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記過程圖突破高中生物教學難點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高中生物新課程實施以來,廣大生物教師圍繞新理念、新課標認真組織教學,使生物課堂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命與活力,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就兩個生物教學難點的突破中巧妙引入圖形作為教學手段突破難點,讓學生輕松掌握知識的心得與同仁分享。
關鍵詞:難點突破 圖形 學生繪圖
所謂教學難點,是指學生感到難以理解或接受的內容。這些內容之所以成為難點,產生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由于知識本身抽象、復雜難以理解而成為難點。二是客觀存在的但由于屬于宏觀或微觀世界而不能全面地、直接的感知,難于形成真實的表象而形成的難點。突破難點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就如何充分利用圖形資源,使學生高效、輕松的突破難點談談自己的一點感想。
高中生物教學中有很多難點,每個老師可能都有自己的一套突破方法,我的這一方法是將過程圖引入教學并充分加以利用,從而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起到強化記憶的效果。
第一個例子是光合作用過程圖的利用,在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光合作用的過程圖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難理解,教師往往在教學中沒有充分利用它,結果導致時間一長學生容易遺忘或記憶混亂,光反應和暗反應的物質變化的分不清楚,能量變化過程也混淆不清,解題時找不到清晰的思路,到高三復習時學生會覺得這個內容就像沒學過一樣,讓教師覺得很是苦惱。與這一過程圖有關的題型主要有幾種,如ATP、ADP、NADP+、NADPH的轉移情況,條件改變時C3、C5、ATP、NADPH的含量變化,元素的轉移情況等題,這些題的突破口就在于對過程圖爛熟于胸,為了讓學生記住并靈活運用這一圖形,我采用了這些方法:在課堂上可以邊講解邊繪制,也可讓學生看書過分組討論后組員輪流邊講邊繪,或讓學生到講臺上邊講邊繪。繪完之后再由學生根據過程圖自行整理出圖中光反應和暗反應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情況、元素轉移情況、及ATP、ADP、NADP+、NADPH的轉移情況,這一整理過程讓學生加深了對過程圖的理解和記憶。這樣的記憶對解題的幫助很大,生物題中涉及的題在解題時,過程圖中的暗反應部分的卡爾文循環如果很熟悉,條件改變時C3、C5、ATP、NADPH的含量變化的這類題就變得容易解決了,因此,對過程圖的熟悉有利于解題時思路的清晰。我要求學生在解題時在草稿紙上畫出暗反應部分的過程圖來分析,多次訓練后,圖就印在大腦里而不用每次都畫了。特別是學生邊講邊繪記憶最深刻。與這一內容相似,呼吸作用過程圖也可這樣利用。
第二個難點是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過程,這一內容較為抽象,學生不易理解,所以對過程圖的熟悉程度也決定了解題速度和準確度。在學習過程中,我先將整個過程的動畫展示給學生,然后在每個階段的停頓時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各階段的典型特征,從染色體的形態、數量;DNA的數量變化;染色單體的數量變化三方面進行觀察記錄。學生對這些先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接下來,我邊講邊繪,同時讓學生跟我一起在筆記上繪制各階段的示意圖,注意染色體、染色單體、DNA的形態數量變化,這一過程讓學生自己繪制比教師自己純講純繪效果更好,學生也更容易記住每個時期的不同變化。在此基礎上對應每個時期再將剛才統計的幾種數量變化通過表格對應各時期進行記錄,最后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在教師的提示加引導下再繪出曲線圖?;剡^頭來再將各時期的結構示意圖在曲線上找到相應的位置。這樣讓學生自己動手繪圖,并找出各種圖之間的聯系的過程中,學生的理解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更容易記住,且不易遺忘。學完減數分裂后,再在教師引導下讓學生把減分裂和有絲分裂進行對比,比較結構示意圖、曲線圖、圖表分析數據上的不同,找出相同之處、不同之處,再分析不同的原因,通過自己動手進行這些比較,學生對這一難點的掌握就變得較為輕松了,對圖的記憶也更加深刻。表現在做與這部分知識有關的題的時候準確率也會大大提高。
總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圖形教學是突破難點的一個重要手段,有效的利用圖形,記住圖形、理解圖形、學會分析圖形對學好生物至關重要,過程圖只是其中一類圖形,掌握好這類圖形,在記住圖形的基礎上學會分析,并與其它圖形相結合提升解題能力,是高中生物教學中的一個重點要教會學生的學習方法,怎樣讓學生更易理解掌握是關鍵,筆者認為,學生的參與程度決定了學生掌握的程度,因此,在教學中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在如何讓學生提高參與度上做足功夫,發貨服務正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68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