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中學智慧校園 推動教育信息建設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我國目前已經進入信息化教育時代,使用信息化技術能夠更好的推動教育改革?!叭▋善脚_”全面建設,各項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學校網絡教學環境大幅改善。隨著信息化的發展,長沙市的基礎教育已經開始建立完善的數字化教學系統,建設智慧校園,以達到“智慧教育示范區”的要求。本文根據中學智慧校園的建設背景提出有效推動教育技術應用的建議,希望給予正在構建中學智慧校園的相關管理人員一點參考性意見。
【關鍵詞】中學;智慧校園,教育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19)16-0046-02
新時代對人才培養的新需求,強化以能力為先的人才培養理念,將教育信息化作為教育系統性變革的內生變量,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發展,推動教育理念更新、模式變革、體系重構,使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走在世界前列,發揮全球引領作用,為國際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新時代賦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也必然帶動教育信息化從1.0時代進入2.0時代[1]。為引領推動教育信息化轉段升級,中學智慧校園開始被重視,信息化技術能打造無紙化辦公,能提升中學教師教學效率,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因此,建立智慧校園已經成為當今教育的流行趨勢。加快建設智慧校園的進度,推動教育信息化建設,從而提高教育水平。
1 中學智慧校園的建設背景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是順應智能環境下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是推進“互聯網+教育”的具體實施計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是充分激發信息技術革命性影響的關鍵舉措[2]。經過多年來的探索實踐,信息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已初步顯現,但與新時代的要求仍存在較大差距。數字教育資源開發與服務能力不強,信息化學習環境建設與應用水平不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基本具備,但信息化教學創新能力尚顯不足,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不夠,高端研究和實踐人才依然短缺。充分激發信息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推動教育觀念更新、模式變革、體系重構,需要針對問題提出新目標、運用新手段、制定新舉措。因此,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下,我們提出建設智慧校園。
2 中學智慧校園的建設目標
中學智慧校園在建立的過程中,沒有統一改革的標準,中學需要分析學校自身特色,然后根據自身需求進行智慧校園的建立。中學建立智慧校園過程中必須要加強對和諧、文明、安全校園信息化的建立,讓學校信息化發展目標明確化,將校園內的信息傳播集成化,并將收集到的信息作為構建智慧校園的核心,滿足校園內師生、管理人員、后勤部門等的服務需求一體化,為中學校園內的相關人員提供完善的信息獲取、交流平臺。
3 中職智慧校園的建設思路
中學智慧校園建立的過程中,必須要以時代發展為背景,確定建立智慧校園的信息思想,符合中學當前的教育模式。只有符合時代背景以及教育模式的智慧校園的 建立,才能有助于教育技術的應用,實現綜合素質教育。建立智慧校園需要遵循兩點:第一,要以人為本,所有信息化技術以及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前提,是根據人的需求,也就是使用者的需求。建立智慧校園也必須如此,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建立智慧校園,而并非是為了跟風建
立[3]。如學生出入校門以及是否在校、教師的教育管理以及辦公設備,學校的財務狀況以及相關資產信息、后勤部門的管理工作等,以此為目標,將其建立為一個個的子系統,通過掌控平臺將所有子系統不斷的完善,讓教育、管理都能實現信息一體化;第二種是需要根據學校實際情況,以教育教學為本,研究如何將信息化技術更好的融入教育教學中去,將信息化技術與教育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將學校業務更加集中,具有針對性。
4 中學智慧校園的建設框架
中學智慧校園在建立過程中,學校領導者需要聘請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有效的資源整合,專業技術人員應根據國內外建立智慧校園的成功案例進行篩選,選擇出適合中學發展的信息化技術,然后將校園信息建立起信息交流、收集平臺。在創建中學智慧校園的過程中,不要過于死板,需要靈活運用,才能建設出符合時代教育潮流趨勢的中學智慧校園,讓教與學通過信息化技術更好的實現。
4.1 將教學場所構建成有錄播功能的智慧課堂模式
中學智慧校園建設過程中,首先需要讓學生在學習環境中感受到信息化轉變,利用計算機設備就可以給予學生信息化學習環境,如互動屏幕、使用計算機系統進行錄播,或之間建立錄播教室,利用云存儲將教學課程放置進信息化系統中,通過云技術將所有的信息化系統進行連接,教師可通過操作計算機就能實現教學、作業指導、課程分析;對學生的上課行為進行評估管理等。創建多元化教學課堂,將教學與信息化技術融為一體,建立智慧教育模式。
4.2 智能監控,建立中學學生安全管理系統
中學智慧校園建設過程中,需要重視安全問題,創建文明安全校園。飲食安全、人身安全,這是建立智慧校園的安全管理系統最為重要的兩點。利用智能監控設備嚴格進行安全管理,智能監控系統需要符合以下幾點要求:第一,不管在任何環境和光線之下,智能監控畫面需要足夠清晰。第二,具有識別安全隱患的能力,對安全隱患進行分析;第三,智能監控需要有高清監控視頻,實現監控、安保一體化;第四,智能監控被破壞或干預時,有主動警告能力。第五,使用無人機對校園及周邊進行巡航,排除各種安全隱患。
5 智慧校園促進教育技術應用
中學建設智慧校園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將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并且將教育資源智能化。根據新課程改革標準,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問題中心,教育中運用信息化技術就是要實現這一改革。教育過程中利用信息化技術將教學進行技術設計,將信息化設備運用在教學過程中,以媒體形式幫助學生在安全校園內高效學習。
中學建立智慧校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教育學習能力,讓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更好的學習,實現提升綜合素質的教育目標。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信息化思維,促進智慧校園的建設和發展,讓更多的學生可以在智慧校園中高效學習。
【參考文獻】
[1]李俊.智慧校園信息系統的構建與應用探索——以順峰初級中學為例[J].教育信息技術,2018(12).
[2]何曉東.普通中學涌動的智慧“云”——關于普通中學智慧校園建設的研究及思考[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8(18).
[3]馬立,張瑤,傅鋼善.中小學智慧校園建設矛盾分析與模型構建——以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為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8(17).
【作者簡介】
唐奇志(1969~),女,湖南長沙人,漢族,中學高級教師。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54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