對性。請看2015年高考優作《榮枯隨緣,遇合盡興》的由頭:
近年,“爭先恐后”仿佛成為一個熱詞。無論是“路怒癥”司機,還是為了小升初費盡心思的家長,無不是其代名詞。而僥幸得利之人,往往暗自得意,以為盡得生活之智慧。
只是,如此這般景象,真的可以稱之為“智慧”嗎?
恐怕不然!這般猴急刻意,反倒暴露出些許自私與猥瑣來。這一點點小聰明,如何承載“智慧”之廣博與厚重?
本文以當今社會上一些普遍的爭前恐后的社會現象作為由頭,引出“智慧”的話題,質問“如此這般景象,真的可以稱之為智慧嗎”,使文章顯得針砭時弊,時代感很強。
再看2015年高考優作《布拉格不說話》的由頭:故鄉在建造“宋城”。城墻高聳,旗幟飄揚,徽派民居古樸風雅,青石板路锃亮光滑,乍看似有唐宋遺風。
但這樣的“宋城”已然太多。如今的城市,有山便是山城,有水便是水鄉,神州大地上涌現出無數的烏鎮周莊。風情不同,特色各異的城市漸漸失去辯識度,怨不得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吶喊:再也找不到慷慨的遺恨,只有幾座既可休息也可憑吊的涼亭。
城市雷同,千篇一律,景區相似,粗制濫造,不禁發問: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與智慧,難道被一些人盡數使在炮制城市上了嗎?
本文以故鄉建造宋城這一社會現象為由頭,指出很多城市的改造千篇一律,失去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與智慧,由頭很小,但表達的思想很深刻。
3.文學作品、影視經典中的一個人物、一個片段 、一句話
古今中外,膾炙人口的文藝經典數不勝數。這些經典經受住時間的淘洗,往往積淀著民族特質、生活智慧。如果從經典中的一個人物、一個片段寫起,截取獨特的角度,容易使筆下文章立論新奇,使文章有文化氣息,從而贏得讀者的贊嘆。如2016高考優作《我言秋日勝春朝》的由頭。
無意中翻到馬遠的《寒江獨釣圖》,幾點水紋,幾抹殘云。一扁舟,一釣叟,除此之外,滿卷皆虛空。
這叫留白,是中國水墨畫中蕩開的濃重一筆。全卷只有幾處重點物像是細心勾勒的,其余只是略作鋪陳,甚至不沾半點墨。全卷意蘊于 是從二維紙面伸展成了無限。
作者以書畫作品作為文章的由頭,從閑處落筆,悠閑從容地從《寒江獨釣圖》起筆漫談“創新”,盡顯風流。
再如2016年高考優作《讓世界聽見你的聲音》的由頭:《烏合之眾》中有句話發人深省,“當一個人處于群體之中時,群體就會將其吞沒”。這似乎有些危言聳聽,仿佛我們自己所處皆有血盆大口,虎視眈眈,然而細細思考,卻說出了人生的大道理。
人們不是因為偉大才有發言權,而是因為敢于發言,敢于讓世界聽見自己的聲音所以才偉大。
這種名言式的開頭既增加來文章觀點的可信度,也彰顯來文章語言的感染力。
2005年優作《沒有了妖魔的取經之路》的開頭是這樣的:
我只是一介書生,所以難免賣點書呆子氣。每每看《西游記》,總覺得既然孫大圣可以日行千里,為何不背著唐僧一步西天,也省得一路上千辛萬苦,還有這妖那精的惦記著唐僧肉。
這是何永康教授最贊賞的一個“由頭”。他說:“咱們小時候也曾癡想過,既然孫大圣一個筋頭十萬八千里,為何不背上唐僧直奔主題呢?——問題就出在這里:我們雖然‘想’了,卻沒有深究,沒有看到這是一個可以引發許多議論的絕好的‘由頭’。這位考生以此為引發,立即生動、形象、不言自明地將好幾個‘大道理’‘新穎化’了。如:患難見真情,疾風知勁草;嘗盡人間苦,方能得真知;人性需磨煉,爐火出精鋼;世上無捷徑,征途即過程,等等。以上列出的這些‘大道理’,人人心知肚明,倘若是在考卷上再解說一通,閱讀者肯定覺得是‘真理的重復’,頗感疲勞?!碑斎?,從文藝經典寫來,貴在“避熟就生”,需要不走尋常路,用創新思維挖掘經典的“另類”價值。 4.生活中的一個鏡頭、一幅畫面
以生活中有沖擊感的一個鏡頭、一幅畫面作為由頭,往往能激起讀者強烈的情感,引發讀者深刻的思考。請看2014年高考優作《書中自有顏如玉》的由頭:
今晨坐校車經過商廈時,一幅超大的化妝品廣告牌吸引了我的注意。女明星光潔的臉蛋,真擔得上《洛神賦》中那句“肌若白雪,齒若含貝”。廣告牌上赫然大書“不朽的容顏”,更是讓我唏噓不已。
隨著科技的發展,女人的青春靚麗似可永駐了。各種化妝品日益塞滿了女人的口袋。為了追求不朽的容顏、不朽的青春,她們愿意打針,每天花許多時間保養,拍臉。
但,何為不朽?真正的青春是否只停留在皮相之上?
本文以作者所見的廣告牌上的美麗漂亮的女明星作為自己作文的由頭,從而得出這不是真正的青春,真正的青春不是外表的美麗的觀點。
再如2012年高考優作《風沙渡》的由頭:
不由得想起早上過來趕考時瞅見的一家小餐館,名為“風沙渡”。獨這三字,意境全出,那雜亂的店面也仿佛不嫌粗陋,而自有一種粗獷渺遠的豪情在胸中激蕩了。
只是一個招牌,卻可以讓這一家平凡的餐館從一干“某氏餐館”、“某某小吃”中脫穎而出,這就是超越了平庸的力量。
作者以參加高考的路上所見的小餐館招牌“風沙渡”為由頭,分析這個餐館能從其他餐館脫穎而出的原因就在于“拒絕平庸”,是超越平庸的力量。
五、由名人名言作為由頭
開頭以警句、名言、詩句、俗語、諺語等為由頭,能增強開端的氣勢,使人感到崢嶸、高遠,達到吸引讀者、突出中心的效果。如2016年高考優作《發出時代最強音》的由頭:
莫拉維魯米曾以近于哀傷之口氣對讀者說:“你生而有翼,為何竟甘愿匍匐于地,形如蟲蟻?”人人生而不同,都是不可復制的藝術品。我們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不是為了追隨他人的腳步而是要踩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誰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是漂泊。這是尼采的呼號。
文章以莫拉維魯米的話作為由頭,引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在引發讀者閱讀興趣的同時,巧妙入題。
議論文重在以理服人,但不可能整篇文字都是道理,一般來說其構思需要以小見大,由一個小小的由頭,“由頭”可以是發人深思的自然現象、客觀事物,常隱含哲理,以此為引子,文章直觀、形象;“由頭”可以是時事熱點、社會現象,以此切入,往往能使文章充滿生活氣息;也可以是文學作品、影視經典中的一個人物、一個片段 、一句話,使文章有文化氣息,從而贏得讀者的贊嘆。
當然,由頭不是憑空產生的,它一般來自于生活見聞、電影鏡頭、文學作品、時事熱點問題、社會現象、名人名言,來自平時的閱讀,來自平時的生活小細節。這就要求寫作者平時多閱讀,多積累。閱讀的內容既可以是語文課本、名著經典等書籍,也可以是趣聞軼事、文史典故等“閑書雜書”,還要關注社會、感悟生活,這樣,關鍵時才能派上用場。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12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