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發展性教學理論解讀“微專題”的實驗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發展性教學理論要求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指導著今天的教法創新與實踐?;诖耍疚膹陌l展性教學理論解讀“微專題”在高三地理二輪復習中應用的實驗研究的指導作用,以期提高課題研究的理論水平。
關鍵詞:發展性教學理論 微專題 實驗研究 指導作用
發展性教學理論被譽為現代教學論三大流派之一,其“教學與發展”的主題思想及實驗教學論新體系“五項原則”不僅影響了一個時代,而且還指導著今天的教法創新與實踐。本文以高中地理“微專題”為一個研究側面,分析發展性教學論思想對“微專題”在高三地理二輪復習中應用的實驗研究的指導作用。
一、發展性教學理論的基本觀點
發展性教學理論是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贊可夫總結的一種教學理論。該理論要求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注重研究學生的興趣、動機等內部誘因等。讓他們在發展的基礎上自覺地掌握知識、技能和技巧,突出了教學的發展功能。
贊可夫在發展性教學理論中提出了五條教學原則,分別是高難度、高速度、理論知識起指導作用、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使全體學生都得到一般發展的原則。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五條原則。
1.以高難度進行教學的原則
教學要有一定的難度。贊可夫認為:這個概念的涵義之一是指克服障礙,另一個涵義是指學生的努力。他也指出高難度不是越難越好,要注意掌握難度的分寸。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2.以高速度進行教學的原則
贊可夫主張從減少教材和教學過程的重復中求得教學速度,從加快教學速度中求得知識的廣度,從擴大知識廣度中求得知識的深度。這個速度是要與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的實際相適應,以豐富多彩的內容去吸引、豐富孩子的智慧,促進其發展。
3.理論知識起指導作用的原則
掌握理論知識對于事實材料和技能的規律能加深理解,理論知識可以揭示事物內在聯系,孩子掌握理論知識后能夠把握事物規律,然后展開思想,實現知識遷移,調動思維積極性,促進一般發展。
4.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的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學生在理解知識本身的同時,也理解知識是怎樣學到的,也就是教材和教學過程都要著眼于學習活動的“內在”機制,教學生學會怎樣學習。這個原則要求學生把前后所學的知識進行聯系,了解知識網絡關系,使之融會貫通,靈活運用,教學要引導學生尋找掌握知識的途徑,要求學生明確學習產生錯誤與克服錯誤的機制等。概括地說,要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才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5.使全體學生都得到一般發展的原則
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特別是要促進差生的發展,教材必須適合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水平;教學中還要注意設計好教與學的思路,重視知識的前后聯系,融會貫通;啟發思考,適時練習、及時反饋、矯正等。用這樣一些方法,持之以恒,使全體學生都得到一般發展。
二、從發展性教學理論思想解讀“微專題”的實驗研究
“教學與發展”是當今教學論的一大主題?!耙匀藶楸尽保耙詫W生的發展為中心”也是現代教育秉承的基本理念。贊可夫的發展性教學理論對我們的課題“微專題”的實驗研究有以下幾個方面指導意義。
1.“微專題”復習,授人以漁
贊可夫發展性教學理論認為:“要求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地理“微專題”是依據考綱、課標、高考方向,針對某一具體的知識點或能力點,從該知識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規律入手,內化知識,構建結構,進行知識遷移、整合,并能運用基本概念和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小切口”的復習方法。
以“微專題”農作物品質為例,在典例的學習過程中,以思維導圖的形式(見右圖),構建思維模式,邏輯結構線條鮮明,思路清晰,反映著分析地理問題的思想和方法,這些對學生來說是終身受用的。
2.搭建地理學習過程的“心理場”
贊可夫強調,教學過程都要著眼于學習活動的“內在”機制,教學生學會怎樣學習。
地理學習過程是一個歷練的過程,它總是與“體驗”,而且是學生自己的“體驗”分不開的。只有學生理解了“學習過程”,他們才能積極地尋求這一過程,創造性地完成這一過程。地理“微專題”若能遵循學生學習活動的心理規律,將科學的學習方法貫穿其中,有意識地給與學生學習心理活動的層層引導,構建一種和諧愉快的學習活動心理場,逐步品嘗到學習的樂趣、創造的快感。
學習過程是建立認知、深入理解的過程。地理“微專題”能夠很好地表現知識的系統性和邏輯性,引導學生認知過程的智力活動。通過研究典例掌握某一種答題方法后,都有一道對點練,對點練的設置有相似,有變化。
3.尊重學生的發展權,搞好“微專題”的彈性開發
“使全體學生都得到一般發展的原則”是贊可夫發展性教學理論中最重要的一條原則,是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有力保證。
我們選取的“微專題”應有彈性研發的環節,要能照顧到學生差異,面向全體學生,以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要。目前我們的“微專題”校本教材的彈性開發還處于探索階段,并不是所有問題,都能成為微專題,問題選擇要有典型性;也不是所有微專題都要去研究,我們注重的是具有學科導向價值,即微專題必須能夠承擔“以點帶面”、“問題導學”的責任。例如我們開發的微專題有:大湖效應、水量平衡、各類沙丘、動物的生存條件、小區域地形對氣候的影響、氣候特征類題目、地形特征描述、地理位置特征描述等等。
三、結語
綜上所述,“微專題”校本教材的編寫與設計離不開現代教學論主流思想流派的宏觀指導,教學過程也遵循發展性教學論的觀點和原則,“微專題”復習教學真正幫助學生落實知識和提高能力,從而實現高效復習。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70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