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的困境與出路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小學高年級作文歷來都是小學語文基礎教學領域比較令教師頭疼的問題之一,處于小學高段的學生由于詞匯量缺乏,生活閱歷較少等各種原因,在小學作文寫作中遇到了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導致了學生作文水平低下,對作文寫作畏懼等各種狀況的發生。要想走出這樣的困境,讓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和發展,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大膽突破,勇于創新,有針對性的實施各種有效策略,進而增強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困境
引言:小學高年級教學過程中,語文是基礎課程之一,作文則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學科中,加強習作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夠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作文不但是學生言語能力的展現,更是為中學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重視作文教學,在培養學生理解能力的基礎上,還能夠培養其閱讀、語言組織、寫作與理解能力。所以,針對當前的教學形勢,找出小學高年級作文面臨的困境,并采取針對性舉措,可以讓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邁向更好的未來。
一、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困境
?。ㄒ唬┙處熃虒W水平有限
小學高年級寫作的傳統教學中,填鴨式教學一直沿用至今,雖然教師也能夠完成教學任務,但是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收的尷尬境地,造成小學高年級學生進入作文環節時,積極性匱乏。另外,教師專業水平有限,無法點燃學生的寫作激情,反倒造成他們思想上的束縛,讓寫作的創新性無法體現。還有一部分教師在作文教學環節忽視了對學生作文思維的培養,加劇了學生寫作興趣漸失的程度。
?。ǘW生理解能力有限
如今的小學生作文寫作當中,學生通常會套用現成的作文模板,僅僅是往上填充內容,很多學生對內容并沒有完全理解,寫作更多的是為了敷衍了事,沒有實質性內容,文章主旨不明。進行寫作時積累語句不足以應對作文要求。與此同時,因為寫作也可以看作是語言展示的過程,所以學生的詞語應用與語句排列上可能會面臨一些難題。
?。ㄈW生自身素質待提升
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通常為內因,因此小學作文水平無法快速提升的原因之一就是學生對其沒有濃厚的興趣。這是多方面原因導致的,具體如下:第一,學生自身思維意識較為懶散,日常生活與學習中沒有積累豐富的語言知識,而且對文章的大體框架沒有一個明確的思路。第二,教師引導性不足。無論身處哪個階段的教師,對學生都能夠發揮積極地引導作用。教師引導不足,造成很多學生對學習興趣自然漸低。第三,因為小學生知識積累的渠道較窄,思維與接觸視野極為有限,創新性思維培養不足,即便是有好的想法,也不知道如何將其運用到寫作中。
二、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水平的提升對策
?。ㄒ唬┨嵘處煂I水平
教師作為教學路上的引路人,應該將提升自身專業水平作為學習的目標之一。小學高年級學生雖然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思維方式,不過大多還是老師灌輸的,所以教師的教學效果更為重要。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應該對學生加以重視,讓他們多加思考。當然,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采取科學的教學方式,以正確的引導,遵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用詞能力,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以生活化教學為例,將學生日常接觸較為廣泛的素材應用到作文中來,讓學生從作文中挖掘生活的樂趣,積累素材。
?。ǘ┰黾诱Z文課外閱讀
想要提升小學高年級的作文水平,積極開設第二課堂,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是極有必要的。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是積累素材的最佳過程。從實質上來說,所謂的作文素材,都是源于生活,另外就是在學習中的不斷積累。教師應該首先汲取課本中的知識,理解文章深意,給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一遍閱讀,一遍完善自己的文筆。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聽取老師的有利建議,閱讀一些經典文學作品,發散自己的思維,提升個人寫作能力。
?。ㄈ┨嵘龑W生人文素養
小學高年級的心智還尚未完全成熟,在很多事情上看法呈現一定的片面性,所以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的人文素養進行培養,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提升他們的感悟能力。由于學生的個人能力、客觀條件等不同影響因素,可以采取分層教學的方式。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實施不同的策略,發揮自身的特點,挖掘他們身上的潛質,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作文課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從各方面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
結束語: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教書育人。小學生在小學時期還未形成固定的價值觀等,這些都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所以,小學作文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的責任還是巨大的。教師不僅要改正自身的問題,發現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對應的措施,還要拓展小學生的思維思考能力,改善作文用詞,增加作文訓練時間與頻率,幫助小學生從根本上提高作文寫作水平。小學生猶如亟待澆水的花朵,相信在教師的不斷灌溉之下,一定能夠綻放絢麗之花。
參考文獻:
[1]王翠.淺談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的現狀和提高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2,09:119.
[2]袁慧英.淺析初中作文教學的困境及其應對策略[J].關愛明天,2015,12(04):24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49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