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發展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廣西特色農產品資源豐富,然而農業信息化應用水平低阻礙了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使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利用不充分。基于此,對廣西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信息平臺進行分析,提出優化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策略。
關鍵詞 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
中圖分類號:F323.7;F724.6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6.090
1 廣西特色農產品發展基本概況
廣西地處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交匯區域,水熱資源充足,農產品資源豐富,其中甘蔗總產量占全國60%以上,水果的種植面積居全國第五位,是全國5個千萬噸省(區)之一。廣西還是全國重要的“南菜北運”蔬菜基地、全國最大的冬菜基地,且蘑菇產量排全國第一,是全國著名的“南珠”產地,畜禽、水產品也在全國占有重要位置。近年來,廣西的現代特色農業發展提升了農產品的品質和品牌效應,品牌農產品產值比重逐年上升,各地的農產品資源都有自己鮮明的特色,如容縣沙田柚、永福羅漢果、靈山荔枝、荔浦芋頭、百色芒果、永福羅漢果、陸川豬、宜州蠶桑、橫縣茉莉花、來賓金鳳凰、柳州螺螄粉、欽州大蠔、南寧香蕉、梧州六堡茶、富川臍橙、隆安火龍果、融安金橘、恭城月柿、三江茶、浦北黑豬、平南石硤龍眼、金田淮山、桂平西山茶、西林沙糖橘、凌云白毫、龍灘珍珠李、上思香糯、金秀紅茶和天等指天椒等。而要進一步提升優質品牌農產品的品牌價值和形象以及品牌農產品產值占比,就需要進行拓展銷售渠道,創新“互聯網+”電商營銷模式,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積極推進線上線下銷售的結合,推進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使用。
2 廣西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廣西農產品的地域性及自身的自然屬性,使得當前特色農產品大部分以需求方上門收購為主,如荔枝、龍眼、沙糖橘等均是需求方到成熟季節上門采摘,農戶不用親自動手進行采摘和后期的作業處理。但是這樣的方式受限于需求方,因為這種銷售方式價格低廉,農戶沒有直接面向市場,不了解市場和消費者喜好的變化,不了解種植規律,可能會造成農戶盲目擴大種植面積,不能適時變更種植方案來滿足市場的需要。以沙糖橘為例,近5年每年以4萬公頃的面積擴增,2017年是擴種面積最多的一年,種植規模達40萬公頃。連年的擴種導致沙糖橘市場飽和,出現供大于求的問題,使沙糖橘面臨滯銷。需求方上門收購的銷售方式很受限制,來年如果需求方不上門收購就會導致農產品滯銷的情況。如廣西的香蕉就出現過香蕉數量過多,而北方市場香蕉積壓,需求方無人上門收購的情況,導致南方香蕉流通不暢,出現了供過于求的局面,導致農戶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打擊?;诖?,廣西政府相關部門給予了農戶很多的指導,并且鼓勵農戶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目前,廣西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主要有政策性農產品電子商務信息平臺、商業性農產品電子商務信息平臺、淘寶網店類農產品電子商務信息平臺3種形式。
2.1 政策性農產品電子商務信息平臺
這類信息平臺是由政府或行業協會主辦,會向農戶及廣大消費者傳遞農業政策、農業新聞、農業市場走向、農村建設等信息,并給予農戶一定的政策指引和宏觀指導,代表性的有廣西農業信息網、廣西農業產業信息網和廣西農網。比如廣西農業產業信息網涵蓋了三農資訊、地方特產、農村建設、產業聚焦、傳送農產品、農業信息、農業政策、政策要聞等板塊,給用戶提供一定的產業資訊、農業政策、農業信息指導。廣西農網有農業產業化、農經統計、三資管理、農經學會、政策法規、政務公開、農經資訊、龍頭企業、優勢產業、農業保險、地市動態、示范園區等板塊,給予農戶更多的農業知識[1]。這些平臺的共同點是注重宏觀層面的指導,缺乏電子商務交易信息,即使有供求信息,也欠缺后期的跟進服務,不能給農產品流通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務,另外,此類型的網站還存在重復建設,內容雷同的現象。
2.2 商業性農產品電子商務信息平臺
