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文化融入農村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學生將大部分精力用于單詞記憶和大量練習上,結果造成了語言學習與社會生活的嚴重脫節。為了改善并解決這類問題,在高中教學階段,教師需要不斷將英美等國文化傳統融入課堂教學中,這將有益于學生了解并正確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關鍵詞:英美文化;農村高中;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3-0006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傾斜的經濟建設投入,城市化進程與日俱增,良好的城市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農村和城市中學生在英語學習基礎及學習環境、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等方面的差異,從而成為影響農村中學與城市中學英語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
首先,農村師資力量短缺,教學方法缺乏前沿性和創新性;教師缺乏先進的英語教學理論、對英語教學認識不足,教學方式方法不當,成為農村中學英語閱讀成效不佳的主觀原因之一。其次,農村中學生由于尚未意識到閱讀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的關鍵性,缺乏自主閱讀動機,文化背景知識匱乏,未能在有效時間內制定合理的閱讀策略;長期按照學習母語的方法和習慣來學習外語,自身沒有分析上下文的能力,不能通過跳躍式閱讀來掌握文章中的真正內涵。來自詞匯、語法、語篇技能的硬實力,和來自心理、習慣、文化的軟實力,成為影響農村地區高中英語學習階段閱讀理解能力提升的六大障礙,直接對英語的學習效果產生負面作用。
隨著全球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英語作為全世界通用語言,在國際交流中日益發揮出重要作用。為了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提升學生自身素養,英語已經被列為我國主要課程之一?!度罩聘呒壷袑W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提出“英語教學目的是在初中英語教學基礎上,發展聽說讀寫基礎技能,側重提高閱讀能力,增進對外國文化,特別是英語國家文化的了解……”,從中可知閱讀理解仍然是英語教學的重點環節之一。然而,學生將大部分精力用于單詞記憶和大量練習上,結果造成了語言學習與社會生活的嚴重脫節。為了改善并解決這類問題,在高中教學階段,教師需要不斷將英美等國文化傳統融入課堂教學中,這將有益于學生了解并正確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一、背景文化與語言學習
古往今來,不同的人對文化的定義不同。英國人文主義者Edward Burnett Tylor認為“文化是人們有關宗教、信仰、道德、習俗、法律與藝術的結合”。與此同時,中國學者對文化的概念也頗有心得。例如,季羨林認為文化涉及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關乎人類思想與行為,是廣泛而無法定義的。
文化背景反映了具體文化區域內人們的思想、行為以及生活習慣。不同的生活環境和歷史背景會導致極大的語言差異。例如,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紅色被認為是喜慶、幸運的顏色,而在英美文化中卻帶有嚴重的侵略意義。文化背景的普及日漸成為語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是否了解文化背景知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讀者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力。研究調查表明,在閱讀過程中,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不但有利于理解語言文本,而且有利于深入理解文本中所隱含的內容,閱讀理解能力由此可獲得大幅提升。因此,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階段過程中,不僅要學習語言,還要接受這門語言所代表的社會生活經驗,最終接受一個國家的文化。
二、背景文化與閱讀理解
“閱讀的過程是思想和語言相互作用的過程?!边@一描述解釋了外語閱讀的本質,即閱讀是發生在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互相影響的交流過程,這是人類專屬的一種心理活動。閱讀的本質包括三個層面。首先,閱讀是一個心理過程。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讀者合理結合知識與技巧,對文章中的語言現象進行選擇性的篩選,對有用的語言信息進行預測、判斷、整合和證明。其次,閱讀是一個語言過程。讀者通過以語言知識為工具,深入剖析作者的意識情感。最后,閱讀是一個轉化過程。讀者作為閱讀主體起著至關重要的指導作用。讀者需要運用已有的閱讀技巧和方法來理解文章中所囊括的信息和意義,并將其轉化為自身所用,包括情感、意識、技能等。
認知是閱讀中比較繁復的環節。傳統的英語教學將教學任務偏重于對詞匯的講解和對語法知識的系統介紹,這使閱讀教學變成了逐詞翻譯的翻譯教學,忽視了對學生整篇文章整體認知能力的培養。學生缺乏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不僅降低了在閱讀過程中的閱讀速度,還因為錯誤理解原文內容而在答題時不能作出正確推斷。
語言與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文化不能與它的使用背景相分離,同樣語言作為文化的一種反映,體現了一個民族長期的社會經驗,是這個民族的獨特象征。在學習英語時,文化背景知識的教學有利于加強語言的交際能力,使英語學習過程脫離單一的課程教學,從而擁有更為豐富的文化內涵。
文化是一個無法說盡的話題,其內涵是廣闊的。然而,學生的接受能力卻是有限的。因此,要將龐雜的文化縮入一堂課,需要教師針對高中生的年齡階段進行合理化選擇,如此才能獲得滿意的效果。高中生的身體和心理發展狀態都證明他們目前處于學習的最佳時期,最佳的學習方式就是親自參與、親身體驗。通過參加各種英語活動,使學生從實踐中獲得豐富的經歷、體驗,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習興趣,影響頭腦中已生成的文化圖式,不斷促進新圖式形成。教學途徑可以多樣化,例如演講、表演、模仿、辯論及拍攝小視頻等。其次,閱讀英文文學作品是獲得文學體驗的主要方式。任何文學書籍都蘊含了一個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地道的語言特色,近乎所有文化現象都可以通過文學作品展現出來;通過相互講述文化故事,在活躍的氛圍中將文化知識以生動的語言效果刻入學生的腦海,不斷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切身體會到來自不同文化的差異性;通過英文電影、視頻、話劇等方式教學,可以輕松地以直觀和感性的方式讓學生接觸到國外的文化。
語言同文化的結合,將豐富的文化內涵有機地集合于每一篇文章中。教師應將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能力相結合,最大限度地進行文化滲透,用行動填補文化空白,使學生擁有獨立的個體思想,充分學習,靈活運用。
?。ㄗ髡邌挝唬喊不帐∈徍袩o為襄安中學 2410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63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