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農村中學信息技術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教育理論、教育思想,是伴隨著人類教育進入現代化階段而產生和發展的。信息技術的普及是素質教育發展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就結合我在信息技術教育方面的一些經驗,談談如何才能在農村搞好中學信息技術教育。
關鍵詞:農村 信息技術 觀念 興趣
計算機,這一代表現代科技的產物,正迅速滲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鄧小平同志曾指出:“計算機要從娃娃抓起?!痹谖覈嬎銠C已逐漸從科研單位的金字塔尖走向社會、學校、家庭,操作也由成人推廣到學生,并且形成了一股學習計算機,使用計算機的熱潮。然而,農村地區在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和學校開設信息技術課程中存在好多問題。本文就結合我多年在信息技術教育方面的一些經驗,談談如何才能在農村搞好中學生信息技術教育。
一、更新觀念,明確目標任務
計算機是21世紀高度信息化的主要物質的承擔者和技術支持者,沒有計算機及其網絡技術,就沒有當今社會的高度信息化,因此開展信息技術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都是必不可缺的。然而,農村地區在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和學校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過程中存在好多問題。如大部分教師和學生認識不清,把它看成是繼體育、音樂、美術之后的又一門副課,可開可不開。盡管有些學生很喜歡這門課,但在升學的壓力下,不得不為考試科目讓路。所以,農村中學要開設好信息技術課就必須解決好觀念和認識問題。
中學信息技術課程與計算機學科比較,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它涉及眾多的邊緣和基礎科學。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本身就不具備嚴格意義上的所謂計算機學科性,它兼有職業教育的特點,也兼有學科課程、綜合課程和活動課程的特點。因此信息技術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應打破只能講計算機的“學科”知識的“學科本位”的思想,克服單純學習技術的觀點,應加強對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人文、倫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養學生鑒別信息真偽的能力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使信息技術成為支持學生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學生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能激發和引導人們在思想、情感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種事物的真相,是學習和創造的重要前提,是成功的先導。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論語》中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好學、樂學是求知的源泉。興趣是學習自覺性的起點,沒有學習的興趣就不會有智慧和靈感。興趣是學好知識的前提。由于農村經濟落后,學生家里幾乎都沒有電腦,而學校的電腦又不多,使得學生接觸電腦的機會少,所以學生上信息技術課時難免有陌生感,對教學內容也就掌握不好,長此以往便會對信息技術課失去興趣。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關鍵是在保證學生的上機課時外,要讓學生了解、熟悉電腦、喜歡電腦。具體的做法是:1.搜集、整理、提煉資料,主辦各種電腦知識講座,但一定保證形式要活潑、要能互動,即要能吸引學生?!?.利用墻報開辦圖文并茂的電腦知識專欄。我校每月都在學校宣傳櫥窗內辦一期《信息技術》的專欄,吸引了很多學生瀏覽。3.定期舉辦“電腦小知識”競賽,在學生中營造學習電腦知識的氛圍。4.利用益智游戲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對計算機有了興趣,就會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多方尋找答案。比如在學習《藝術字》時,學生就會想方設法對自己的字的顏色、大小、位置、形狀多選擇、修改幾次,從中也培養了學生的美術設計能力和展開各種豐富想象。
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教學內容
在農村中學,大多數的電腦檔次低,很多大型軟件不能運行,而且學校電腦數量少,學生要兩人一臺才行。所以,在規定的教學課時內,根本無法完成教材需要掌握的內容,這就需要我們對現行信息技術教材取舍。如在講述計算機的構造和工作原理時,將一臺計算機拆開,將主板、CPU、內存條、顯卡等硬件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使每一位同學都對計算機有一個感性的認識,讓他們初步了解計算機內部是由一些集成電路芯片和邏輯控制電路共同組成,打開了學生心中的黑匣子,打破了學生對計算機的神秘感。在應用方面,考慮到學生今后要掌握的信息技術技能,對信息技術教學內容進行了重新安排。主要學習“鍵盤指法”、“漢字輸入法”要求學生在學年結束后能熟練進行漢字錄入,“Word排版”、“Interent網路”、“Excel的簡單使用”要求學生在學年結束后能制作出一份屬于自己的電子報刊,并能熟練使用“IE瀏覽器”查找各類信息。數學作業同一個答案可以有不同的解法,計算機作業也一樣,我給學生上五筆字型的時候,不是純粹的要求學生在五筆練習軟件中練習,而是要求學生在一定時間內在office環境下用五筆輸入法輸入一定量的字,內容可以是課文也可以是自己的習作。這就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生間的競爭性。有些學生自己預先寫好了作文片斷。這樣,學生在練習打字的同時也學會了office軟件的應用,而且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一舉三得。
四、課后知識的延伸
動手(上機)是本學科的一個最大的特點,在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課后的延伸,是教學中知識鞏固和應用必需的重要環節。如何讓學生將課堂所掌握的知識得到鞏固、應用、和發展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學知識獨立學生可利用自己家的電腦或課外在電腦興趣小組活動時進行創作。這個過程中因為不受內容和時間的限制,學生可自由發揮、抽象。通過這種方式,知識從課內遷移到課外,并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應用和發展,學生創新思維也得以擴展。
總之,教師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要從更新教學觀念入手,營造創新環境,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保證學生有創新的時間和空間,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要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去,讓學生感到信息技術課一定要學會,一定要學好。農村中學信息技術教育面臨著諸多挑戰,我們只有在了解其現狀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加以解決,才能推動農村信息技術教育工作的進程。信息時代的到來不可阻擋。農村中學的信息技術教育之路是艱難曲折的,但又是充滿光明的。只要我們能從實際出發,艱苦奮斗,就一定能占領信息技術教育這個制高點。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66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