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發展機制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大通鎮擁有深厚而獨特的資源稟賦,將各種產業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等進行融合、延伸,形成特色產業發展態勢。為研究以文旅產業為支撐的特色小鎮當前面臨的局勢,以及今后的發展方向,以大通鎮為例進行考察、研究,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特色旅游業;新興產業;城鎮建設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8-0058-02 中國圖書分類號:F2 文獻標志碼:A
近些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旅游業的發展,旅游業被譽為“朝陽工業”“無煙工業”,具有活力且是環境友好型的新興產業,對經濟貢獻和影響越來越大。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休假制度不斷完善,以及現代交通技術的發展,旅游業有著光明的市場前景。此外,在我國新一輪的經濟結構調整中,以旅游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已經成為各地實現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其中,古鎮旅游占很大比重[1]。
1 大通古鎮簡介及其發展現狀
安徽省銅陵市大通特色小鎮處于長江中下游,是皖江城市帶產業轉移的重要部分之一。大通鎮擁有深厚而獨特的資源稟賦,整體風貌不僅具有“徽風皖韻”和江南水鄉的特色,同時也有江豚保護產業的基礎,“長江古驛、江豚小鎮”發展定位明確。近年來,大通鎮秉承以文化傳承為核心,以規劃引領為抓手,以完善功能為支撐,以生態保護為重點依托,積極打造長江中下游獨特的“江豚小鎮”,贏得了“中國特色小鎮”的稱號。
1.1 生態環境優美
大通鎮是長江中下游分界點,地理位置極好。位于銅陵大通鎮和悅洲的國家級長江淡水豚自然保護區,是世界上第一座利用半自然條件對白 豚、江豚等進行易地養護的自然保護區,自然環境優美,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此處游玩。
1.2 地區交通方便
大通鎮境內有合銅黃高速、沿江高速,以及銅九鐵路、寧安高鐵等,高速公路、高鐵交織在一起,交通便捷。臨近九華山國際機場,擁有便捷的水陸空交通,方便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游玩。
1.3 經濟發展活躍
以文化旅游產業為主打產業,將大通特色古鎮建設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大力發展影視文化產業,投資建設大通影視傳媒產業園區,擴大影響力;大力發展具有銅陵特色的農產品,如中華白姜是大院村的特色農產品,好評頗多;和悅洲是市級無公害蔬菜基地,產品很受歡迎。
2 大通古鎮發展機制存在的問題及產生原因
2.1 政府投資力度的轉移
根據安徽各市縣行政區重新劃分調整,由于原池州與原樅陽是安徽省的重點貧困地區,所以地區重新劃分之后,銅陵市政府的重心更加偏向于扶貧,在特色小鎮上的注意力和精力被轉移。
2.2 改造過程中遇到困難
大通鎮公私房混雜,加上當地居民對政府工作的不理解,所以建設過程中遭到當地居民的反對。導致群眾參與積極性不高,政府無法有效調動群眾積極主動參與到大通古鎮的建設中。
2.3 居民稀少,地處偏僻
地理位置的不理想同樣也是大通古鎮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阻礙,由于大通鎮所在地區的經濟、人口等條件并不是很好,人口較少,建設緩慢,所以大通古鎮在發展過程中必將有更多阻礙[2]。
2.4 特色小鎮的宣傳不到位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一半被調查者對大通古鎮完全不了解,特色小鎮的宣傳不到位,大家不知道、不了解,自然不會前往參觀。
2.5 資金整合不到位
特色小鎮的發展不僅需要政府加大投資力度,也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將各方資金統籌起來加以充分利用,但是在實際操作中,融資比較困難,資金無法到位,操作難度較大。
2.6 缺乏專業人才
由于大通古鎮所處的位置較為偏僻,不像大城市對人才有較大的吸引力,導致大通古鎮引進的對口專業人才較少,人才數量無法滿足發展進度。
2.7 建設時間短
大通古鎮成為特色小鎮至今只有不到2年的時間,仍處于發展中的狀態,這是大通古鎮現今最重要的不足之一。而且,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不齊全,導致了建設過程中受到阻礙。
2.8 洪澇災害頻發
近年來,南方洪澇災害較為嚴重,水上活動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因此,圍繞江豚所計劃的水上活動被暫時擱置。
