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小學生傳統文化意識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中國傳統音樂是指中國人運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創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態特征的音樂。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我們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更要不斷地把它發揚光大,從世界文化發展的趨勢上把握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使它具有歷史性的同時更具有時代性。
  關鍵詞:傳統文化 音樂教學 傳承意識 方法策略
  一、傳統文化的教學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各種新的媒體占據了人們的生活,人們通過媒體傳播開闊了視野,了解了世界。外來文化沖擊著人們的思想,尤其是青少年更是被新鮮刺激的外來文化所吸引。在音樂課堂上,我們看到學生們對教材中的傳統音樂文化不感興趣,他們喜歡流行音樂,對“超級女聲”“歌壇新秀”興趣濃厚,致使我們成長起來的青少年一代追星族越來越多,而民族音樂愛好者卻越來越少。戲曲、民歌、民族樂器這些祖國的傳統音樂文化,學生們不感興趣,很少人愿意主動去了解學習。我們的祖國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祖先留給了我們寶貴的文化財富,我們應好好的去珍惜。因此,作為新時代的音樂教師,我們有責任引導學生繼承和發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意識,幫助學生樹立傳承精神。
  二、通過有效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學校應努力創造條件,將優秀的傳統音樂文化引進課堂,將戲曲音樂、民族音樂、民族樂器等優秀的傳統音樂文化有機滲透在音樂教學和學科實踐活動中,讓每一名學生都能感受到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激發學生的民族精神,自覺地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1.立足音樂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感知傳統音樂文化的內涵
  在很多時候,學生們不喜歡傳統音樂文化,其原因是他們對傳統音樂文化不了解,如:很少有學生知道民族樂器,會演奏的就更少了,對戲曲、民族音樂知識更是缺乏認識,不了解又怎么會喜歡呢?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我們將戲曲、民歌、民族樂器引入了課堂,并將其有效融合到音樂教材中,引導學生逐步學習了解,培養學生的興趣。例如:我校將巴烏引入了音樂課堂,學生人手一把巴烏,開展全校性的民族樂器進課堂活動。巴烏進入課堂后,博得了學生們對學習傳統音樂的濃厚興趣。大大提高了學生整體的藝術素質,培養了學生自信演奏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優化了音樂課堂教學,在開設之初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現在“巴烏”不僅受到了學生們的喜愛,還真正走到了學生們身邊,成為了他們的好朋友。
  戲曲、民歌是音樂教學重要組成部分,在教材中每個年段都會有一個單元是介紹戲曲、民歌的相關知識。學生們剛開始學習是不感興趣的,因為他們覺得民歌尤其是戲曲太難、太枯燥了,根本聽不懂。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了解作品的歷史背景和思想情感。在學習京劇《甘灑熱血寫春秋》時,教師首先向學生講述了《智取威虎山》的故事,然后介紹了楊子榮人物特點。在學生了解了音樂作品內涵后,教師設置各種情景引導學生學習演唱,并且將京劇的行當和表現形式也滲透到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表演。通過音樂實踐活動,學生逐步加深了對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而且能夠自信的演唱表現。學生們感到其實傳統音樂離我們并不遙遠,在傳統音樂中有很多歷史故事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傳統音樂文化中所傳揚的民族精神是非常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的。
  2.開展社團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傳統音樂文化的豐富多彩
  如果說課堂教學是針對全體學生進行傳統音樂文化普及教學,那么對于一些有興趣進一步學習和表現的學生,我們可以成立音樂社團,培養學生學習傳統音樂文化的興趣。目前有很多學校已經成立了不同的音樂社團,如合唱團、舞蹈團、民樂團等,這些社團定期活動,活動內容有:民族樂器、民族舞蹈、民歌合唱教學等。音樂教師根據本學校學生特長定期挑選隊員參加訓練,社團隊員平時在學校里練兵,學習表演民族樂曲,同時每年都會參加各種學習成果匯報演出。學生在唱民歌、奏民樂、跳民舞的學習過程中深入了解了民族民間音樂,開拓了音樂視野。學生們學在其中,樂在其中,在民族音樂文化的學習中提高了音樂素養,激發了愛國主義熱情,培養了傳統文化的傳承意識。
  3.舉辦校園藝術節,讓學生在舞臺上盡情享受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
  音樂教師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感受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可以通過舉辦校園藝術節,給學生創造充分展示的舞臺,師生共同品味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如:民歌、戲曲的演唱,民族樂器的演奏,民族歌舞的表演,在這個舞臺上有班級整體的表演,有學校音樂社團的成果匯報,也有具備一定表演特長,在各自班級、年級里起著骨干帶頭作用的特長生表演。精彩的表演贏得臺下陣陣掌聲,學生在親身經歷傳統音樂文化學習實踐過程中,對傳統音樂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自覺樹立了傳承意識。
  三、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傳統文化的傳承意識
  在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中,培養小學生傳統音樂文化的興趣和意識是我們音樂教學的目的,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博大精深,我們不能要求小學生達到多高的學習程度,我們重點是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就會自覺的樹立傳承的意識。在進行傳統音樂文化教學時,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進行科學有效的教學。
  1.聽唱同步法
  現在的學生喜歡流行音樂,因此,教學中我通過聽唱融入戲曲元素的流行歌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蘇三說》《新貴妃醉酒》等流行歌曲,在聽賞中我引導學生尋找歌曲中戲曲的元素,讓學生說說戲曲和流行歌曲有什么不同?在明確了特點之后,我再講解戲曲行當、表現形式等相關知識,引導學生唱一唱,演一演,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他們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學習效果非常好。
  2.創作表演法
  表演是音樂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在學習戲曲、民歌時可以利用表演唱的形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如京劇《都有一顆紅亮的心》,我引導學生反復觀看京劇小演員的表演,觀察演員的眼神動作,聆聽演員的念白唱腔,和我們平時說話唱歌有什么不一樣?然后引導學生模仿表現,我更鼓勵學生能夠創造性的表演,讓學生在表演過程中親身體驗“唱念做打”,這樣學生會對戲曲音樂有更深入的了解。盡管學生們的表演還很稚嫩,唱腔動作并不專業,但是我看到學生們是在認真的演唱,努力的學習,他們是發自內的喜歡上了戲曲音樂,我想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學生們會對我國傳統音樂文化越來越喜歡。
  3.小型競賽法
  在學生能夠會唱會演的基礎上,可以為學生們搭建了一個展示的平臺,在音樂課上預留一部分時間作為表演競技的舞臺,鼓勵和支持學生們打擂,讓學生們到舞臺上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例如:在課堂上留出10分鐘時間來進行戲曲、民歌、民族樂器的知識競賽,讓學生們說說戲曲、民歌、民族樂器的種類,古今名曲、名段和劇目,京劇行當和表演形式等,再讓學生們選擇自己喜歡的人物角色或戲曲片段分組分角色進行表演,看誰了解的知識多,表演得好。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進一步增強學生對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認識。
  弘揚中國傳統音樂文化,需要音樂教師運用多元化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興趣,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幫助學生自覺地樹立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意識。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應當成為音樂教育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音樂教師,我們有責任為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675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