這類信息平臺一般是一些公司、企業開發的,致力于管理供需會員,為買賣雙方提供農產品供需信息,促成農產品交易。代表性的有廣西桂農網、廣西農產品貿易網、廣西農產品流通網等。如廣西農產品貿易網是一個致力于提供農產品供求、農產品信息和服務的平臺,在平臺上可以進行供求信息發布,可以進行專家咨詢,同時平臺還會對廣西當季農產品進行展示和介紹。廣西農產品流通網是一個由廣西商務廳主辦,廣西農產品流通協會運營的網站,它在平臺上提供了大量的農產品新聞資訊、農產品物流信息及農產品供求信息,對于特色農產品的更新比較及時,對于特色農產品的展示也比較完整。然而,這些農產品電子商務信息平臺進行的都是大宗交易,批量交易,雖然增加了農產品供應商的分銷渠道,卻還是停留在需求方上門收購的層面[2]。另外,由于是大宗交易,這些電子商務平臺的受眾少,影響力不夠大,也無法很好地提升廣西特色農產品的品牌影響力。
2.3 淘寶、京東等網店類農產品電子商務信息平臺
淘寶網、京東商城都是國內深受歡迎的網購零售平臺,淘寶網每天有超過6 000萬的固定訪客,平均每分鐘售出4.8萬件商品,2018年“雙十一”成交額達到2 135億元。在淘寶、京東的平臺上,廣西各地的特色農產品也在進駐銷售,主要集中在百香果、芒果、金橘、火龍果、玉米、沃柑、紅薯和芋頭等農產品的銷售,當季的農產品銷量也相當可觀,銷售額逐年上升。然而農產品的銷售品種比較有限,一些需要冷藏保鮮或者保鮮持久度差的農產品都未在線上銷售,且在線上銷售農產品的一般都是二級批發商,即淘寶、京東等網店類電子商務平臺增加了二級批發商的銷售渠道,但沒給農產品生產者帶來實際收益。
3 廣西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優化策略
3.1 發展農產品產業集群,打造農產品特色品牌,助推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
農業部門可通過培育龍頭企業助推產業發展,龍頭企業帶領并整合力量發展農產品產業集群。優質糧食、糖料蔗、特優水果、特色蔬菜、優質蠶桑、茶、食用菌、中藥材、漁業、優質家畜、優質家禽等都應該發展產業集群優勢,農產品生產者一般都是農戶個體和種植小企業,規模小且市場競爭能力不強,通過發展產業集群可以實現規模競爭優勢甚至可以使相關農產品占據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同時,集群成員之間有產品上下游供需關系的連接,有利于實現采購本地化,創造成本優勢。最重要的是產業集群有利于形成品牌效應,使農產品的銷售具有更強的市場影響力和市場滲透力,讓廣西的農產品家喻戶曉以利于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推廣,從而讓農產品生產者獲得更多的利益。 對于目前在電子商務平臺上有穩定銷量的農產品,如廣西名優水果,宜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和模式,打造產業集群。在政府農業部門的有效指導下,龍頭企業牽頭調整優化名優果業結構,優化水果產業布局,避免盲目擴種,發展優質的大宗水果,科學調整水果的成熟季節。另外對于收益高的優稀水果,諸如大果楊梅、大果枇杷,農業部門更應扶持并整合力量促成其產業的發展,實現其產量穩定增長。產業集群在龍頭企業的幫助下,各成員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商討建設名優水果集散地,加強水果商品化處理,對水果進行適當包裝,打造廣西名優特色水果品牌,創建廣西名優特色水果電子商品平臺。此外,成員可以共同出資聘請專業團隊運作,包括平臺宣傳、果品更新、果品供給信息發布、果品售后服務等,讓平臺真正提高農戶的利益[3]。
對于目前尚未在電子商務平臺上銷售或銷量少的農產品,宜進一步打造其產業集群,發揮產業集群的重要作用。比如廣西的茉莉花茶、六堡茶、早春茶、富硒茶、金花茶等,都是很好的養生茶,因而應發展茶產業集群,積聚力量打造全國知名桂茶名牌,搭建茶品電子商務平臺,加大茶文化宣傳,促進茶品銷售。另外,桂茶有養生美容的功效,產業集群體可對茶品產業進行延伸,開發茶葉保健品、茶葉化妝品、茶葉藥物等深加工產品,利用電子商務平臺產生更多的增加值。而像漁業、畜牧業這類由于產品自然屬性和物流條件的限制而無法很好地在電子商務平臺推廣的產品,更需加快產業集群,培育龍頭企業,群力群策改良養殖技術,推動漁業、畜牧業精深加工,加快發展冷鏈物流,實現電子商務平臺銷售。
3.2 發揮政策類電子商務平臺的信息導向作用
廣西農業信息網、廣西農業產業信息網和廣西農網可以整合資源、分工合作,實現農業資源信息的共享,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建設,向農戶傳遞的農業政策、農業市場走向一定要是最新的資訊,這樣才可以幫助生產者做好種植決策判斷,以便對自己的農產品品種、產量計劃和銷售渠道進行合理的規劃,避免盲目擴大生產種植造成銷路不暢。鑒于農戶自身文化水平及思維習慣等的原因導致其獲取互聯網資訊有難度或者無法提取有用的農業資訊,政府農業部門應予以指導,比如讓基層農業部門下鄉給農戶進行產銷量分析、農業電子商務平臺信息利用的培訓,指導農戶使用手機APP終端,并給予相關的政策指引和宏觀指導,指導農戶合理生產,讓農戶了解和使用電子商務平臺,實現電子商務時代的快速銷售[4]。
