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優”、“實”、“活”、“融”點燃“智慧校園”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從農耕時代到工業時代再跨入信息時代,技術力量不斷推動人類創造新的世界?;ヂ摼W,正以改變一切的 力量,在全球范圍掀起一場影響人類所有層面的深刻變 革,人類正站在一個新的時代到來的前沿。隨著信息化 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已不容忽 視。那么,如何讓教育的慢藝術和時代的快節奏科學地 融合,以人為本,以生為本,以學為本,開發學生的潛 能與才智,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和諧發展、有個性發展和可持續性發展呢?
在對未來教育的探索中,學校立足于新技術的進 步與創新,將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融入學校管理中 的空間再造和流程重構,以教與學方式的變革和創新, 著眼于“優”,注重于“實”,把握于“活”,強調于 “融”,著力打造“智慧校園”。
一、著眼于“優”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一個人到學校里來上學,不僅是為了取得一份知識的行囊,主要的還是為了變得更 聰明,因此,它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應當用到記憶上, 而應當用到思考上去?!蔽艺J為,真正的學校也應是一 個積極思考的王國,必須讓學生學習生活在思考的國度 里。所以運用互聯網資源,建設一個沉浸式的信息化 環境,將技術與學習生活融合起來,構建課堂智能化形 態,以完善學生的人格成長,促進學生的智能發展,提 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的理想課堂,達到最優化的效 益尤為重要。
智慧教學是智慧校園建設的主陣地,也是學校踐 行核心素養教育,實施個性化教學的內在需求。學校引 進信息化教學輔助系統開發的評價、表揚、搶答給學生 創造一個輕松互動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 性,讓每一位參與課堂的學生都能得到客觀的評價,讓 學校的課堂成為探究式、活動式、討論式的課堂。
例如在課堂學習中,以語文課《江畔獨步尋花》為 例,通過一對一反饋設備,可以將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 相關的記錄和反饋,并可根據學生反饋柱狀圖及時查看 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有利于教師盡快掌握學情,并 對課堂進度及時調整。又如,利用聽評課系統連線外省 友好學校,進行線上線下“雙線結合”的精準教研,同 時有效利用 TBL 蘇格拉底系統和聽評課系統的后臺數 據進行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分析,開展泛在式教研,而 且也能通過遠程收到來自各地的教學建議和反饋,以數 據反饋分析教師執教的優缺點,聚焦教學環節中的重點問題,提出改進建議,促進教師專業能力提升。
二、注重于“實” 將“智慧課堂”各項工作落實到每一個環節。讓網絡和學校教學無縫對接,借助網絡環境讓教師隨時隨地 感知、捕獲學生學習的及時信息,并建立大數據庫對未 來趨勢進行分析、展望、預測。用新型的教學模式啟迪 學生的智慧,用智慧的學習環境傳遞教育的智慧,用多 元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切實落實以人為本,以 生為本。
如學校堅持開展 TBL 常態技術培訓,堅持試點年 級語文、數學、英語等全學科推進。并建立教學大數 據庫,并根據各學校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掌握全面 準確的教育基礎數據,實現學校教育發展情況的及時 監測和科學分析,推動學校教育的科學對策以及高效 管理。
三、把握于“活”
學校以“自主、體驗、多元、高效”為核心,創 造一個民主、開放、多元的教育模式。在“智慧校園” 中,學校提供“超市化”的課堂、課程、評價,在網絡 的環境下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來實施教育,讓學生享受 輕松自主的環境,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以及創新能力的 發展。比如在國際理解課《川劇變臉》中,融入了情景 式學習,遠程互動學習,合作學習,線上學習等多種學 習方式,還融入了多種實踐活動,并在跨文化的交流中 學會更多地理解不同地域文化之間的共性和個性。外籍 老師通過視頻連線與師生一道學習川劇變臉知識,了解 了四川的傳統文化,并向現場師生介紹了一些國外的面 具特點。讓大家體會到了不同地域面具文化的多元性、 包容性。又如在學生評價的不斷創新,從傳統單一到多 維評價的轉變,課程體系中的評價方式是根據內容的變 化而不斷創新的,還可以與其他課程相結合,形成更加 綜合全面的評估。在學校的課程改革中,試行表現性評 價的一些方法,對學生的實踐探究活動進行評估,并激 發起學生更多研究的興趣和問題。
四、強調于“融” 學校通過互聯網創造開放式的學習環境。拓展資源
環境,讓學生沖破教材的局限;支持拓展實踐環境,讓 學生的學習從課前到課上,再由課上拓展到課外的延 伸;支持拓展空間的環境,讓學生有效的學習在現實和 虛擬的情境中一觸即發。一個“融”字讓信息技術深度 融合到學科課堂教學中,全面提升課堂“融合學習”的最佳狀態。如在場館學習中,利用博物館的特設課程《成都的變遷》,學生可以通過線上學習,進行資料搜 集整理,自主提出問題,發現問題,檢索問題,還結合 到課程學習的相關要求,進行線下的合作學習,形成研 究報告。
未來,我們的教育應該更接近每一個學生成長發 展的需要,激發學生內在的動機,好奇心,創造力和學習熱情,適應多變的全球化社會,實現現實與未來的融 合!以“智慧校園”的范式構建為抓手,讓社會多元的 主體在教育中發揮作用,創造互聯網 + 科技 + 教育的 未來藍圖!
?。ㄗ髡邌挝唬撼啥际猩俪切W)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40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