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術教育發展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為適應課程改革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我們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強化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本文主要闡述了創新思維的有關理論,并結合工作實際,提出了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所采取的舉措。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創新思維能力;問題學習;實踐
隨著我國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我國社會對人才有了更高的需求,尤其在解決問題能力、決策能力和創新能力等高層次核心思維能力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作為銜接高等教育的重要階段,對現代化人才培養的高度有密切影響。然而,筆者在實際教學中注意到,不少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仍然沿襲“重技術,輕能力”的現象,為扭轉這一現象,適應教育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筆者對如何基于高中信息技術教育發展學生創新思維能力這一方面進行了實踐性的探索和研究,期望本次研究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何謂創新思維能力
1.創新思維能力的涵義
一般來說,一個人在完成某項任務或達成某個目標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綜合素質就是能力,它是對個體認知、探索和改造水平的度量。能力直接影響人們的活動效率,不同的人在活動中所展現出來的能力是不同的。創新思維是指人們在分析研究已經存在的客觀事物過程中所發現的新聯系,它分為“更新”“改變”“創造新事物”三個層面。創新思維是一個人是否具備多樣化思維、動態思維和發散思維等多種思維的集中體現,因此,創新思維是多元心智活動。創新思維的實踐就是創新思維能力的展現,學生只有在生活中或工作中敢于對已有事物進行質疑,并努力從其他角度找出有價值的因素,才能不斷提升自身的創新思維能力。
2.創新思維的特征
人類運用創新思維能夠不斷提出新的理論和觀念,發明和創造出一個又一個新的事物,不斷推動人類對世界的認識,提升人類改造世界的能力。那么,助力人類不斷向前發展的創新思維具有哪些特征呢?一般來說,創新思維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具有發散性,人類之所以能夠從眾多信息中找到新的規律或聯系,往往都是儲備的信息比較豐富,并能從多種角度將多種文化信息進行有效融合的結果,單一的知識結構會限制人類思維的發散;二是具有新穎性,我們只有在已有事物的基礎上有新的突破,才能稱之為創新,因此,創新思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新穎性;三是具有非邏輯性,人類所創造的新事物大多源于某個靈光一閃的想法,這些想法的出現并沒有邏輯性可言,它可能是人們在思考和研究某個問題時的頓悟,也可能是受到某個自然現象的啟發而產生的,因此,創新思維具有一定的隨機性,我們每個人的知識儲備、生活環境等都不相同,其思考的角度和關注點也會有所差異,這就造就了創新思維結果的不同。
3.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內容
我們要培養和提升高中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必須解決好兩大問題,一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二是要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是要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創新的重要性,這是要端正學生對創新的態度。很多學生也知道創新很重要,但在看到一些事物時,卻不想如何再改進,這就說明他對創新的認識還是淺層次的,只有讓學生看到創新能夠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便利,能夠幫助人們解決很多問題,也能給創新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學生才能認識到創新的重要性,也只有激發出學生對創新的渴望,才算是幫助學生樹立起了創新的意識。在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方面,我們主要是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思考,能夠提出問題,就是其主觀上愿意創新的體現,而通過運用有關知識構建解決問題的方案,就是其創新能力的展現。因此,我們檢驗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途徑就是看其所形成的創新成果。
二、高中信息技術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策略
1.借助問題學習培養高中生的創新思維意識
問題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善于對已有事物進行分析,并能提出自己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辦法的一種學習方式。筆者認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意識的關鍵在于激發學生創新思考的興趣和動力,讓學生養成提出問題的習慣。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時,我們不能僅讓學生進行接受性學習,而是要倡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積極地找出問題或提出問題,然而,筆者在教學中卻發現很多學生只愿意做信息的接受者,對教師講解的內容缺乏思考,這樣根本不能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因此,我們應鼓勵學生進行問題學習,時刻保持對事物的好奇之心,敢于說出自己的見解和疑問,敢于質疑權威,勇于質疑老師的講解、同學的思路和自己的思維,努力尋求事物之間的新聯系。只有讓學生一直處于問題學習中,才能不斷激發他們的大腦,從而使其產生新的創意。如筆者在教學生搜索關鍵詞時,就啟發學生思考日常搜索中遇到了哪些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結果就有學生針對我們日常查詢快遞只能使用單號查詢進行了質疑,因為對我們來說,單號是不容易記住的,不如使用手機號碼進行快遞查詢。
2.利用團體的力量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水平
在學習的過程中,個人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畢竟是有限的,因此,應引導學生學會借助團體的力量,借助他人的智慧來提升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經常采用以下兩種途徑:一是鼓勵學生利用網絡技術優勢,積極從網上獲取有關資源,從而拓展自己的思維。正所謂“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當前互聯網技術非常發達,網絡上有各種各樣的專題論壇,參與這些論壇的人就是一個團體,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開闊學生的視野,擴寬其思考問題的思路,從而增強其創新思維能力。如:學生在學photoshop軟件時,可以參與網上的技術討論,從他人那里獲得使用photoshop軟件的靈感,尤其是一些濾鏡的組合使用,能夠創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二是積極開展小組學習,讓學生在小組交流中進行思想的碰撞,優化自己的解決方案。小組中的每個人都有其擅長的一面,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更能使學生從交流中得到一定的啟發,從而有利于改進其思維方式。
3.利用實踐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水平
實踐成果是檢驗學生創新思維水平的重要標準。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我們查看學生創新思維水平時,不能僅看他們怎么說,還要看他們怎么做。當前,信息技術及其設備已較為普及,這為學生接觸和參與信息技術實踐提供了很大便利。因此,我們在提升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時,要盡力多為學生創造實踐機會,減少講課占比,讓學生擁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實踐操作,從而將理論知識、技術實踐、創新思維相結合。學生在課外進行實踐活動時,若遇到不會的軟件或操作,教師應指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技術素養的提升。
4.聯合通用技術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與高中通用技術課程都要求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作為同屬于技術課程的兩門課,在日常教學中可以密切合作、互補有無,從而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如:高中通用技術課程中有專門的章節講解設計的原則、設計的過程、創新的途徑和知識產權等,這對學生從事信息技術方面的創新都十分有幫助,而且通用技術課程中還有木工、金工等各種工具的使用介紹,學生在實現其設想時,往往需要借助相關工具和材料。因此,信息技術聯合通用技術進行教學,能使學生設計的事物更具實用性和創新性。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中階段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對各種事物也有了一定深度的認知,我們應抓住高中生思維活躍的特點,為他們人生的發展插上創新思維的翅膀,使他們的高中生活更加充實、更加精彩!
【參考文獻】
[1]廖文臣.如何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J].電腦迷,2017.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097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