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美術課“活”起來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一、將電視節目的編排形式引申到美術課堂
現在各種精彩紛呈、形式多樣的電視節目,日益豐富著人們的精神生活。在觀看這些優秀的電視節目的同時,也使我受到一些啟發,并將其運用在我的美術課堂教學中,收到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受央視鑒寶節目的啟示,我在美術課堂相關的教學內容中也采取了這種形式,如在十五冊的《美術博覽與拍賣》這一內容,當講到美術作品的拍賣時,我做了這樣的形式安排:首先,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藝術有價嗎?有的學生說有,有的學生說沒有。我的解釋是:藝術作品只有價值、沒有價格,真正好的藝術作品是無價的,有時甚至用價值連城來形容它。接下來就讓學生競猜課本上凡高的《向日葵》、明代的《斗彩雞缸》可以拍賣多少錢,讓學生去衡量和估價,看誰最有眼力和藝術審美水平,猜的價錢最接近拍賣的價錢者為勝,勝者給他鼓掌和加分。此言一出,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調動起來,個個精神抖擻。估價開始了,有報幾萬的,有報幾十萬的,也有報幾百萬甚至幾千萬的。課堂氣氛異常活躍,教室里笑聲滿堂,學生個個都洋溢著喜悅的表情,我也被這種愉悅的課堂氣氛所感染了,面帶笑容,開心地繼續著后面的內容。
二、將枯燥乏味的知識趣味化傳輸
將枯燥乏味的知識趣味化傳輸,就是將課本的內容變得有趣,讓學生愛上這門課、喜歡這樣的上課方式。因為在初中美術課的每冊第一單元基本上都是優秀美術作品欣賞,這類欣賞課一般是以教師引導學生欣賞、分析、講解提問等形式進行。由于這種知識性的分析講解,缺乏生動性和趣味性,學生不是很感興趣,覺得很乏味、沉悶。于是我想辦法稍稍改變了一下教學方法和教學順序,把老師課堂講授的知識改為讓學生自己閱讀,以“知識搶答”的方式進行檢驗,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十六冊的《沉雄瑰麗的青銅藝術》這一內容時,我一邊播放圖片,一邊顯示文字內容,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閱覽完,記住知識要點,準備下一環節的搶答。一聽說搶答,教室里一下子安靜下來。學生們非常認真地在閱讀文字內容,準備搶答時大展身手。“時間到”,我說:“請同學們聽好問題準備搶答”。當我的問題剛一出來,那些反應快、記憶好的學生馬上就舉起了手,并能準確地把問題回答出來。有的學生甚至多次舉手,頻頻搶答,在整個搶答過程中,占盡風頭,贏得熱烈的掌聲和同學們敬佩的目光,情緒也因此更加高漲和興奮。有的學生也舉了手,但由于反應慢了一些,將搶答的機會白白丟掉,很是懊惱,一股不服輸的勁給了我很大的觸動。一邊安慰一邊鼓勵他們說:“后面肯定會給你們機會的,加油!”對于這類學生,我采取直接點名請他們回答問題方法,這樣一來,大多數同學的情緒都照顧到了,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課堂氣氛自然活躍。在這樣的氣氛中,教師自然教得開心,學生也學得快樂。
三、創新作業表現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創新作業表現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指教學內容沒有發生變化,改變形式,用一種全新的手法去完成。例如在講完十六冊《點與線的魅力》這一課后,我讓學生用這樣的方式做了一次美術作業,讓學生用學過的點、線知識去表現在音樂里聽到的節奏和旋律。其具體做法是:要求學生將作業本翻開,左手握住一支能粗能細的顏色筆,把筆放在本子上的任意一個起點上,頭低下,眼睛閉著,全心全意的去欣賞和感受音樂的節奏和旋律。當第一遍音樂播放完后,同學們睜開眼睛看到了自己的作業,發出驚奇的叫聲,有點學生用圈圈的表現畫出來像是一團亂麻狀的線條,有的學生用波浪式表現出來像心電圖一樣高低起伏的變化線條,也有用電網狀式去表現……總之,各式各樣的表現方法都有。于是我又變換了一方式,讓他們改用雙手各握一支筆同時進行,這下他們的熱情更高了,個個都像大師一樣跟著音樂的節奏一邊搖晃著腦袋,一邊在作業本上動起筆來,所有的學生都沉浸和陶醉在音樂的海洋里,享受著藝術帶來的快樂。
四、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開發他們的想象思維
中學生正處在青春期,想象思維活躍,對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在美術課教學中很好地利用了他們的這一心理特點,有效地將其思維挖掘出來,使其淋漓盡致地發揮。例如,在十五冊《筆情墨趣》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我打破了一慣運用的筆墨技巧的分析講解教學模式,安排了一節《趣味猜圖聯想》課。正好那課有一幅(明代)徐渭的潑墨寫意,《花卉雜畫圖·葡萄》局部,是幅大寫意,畫面很抽象。當我仔細觀察這幅畫時,畫面上那些大小不同、深淺有別的墨點引發了我的興趣,我發現這些墨點整體看起來像是一群動物或蹲或站在一座山峰上,于是我將這一有趣的發現引伸到課堂。將《筆情墨趣》的第一節課改為觀《水墨圖的聯想》,首先,我讓學生自主欣賞觀察徐渭的《花卉雜畫圖》,然后問他們有沒有看出那些墨點像什么東西?馬上就有很多學生回答:有的說這個像一只熊貓,有的說那兒像一只兔子,還有的說這里像只山羊……一時間,課堂一下子沸騰起來了,好不熱鬧。接著我就順勢引導他們瞇著眼、變換不同的角度去欣賞,有時整體觀看,有時分開看,就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不一樣的對象。很快,學生就有反應了。又有學生說這兒像條牛,那兒有一條狐貍尾巴和公雞等等。學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這幅水墨畫迷住了,每個學生都有在仔細認真地觀察,個個看得出神入化,課堂上悄然無聲,一片安靜。
這種《觀圖聯想》的內容教學,不僅誘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想象思維;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并使他們在課堂上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從而保證了課堂教學有條不紊地進行,使美術課的教與學得到一個良性循環,課堂紀律和氣氛也就自然會好起來。
要想把課上好、上活,還需要教師在教學背后去鉆研、去摸索,在教學實踐中去大膽嘗試。只有嘗試了,才能檢驗你的這種教學是否適合學生,才有信心駕馭課堂??傊?,上好一堂課,必須要有課前辛勤的付出,想盡辦法使學生在課堂上真正開心、愉悅,課堂氣氛自然就活起來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67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