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不能丟失的挫折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孩子物質所需不缺,學校教學條件優越,生活環境、學習環境有過之而不及,卻缺乏患難的體驗。那什么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挫折教育”?
  以前當孩子被他人教育,現在當老師教育他人,從以前的親身體驗和現在的主動實踐,感知世界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式: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講道理變成嘮叨,孩子反感和厭惡!發脾氣變成霸權,孩子畏懼但仇恨滋長!刻意感動變成油膩雞湯,給孩子吐苦水,還不厭其煩的說,以為說多了孩子就會長記性?!想多了,到最后傷透的還是自己的心!還是喜歡陶老先生的話——“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去實踐,去體驗! 其實最萬能的是體育教育,即挫折教育。
  現代教育改革提出,以“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為核心理念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必須關注學校體育建設,并適時開展有利于學生發展的體育活動,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然而,小學全面發展癱瘓,應試教育根深蒂固,舊思想一代影響一代!現在很多學校只追求教學成績,把教學成績作為生命線,忽視更或者完全放棄教學外的一切活動的開展。學習體育活動的忽視,加上學生長期處于學習壓力下,學習壓力得不到宣泄,導致校園欺凌事件頻發或者不堪負重選擇自殘、輕生;學生個性得不到發展,才藝得不到展現,就像陶行知老先生說的:“中國教育培養的就是一個“書呆子”,這些書呆子實際上就是被過于負擔扭曲摧殘的大“畸形兒”;游戲規則的缺失讓學生不懂得遵守規則、紀律,理解不了什么叫班級榮譽感、使命感,不服從集體,團結協作,缺乏凝聚力,從而學生之間自私自利,缺乏團隊合作意識,學生與學生之間常常因為一些小小的問題發生摩擦,導致班集體出現分裂與不和諧;父母家長講道理,吐苦水,要堅持,要有堅韌的毅力......,現在農村家庭都不種田土了,你讓孩子如何去了解什么叫艱辛,什么叫辛苦?!
  體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活動。是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充分表現自己的才能,充分發展自己的個性,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小學生活潑好動,天真散漫,大多不遵守班級公約,從而導致班級時常出現班主任頭痛的不良行為習慣。教師可以通過體育活動中嚴格的游戲規則,可以使學生養成遵守規則、遵守紀律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在體育活動中,通過體育游戲讓學生越過障礙,加大游戲的難度,讓有些游戲需要學生在運用體力的同時,還要運用智力方能取勝等。這些游戲對于培養學生機智、果斷、勇敢、頑強、克服困難、適應環境等各項優良品質有很大好處。比老師在教室苦口婆心的嘮叨要好得很多。
  總之,學生是祖國未來的棟梁之才,促進他們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是教育過程中一個長期而又艱巨的工作任務,只有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了,社會才能發展到一個嶄新的高度。在學校教學中,不能只重視學習成績,還要讓他們積極的參與到體育活動中,這對于學校的發展也將起到促進意義,只有充分挖掘體育在學校發展中的價值,才能更好的創建我們的校園文化。
  家長朋友,身體力行,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挫折教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354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