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芻議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精神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小學語文是小學教育階段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教師在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的同時,還應該關注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以往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中,受到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只是枯燥地灌輸知識,只關注學生的考試分數,忽視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深入改革創新,思考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創新精神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新能力;培養;途徑
  1影響小學生語文創新精神培養的因素
  1.1 教學方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地與學生進行溝通,充分認識和了解每個學生的認知規律,并針對學生的認知規律研究制訂行之有效的、合理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開動腦筋分析所學知識,深挖學生的想象力。另外,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需要認真研究教材內容,熟練掌握學習要點,不斷豐富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根據不同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以及興趣愛好,靈活制訂有差異性、有針對性、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進一步開發挖掘學生的興趣愛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引導學生積極地探索新世界和新事物,為培養其創新精神打下基礎。
  1.2學生的素質培養
  新教育目標規定語文教學應加強對學生素質的培養,重視對學生個性和特長的培養,促使綜合能力的均衡發展。大多數教師都能按照新課標的規定進行教學,但是依然存在著問題。比如,對新教材揣摩得不深入,對教材內容研究得不徹底;受固有思維的禁錮,過度注重學生某一方面的專長,造成學生偏科嚴重等。這些忽視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問題,將會阻礙學生創新精神的形成。
  1.3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影響教學效果優劣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實教學內容,完善教學計劃,為學生創造有利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項教育活動,發揮其主體作用,使其主動融入學習中去,對語文產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敢于創新、善于思考的優良品質。
  2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有效途徑
  2.1激發學生的情感,鼓勵小學生進行創新
  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他們的個性決定了他們具有創新意識,只要教師能夠合理挖掘,就一定可以實現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改變傳統“一言堂”的教學方式,喚醒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還要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念,堅持實事求是和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激發情感。從心理學角度講,積極的情感是小學生學習和探究的動力。比如在講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文《生命的壯歌》時,文章用詞精準,語言嚴謹,尤其要注意“肆、臭、俱、陵”等字的寫法和“束手待斃、肝膽俱裂、肆虐”等詞語的意思。我給小學生播放了制作的電子課件,渲染一種輕松的課堂氛圍,然后讓小學生通過閱讀課文,體會羚羊面對危險時表現出的冷靜。接下來我讓小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經驗說出一些有關動物自救和逃生的有趣故事,然后繼續拓展,如果在生活中遇到危險怎么自救?然后師生進行互動交流,這樣不僅提高了小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還有利于小學生養成創新意識,在教師的啟發和幫助下增強小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2.2注重拓寬視野,培養學生提問意識
  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作為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語文知識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鼓勵他們多思考、多研究,進一步提高創新能力,為學習奠定基礎。首先,教師需要將創新放到教學的首要位置,打破傳統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培養他們小學生發現問題的意識,并能夠利用自身的知識將問題解決掉。比如,在講解《草船借箭》一文時,在完成整篇文章的講解之后,學生已經認識到諸葛亮的有勇有謀。但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教師可向學生繼續提問:“同學們這篇文章學完了,大家還有什么疑問嗎?”有的學生就會想到:“老師,如果當時江面上的大霧沒等借箭完成就消失了,那么諸葛亮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還有的學生說到:“如果當時曹操放的箭帶火,那么諸葛亮的計策也不會成功?!睂τ趯W生提出的問題,教師應耐心解答,而不是當場否定,更多的是鼓勵學生提問,培養他們的提問意識,這樣才能激發他們的創新潛能。
  2.3鼓勵提出質疑,呵護創新萌芽
  對待一件事情,每個人都有著自己不同的看法,學生對于某個知識會有自己的感受,這些獨特的見解和疑問就是創新的萌芽。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比較差,經驗和知識積累得還比較少,有時可能他們提出的想法是很幼稚可笑的,甚至是錯誤的,但此時教師要倍加重視學生的這些質疑,因為這些質疑的背后就是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生疑、質疑。有些教師認為學生的質疑會打亂自己的教學思路,害怕無法回答學生的問題,實際上教師要遵循學生的主體性,要鼓勵進行對知識進行“再創造”,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教學效果也會更好。比如在《烏鴉喝水》課文教學中,通過閱讀課文已經知道了烏鴉通過投遞小石子的方式喝到了瓶子里的水,此時有學生可能質疑:“如果身邊附近沒有石子怎么辦?烏鴉已經這么渴了,不能讓它在遠處一個個找來石子吧?”這位學生的思考方式令人驚訝,教師在鼓勵他的質疑后,可以順勢引導學生討論還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學生積極開動腦筋,經過一針討論,提出了一個更合理的方法:“銜來一小根樹枝,在瓶子中沾水,這樣也可以喝到”,創新精神由此發芽生長!
  結束語
  教育有著兩面性,從某種程度上講,教育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也可以抹殺學生的創新精神,這也是國際教育組織在《學會生存》中提出的觀點。教師作為學生基礎語言的啟蒙者,應該時刻謹記自己擔負的重要責任,在日常教學中,不斷探索新方法,改革創新新思路,真正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其用創新的思維方式去學習思考,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參考文獻:
  [1]張玉玲. 芻議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精神的培養 [J]. 學周刊,2017,9(9):117-118.
  [2]成麗. 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學生創新精神培養芻議 [J]. 中國校外教育,2014(z1).
  [3]謝貴娟. 芻議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J]. 讀與寫,2015,12(2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579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