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策略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小學生作文是運用書面語物綜合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學生的習作水平基本代表他的語文能力。在教學工作中,語文作文的學習對于生活閱歷少知識面比較窄的小學生來說比較困難。教師在開始打基礎的時候必須加以正確的引導,培養學生的學習及寫作興趣。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指導學生的作文寫作。以提升我們的教學指導水平。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策略;探究
前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對于學生們來講一直都是比較重要而又比較有難度的部分。很多學生們寫作時不知如何下筆,或者寫出的文章沒有條理性與邏輯性,亂七八糟,雜亂無章。老師們雖力求改變這種現狀,但卻遲遲沒有找到效果比較理想的方案與措施。所以,本文筆者將根據自身多年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經驗,并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與目標,在具體分析小學生自身特點的基礎上,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與策略,以期促進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工作的提高,促進小學教育事業的發展,為我國培養創新型的人才打好基礎。
一、當前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現狀
當前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著很多問題,比較顯著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作文內容過于平淡
學生的作文通常表現的像流水賬,常常是這樣的“我今天上午做了什么,下午做了什么,晚上吃完飯睡覺了”流水賬的形式,或者是一些雜亂無章的表達,前文與后文完全沒有銜接性,沒有任何關系的拼湊在一起,有時連學生自己也不清楚寫了些什么。
2.老師缺乏對學生的正確指引,使小學生們不能正確地辨別是非
學生的作文中多是日常的口語,用詞比較簡單,幾乎沒有加以修飾,整篇文章感覺像是白開水一樣平淡無奇,通篇沒有形容詞或是較好的修飾。其實造成這種現狀的一個很大的因素是學生們的素材儲備不足,心中無墨,自然不能寫出生動吸引人的文章。
3.學生缺乏創造性
很多學生的作文內容缺乏創造性,僅僅按照模板或是范文進行寫作,喪失了其獨特性與新穎性,而另一些學生則與此截然不同,他們的文章過分隨意化,完全脫離客觀實際。
二、結合說話教學提高學生表達能力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表達能力正處于發展階段,如果教師直截了當的讓學生進行寫作,會給學生造成一定的難。學生不知道如何進行作文內容的構思,也不知道如何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有效的表達是優秀作文的基礎。因此,教師可以結合說話教學來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在進行寫作前,先讓學生進行討論或者是提問學生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在說話的過程中會重新組合有關的詞匯,爭取讓大家都可以理解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安排學生進行寫作,有了說話作為基礎,學生寫出的作文邏輯會更加合理,表達也會更好。
三、小學作文教學策略
1.引導學生學會積累素材
只有心中的知識掌握得足夠多,寫文章時才能夠寫出行云流水般的好文章。如果自己頭腦中沒有什么知識貯備,那么想破腦袋也不會寫出什么值得稱贊的文章。我們寫文章要有足夠的素材。那么,怎樣獲得素材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首先,閱讀課外書籍、報刊等來開拓學生們的視野。老師可以推薦一些值得看的課外書或者是一些雜志報紙等,讓學生們從這些材料中獲取素材;其次,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觀察,主動留心觀察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并將這些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不僅豐富了素材的來源,還增加了生活的樂趣。
2.鼓勵學生實事求是,做真實的自己
當前在小學作文中往往會存在這樣一種不良的狀態,即學生們寫作常常是凌駕于生活之上,有時甚至是完全不切實際的。比如老師讓學生們寫一篇《我的小寵物》時,有些小朋友就忽略了“寵物”的特性寫熊貓、老虎、獅子等動物。盡管學生們在文章中把這些動物的特點描寫得有聲有色,但是本身卻是不合實際的,因為實際生活中,幾乎沒有人可以把熊貓或者老虎當作寵物。所以,老師要指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寵物是小狗、小貓、倉鼠之類的小動物。此外,很多小學生寫作文時喜歡添加一些想象的色彩,學生有想象力我們當然要鼓勵,但是有些時候學生是胡編亂造,胡謅一通。此時,身為老師,一定要給予正確的評價,既不扼殺孩子們富有想象力的天賦,又讓學生們遵循認真的寫作態度。
3.利用多媒體激發寫作興趣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們一定要重視激發學生們寫作興趣的重要性,讓學生們從主觀上改變對寫作的興趣,將課堂真正地交給學生,讓學生們做主體。語文教師們可以利用多媒體來開展教學。多媒體技術由于具備形象、生動、直觀等特點,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顏色鮮艷或者有趣的畫面以及動聽的音樂等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達到刺激學生感官的目的,這樣也能夠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確保學生的思維能夠處于活躍、積極的狀態下。比如,教師在讓學生對一種動物加以描述的時候,首先就可以通過多媒體讓學生對于動物的生活習性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當一只只可愛的小動物展現在學生眼前的時候,學生的注意力就會集中,等待觀察之后,教師再要求學生選擇自己看到的一種小動物進行描寫。這樣不僅豐富了作文的寫作內容,也點燃了學生的寫作興趣。
4.引導學生在作文中注入真實情感
新課改要求教學目標不應只局限在具體知識或者技能的學習上,還要重視學生們在教學過程中的感受與體驗,形成一定的積極健康的情感體驗與價值觀念等。要實現這一目標,我認為應該從兩方面人手,第一個方面是老師的角度,語文老師在布置作文時,應該多從生活實際出發,多與生活相溝通,在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主題。比如清明節即將到來時,可以讓學生們以清明節為主題,寫一篇關于清明節的文章。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搜集資料,了解清明節的來源與歷史,了解清明節的傳統習俗與活動。學生通過這些素材并結合自身的實際參與完成寫作,學生們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學到了具體的歷史文化知識,將自身真實的情感注入作文中,還促進了學生們的情感體驗與情操陶冶,弘揚了傳統文化的精神與品質。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老師們應該采取多種方法,如增加學生的素材儲備;鼓勵學生實事求是,做真實的自己;利用多媒體激發寫作興趣;引導學生在寫作中加入真實情感等方法來提高學生們的寫作水平,提高作文教學質量,努力培養小學生們的寫作興趣與寫作能力,為以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國柱.提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策略探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
[2]喻嬌.提高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才智,2015
[3]李秋孌.個性化角度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探究[J].學周刊,20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61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