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特色小鎮政策分析與發展機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特色小鎮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型城市化重要平臺,隨著各級特色小鎮政策的出臺,給特色小鎮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政策紅利和發展機遇。同樣,也會面臨一些現實挑戰,如何高質量發展特色小鎮至關重要。
關鍵詞:特色小鎮;政策分析;發展機遇
隨著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尤其《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加快特色小鎮發展,到《國家發改委辦公廳出臺了關于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制的通知》。這些政策文件的發布給特色小鎮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政策發展機遇。
一、特色小鎮政策闡述及發展情況
?。ㄒ唬﹪壹壧厣℃傁嚓P政策及發展情況
國家級特色小鎮起初由住建部牽頭申報,2016、2017年分別批復了第一批和第二批特色小鎮,其實質意義就是特色小城鎮,申報范圍為建制鎮,與特色小鎮模式的非鎮非區不一樣,于2018年暫定申報。2018年9月份國家發改委重要文件《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制的通知》,本文件明確了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方向,主辦機構國家發改委,建立先創建后命名的方式,作為國家鄉村振興的重要平臺,將持續科學地發展特色小鎮。無論是資源支持還是資金支持,或企業的社會地位獲益等等,都是很好的紅利期,值得深入關注。
?。ǘ┌不帐〖壧厣℃傁嚓P政策及發展情況
安徽特色小鎮的發展是局部自行試行,較早區域黃山和宣城二市為先導。如2016年黃山市最新關于加快特色小鎮建設的實施意見等等,并未明確安徽特色小鎮發展內涵定義。在2017年6月30安徽省人民政府發布《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特色小鎮建設的意見》,由此展開了安徽一批特色小鎮創建的序幕,同年,7月開始正式開展特色小鎮申報工作。經過評審,9月省特色小鎮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經過省政府同意對全省入圍聯審的43個特色小鎮,選擇其中25個命名為省級特色小鎮,給予相關扶持政策;另外,18個特色小鎮作為重點培育對象,命名為省級特色小鎮(試驗),隨第一批命名的省級特色小鎮一起對外公布,并優先參加下一年度第二批省級特色小鎮的篩選。與此同時,省體育局、省文化和旅游廳、省衛生健康委等部門, 分別評選了省體育小鎮、省文化旅游小鎮、健康小鎮等。省政府主導的特色小鎮,在政策扶持、稅收等方面都會有實質性支持。蕪湖市級特色小鎮申報形式和內容與省級特色小鎮一樣,在省級特色申報前面認定,并擇選前幾名的市級特色小鎮報送省級特色小鎮評選。
二、特色小鎮發展機遇及現實挑戰
安徽省的特色小鎮猶如小崗村的開拓創新一樣,巧合地開拓了一種安徽獨有的模式。與浙江特色小鎮在主城區較多的模式不同,安徽特色小鎮基本多數都位于城鄉結合部,與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不謀而合,立足資源稟賦和發展實際。是否將安徽特色小鎮模式打造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平臺,特色小鎮城鄉結合部的國家亮點模式,從而帶動新型城市化發展,全面實現鄉村振興, 由此可見大有發展機遇。從省內各地對特色小鎮目前發展情況來看,還普遍存在一些現實挑戰,有待發展中解決。
(一)特色小鎮的三生內容融合度不深
很多特色小鎮關注了產業發展問題,卻很少有將生產、生活、生態來高度融合發展。只關注產業的發展,又和傳統的工業園區、產業聚集有何區別呢, 所以特色小鎮的發展是立體全面化的發展,立足特色定位內涵,協同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融合理念。
?。ǘ┨厣℃偟幕緝群鹾隙炔桓?
在“特而強、聚而合、小而美、新而活”的特色小鎮內涵方面,很多小鎮只是一個點的發展,產業并不特色,而且基礎薄弱;形態較為分散,沒有形成整體;規劃實施較為隨意,環境質量并不美;運行機制政府主導或干涉較多,較為傳統的運營管理模式等等,是不利于小鎮下一步發展。
(三)特色小鎮的治理模式參與度不夠
在政府、小鎮居民、市民、社區等公共群體參與度不夠;而且政企界限不清,外來投資很難介入。在功能聯動方面,首先要強化產業與旅游功能的融合,開發豐富的旅游項目和產品;其次要強化產業與文化功能的融合,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與內涵;最后要強化產業與社區功能的融合,提高廣大居民的身份認同度。1小鎮的發展是集小鎮全民之力,共同為家園的發展而努力。專業運行組織較少,既在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的新模式下,特色小鎮特色治理模式有待進一步摸索。
?。ㄋ模┨厣℃偟奶厣ㄎ痪_度不準
無論是特色小鎮的自身定位,還是小鎮產業的特色定位,很多小鎮都較為籠統,大而不精。特色小鎮核心在特,擁有較為明顯特色基礎的小鎮,發展定位較為清晰,能夠高效集聚相關要素,實現特而強的小鎮核心內涵。
?。ㄎ澹┨厣℃偟暮诵囊丶鄱炔粡?
在基礎設施、土地、資金支持、產業政策、人才集聚等核心要素方面較為薄弱,集聚強度不夠。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提升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加強;主導新興產業需要再政府政策引導下發展,需要政府依據小鎮產業具體情況,提供財政支持,資源對接幫扶等;生活配套決定了高層次人才集聚困難;資金籌措平臺少渠道不暢等實際困難和發展瓶頸。需要在人才、資金、資源等方面給予特色小鎮更多集聚條件,以便更好的促進特色小鎮健康規范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 強.特色小鎮是浙江創新發展的戰略選擇[J].今日浙江,2015(24).
[2] 彭爭光.安徽省特色小鎮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8,v.24;No.347(13):7-8.
[3] 徐豐超.特色小鎮的市場機遇與政策風險[J].中國房地產,2018,No.610(17):51-54.
作者簡介:
李利軍(1984.9-),男,漢族,安徽臨泉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藝術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155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