3 發展建議
3.1 政府應加大對當地的投資力度,實行政策傾向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滿足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需求,進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從而有效解決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同時,要完善組織機構,健全組織領導機制、工作推進機制和景區治理機制。政府要堅持對大通古鎮的政策傾斜,確保對其資金的投入,從而有效推動大通特色小鎮經濟健康平穩發展[3]。
3.2 提高當地群眾建設古鎮的積極性
政府要頒布有效的法規制度,明確公私房的界限,保護當地居民的合法權益。當地政府要廣泛宣傳建設大通特色小鎮的好處,讓人們對大通特色小鎮的建設更加了解。同時,在建設過程中,要詢問當地居民的意見,讓人們對其發展機制更加清楚,提高當地居民的建設積極性。
3.3 實行交通便捷行動計劃
進一步優化當地的道路交通網絡,提高交通通達能力,構建便捷開放的大交通格局。對路面進行全面的升級改造,加強交通網和鐵路網的建設,這樣可以有效緩解地理位置偏僻所帶來的不便,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4]。 3.4 加強對特色小鎮的宣傳
大通古鎮可以通過各類媒體及互聯網的方式,來加強對特色小鎮的宣傳力度,積極展示大通古鎮的特色文化。當地可以積極承辦一些賽事活動及民俗活動,搭建宣傳載體和平臺,不斷提升大通特色小鎮的文化品牌效應。充分利用好現有的工業商貿、生態農業、旅游度假3個園區,發展現代旅游業,讓人們觀賞大通古鎮的古跡后再來領略大通古鎮現代化的氣息。
3.5 改變資金引進方式
當地居民應采取一系列措施帶動產業的發展,引進社會資本,交給上市公司進行整體打包,打造出小鎮的特色和優勢。要積極建設投融資平臺和籌資渠道,讓各類社會資本有效地流入大通特色古鎮,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3.6 引進專業人才
提高對專業人才的待遇,不斷改善民生,完善當地公共設施,健全當地的公共服務,讓當地居民生活更加便利。同時,采取改善交通、加強宣傳等方式,積極引進各類人才,努力使引入人才的數量與當地經濟發展的步調相一致。
3.7 發展特色產業
大通古鎮濱臨長江,可以憑借“人無我有”的優勢和“人有我優”的強勢,發展江豚養殖及生姜、茶干、藤編等農副產品加工。
第一,建立江豚養殖與保護基地,形成規?;B殖與保護,依靠當地政府和國家的大力支持,實現可持續發展并壯大規模。
第二,大力發展本地生姜、茶干、藤編等農副產品加工業,短時間內形成規模,發展成產業支柱,使具有本地特色的農副產品借助互聯網,通過鐵路、公路、水路等發達的物流體系銷往全國、全世界。
3.8 實行防洪排澇計劃
對大通特色小鎮的排水系統加以改造升級,全面梳理排水系統,提升防洪排澇的能力,同時建立污水處理排放系統,讓污水得到合理安排,進一步提高當地的安全系數和基礎設施,保障游客的安全,提高游玩體驗感。
4 結束語
在深入調研大通小鎮特色發展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解決方案。雖然,古鎮旅游發展勢頭強勁,但對于擁有眾多古鎮資源的中國來說,古鎮開發的主題特色不明顯、文化抄襲復制及同質化嚴重,是我國古鎮旅游健康發展的阻礙因素。
大通古鎮具有良好的資源優勢,如江豚等,圍繞以旅游業為主的差異化發展是大通鎮建設的必然趨勢。同時,大通古鎮也只有實現差異化發展,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產品、旅游項目,挖掘自身的優勢與特點,才能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通過對銅陵大通古鎮民居的研究,探索出解決保護與發展之間矛盾的現實方法和有效途徑,不僅能為銅陵大通特色古鎮的發展提供幫助,更能為其他特色小鎮的建設提供參考與借鑒。
參考文獻:
[1]丁家云,雷勛平.皖江城市帶打造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對策研究——以銅陵市為例[J].銅陵學院學報,2010(2):54-57.
[2]姚雪梅.銅陵市鳳丹文化旅游開發研究——基于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視野[J].銅陵學院學報,2017(1):62-65.
[3]陳興建.高鐵時代中小城市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基于安徽省銅陵市的調查和分析[J].黑河學院學報,2017(9):69-70.
[4]郭敏.借力特色小鎮激活千年大通[J].決策,2016(12):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1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