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提高跨越式跳高教學水平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跳高的技術動作包括助跑、起跳、過桿、落地四個步驟,教師在指導學生跳高時應首先幫助學生戰勝恐懼心理,再培養學生的迅速助跑、起跳能力,讓學生學會擺腿過桿,并掌握屈膝緩沖落地技巧。
關鍵詞:跨越式跳高;體育教學;跳高教學
跳高是一種傳統的田徑運動項目,通過人體快速助跑之后起跳,用合理的姿勢動作過桿,使得人體越過垂直高度。跳高的技術動作包括助跑、起跳、過桿、落地四個步驟,其中過桿動作主要有跨越式和背越式兩種。人教版新課標小學體育與健康教材要求學生必須掌握跨越式跳高運動。本文探討小學教師在怎樣合理設置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跳高水平和身體素質,實現有效教學。
一、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戰勝恐懼心理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一些難度較高的運動項目容易讓學生產生恐懼心理。許多學生在嘗試跨越式跳高時,擔心碰桿導致受傷,從而不敢起跳,或在起跳后,恰恰由于恐懼心理發揮不佳而碰桿。一些學生不敢嘗試跳高而互相退讓對方嘗試,導致課程訓練難以正常開展。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該幫助學生恐懼心理,讓他們敢于嘗試跳高。
教師可以首先用軟繩或橡皮筋代替橫桿,讓學生無需害怕碰桿而受傷。通過反復跳躍軟繩、橡皮筋,學生可以學習到初步的跳高技巧,消除不自信心理,對跳高產生興趣。而后就可以進行正式的跳高訓練。
正式訓練時,教師可以首先在場地上用粉筆畫出起跳點,或擺放防滑墊以作為起跳標記,讓學生形成通過不斷練習掌握助跑和起跳的規則。上課之前,還可讓學生現在墊子上練習起跳、擺動和落體緩沖等動作,使學生體會到跳高運動的趣味性和安全性。[1]
二、全面培訓學生的技術動作
跳高的成績好壞,取決于各個環節的動作技術水平。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細致、全面的訓練。
?。ㄒ唬┲茈A段
助跑階段必須做到迅速有力,才能保證起跳的效果,這就要求學生的速度和靈敏度都達到一定水平。因此,在上課之前教師最好先要進行跑步預熱,鍛煉學生的助跑能力。[2]訓練時,教師應向學生講解助跑技巧,要從側面進行助跑,助跑方向應與橫桿呈45度夾角,助跑距離保持在4至5米,速度逐漸加快,到最后一步要加大步伐準備起跳。
(二)起跳階段
起跳階段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跳躍能力,能夠迅速跳起。因此,教師應當針對學生的跳躍能力進行訓練。
練習跳躍能力的方法有很多種,例如可以使用原地縱跳摸高的訓練方法,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從原地挑起,摸到一定高度,摸到次數多者勝出?;蛘呤褂昧⒍ㄈ壧h的方法,在同一級數上,跳得遠的學生勝出。又如連續穿越障礙物的訓練法,讓學生用單腳或雙腳跳過沿途的一系列障礙物,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置好障礙物的間距和高度,使學生掌握跳躍的方法和節奏。
練習達到一定程度后,還可讓學生進行跳深練習,從40 ~60cm高度的跳箱上跳到地面,隨后立即起跳,用手觸摸高處懸掛的物品,跳箱的高度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作出調整。此外,還可進行弓箭步交換跳的訓練,讓學生的兩腿跳躍能力都能得到訓練,訓練時要讓學生注意,兩臂應積極配合兩腿交換,進行適當的擺動。[3]
?。ㄈ┻^桿階段
跨越式跳高的關鍵難點在于騰空過桿,學生必須熟練掌握過桿動作才能有效避免碰桿。教師要對學生多進行講解示范,使學生能具體領會過桿方法。
過桿動作訓練時,可以用體操棒模擬橫桿,將學生分為兩人一組,其中一人蹲立,手握體操棒一端,將體操棒與地面平行放置,另一人則面對體操棒進行跨越練習。首先在原地兩腿依次擺動,越過體操棒;原地訓練動作熟悉之后,可以開始進行“上一步”乃至“上三步”練習,最后逐漸過渡到慢跑越過體操棒,以及正常速度助跑越過體操棒。練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小組的同學相互切磋學習,提醒對方做好規范動作。經過體操棒練習之后,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過桿動作,學會直腿擺動,在肌肉中形成動作記憶,全面掌握跨越式過桿的方法。
過桿時的動力大部分來源于腿的擺動。擺腿動作將向前的動力轉化成向上的動力,在助跑最后的瞬間開始擺腿,最能增加向上的垂直作用力,增強起跳效果??缭绞教叩臄[腿技術中,最重要的環節在于勾腳尖擺腿。但許多學生在跳高過程中,經常只注意到腿的抬高,卻沒有注意做到擺腿時的勾腳尖動作,這就導致一些學生習慣性地將腳尖繃直過桿,使得向上的分力變小,跳起的高度變低。針對這一難題,教師可以在起跳點上方放置一個高度適當的球,學生在原地用兩腳依次進行勾腳尖向上擺腿觸球的練習,學生動作熟練之后,可以逐步提高球的高度,讓學生開始上步或慢跑起跳,再勾腳尖擺腿觸球。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習,學生的踝關節會形成感知記憶,熟練掌握勾腳尖動作,到正式訓練時,即可順利勾腳尖擺腿過桿,使起跳高度得到提升。[4]
?。ㄋ模┞涞仉A段
落地動作是跨越式跳高的最后環節,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使用安全合理的落地動作,避免學生由于落地動作不規范導致受傷。在訓練時,教師不僅要注意起跳、過桿的訓練,也要重視落地動作的練習。
落地動作的關鍵技巧在于使用屈膝緩沖。過桿之后,身體應側對橫桿,使擺動腿先著地,而后再讓起跳腳著地,開始屈膝緩沖,保證落地時的身體平衡。
三、做好安全預案,引導學生注意安全
體育教學屬于開放式教學,學生在進行訓練時難以避免地會發生一些意外受傷。因此,教師應當在上課之前做好準備工作,對運動場地進行安全排查。場地的地面應保證松軟、平整、無障礙物。還要檢查學生的衣服、鞋子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學生的身上是否攜帶尖銳物品。在上課前,還應該帶領學生做好熱身運動,活動身體的重要關節,做好各部位韌帶的拉伸。跳高架要放置牢固,避免發生側翻造成傷害。放置橫桿練習時,不要讓學生站在橫桿兩端旁觀看。如果進行分組訓練,要在不同組之間保持一定距離,避免各組之間發生干擾或碰撞,造成受傷。
參考文獻:
[1]馮永剛.小學跨越式跳高教學中的幾點體會[J].田徑,2017(04):25.
[2]張永勤.論跨越式跳高教學的四個技術環節[J].成才之路,2016(12):97.
[3]姚立明.有效提高學生跨越式跳高能力的教與學[J].體育師友,2013,36(05):4-5.
[4]涂輝章.克服跨越式跳高過桿教學難點三妙招[J].當代體育科技,2018,8(08):84+8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36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