政策性電子商務平臺除了傳遞農業政策、農業市場導向,也應傳遞農產品豐收喜訊,讓農戶可以了解農業信息,也讓廣大消費者了解農產品的供應。農業部門需當好農戶和市場連接的橋梁,及時地把農產品的品種、產量、供應地、聯系方式等發布到平臺上,讓農產品供求信息互通。
3.3 建設廣西特色農產品集散中心
廣西的特色農產品分布于各個縣市,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及物流的發展制約了農產品的銷售,導致農產品的銷售方式很大部分都是各地的商販上門收購的方式,價格低廉且銷售方式被動。因此政府在培育龍頭企業的同時,可以考慮引導龍頭企業在城市建立農產品集散中心,政府予以支持并完善基礎配套工程建設,充分發揮農產品集散中心的調控市場、樹品牌作用,促進特色農產品的增值,增加農戶的經濟收入。
對于產業集群深入的特色農產品,產業集群各成員在加快特色農產品標準化建設的同時,可以在產業集聚的區域建設特色農產品的集散中心,做專、做精、做深,形成品牌效應,讓特產農產品品牌家喻戶曉,這樣電子商務交易才能更暢通無阻。集散中心可以在電子商品平臺上進行統一的信息發布,同一種農產品用統一規格的圖片、文字展示,建立農產品電子商務誠信,電子商務平臺交易雙方雖然互不相見,但是在品牌效應的影響下、在農產品標準化確保農產品質量的前提下,交易雙方可以愉快地進行交易合作。
3.4 優化商業性農產品電子商務信息平臺,凸顯創新
縱觀目前的商業性農產品電子商務信息平臺,大多都是80%以上的版面放置供求信息,然后就是幾張農產品照片展示產品,充滿商業氣息但是缺少商業經營色彩。其實農產品信息網站理應服務于受眾群體,并在滿足受眾群體需求的同時讓他們心情愉悅,達到平臺宣傳的良性循環效果。因此網站必須要創新,1)要加注商業網站的流行元素,切實做好品牌農產品展示,圖文并茂地展示特色農產品的風采,提高特色農產品的綜合效益,爭取更多的附加價值。2)增加類似淘寶、旺旺之類的新穎服務溝通工具,讓界面更加活靈活現,增加農產品的交易成功率。3)對于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不僅僅停留在批發層面,應進一步拓展零售領域,進而提高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使其產生更大的品牌效應。
電子商務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效果,但是農產品生產者個體在淘寶、京東等電子商務平臺上銷售自家的農產品并不能增加總體收益。淘寶、京東這些電子商務平臺有著眾多商家,商品成千上萬、琳瑯滿目,但許多不法商販在發現新的農產品品牌時,會跟風模仿,甚至為了銷量以次充好、肆意壓價,直接影響品牌的形象,進而影響品牌的整體收益。與其任由農產品生產者自行找電商出路,還不如由政府牽頭鼓勵農產品龍頭企業打造自己本土的、專業的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群策群力拓寬網站服務模式,上品牌出效益,切實幫助農產品生產者降低信息發布和渠道運營成本,實現利益的共贏。
4 結語
廣西農產品資源豐富,特色農產品種類繁多,然而廣西農業信息化應用水平比較低,一蹴而就是不現實的,因而廣西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需分層次、分階段、分種類探索,循序漸進,從廣西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針對各個縣市特色農產品分散生產、組織化程度低的問題,由各地政府率先在生產、加工和銷售環節探索本地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之路,推進廣西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更好更快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邱媛媛,馬瑩.大數據時代農產品電子商務營銷平臺發展策略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8,35(9):17-20.
[2] 王洪華.農產品電子商務信息服務平臺構建研究[J].甘肅科技縱橫,2018,47(2):1-5,58.
[3] 王冬霞.新疆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應用平臺優化探析[J].新疆社會科學,2013(6):60-62.
[4] 薩日娜.基于電子商務平臺的農產品物流研究[J].山西農經,2016(16):43.
(責任編輯:劉昀)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16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