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工作質量的主要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總量大、種類多,如何通過加強資產管理工作,盤活存量,提高資產效益,已成為一項需要切實加以解決的迫切問題,本文對此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工作質量;措施
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清查,是根據上級資產清查專項工作要求或者行政事業單位特定工作需要,按照國家有關政策法規要求、工作程序和方法,對行政事業單位賬務、資產進行的盤點、核對,以核定單位的賬務和資產對應情況,合理處置資產損益。通過資產清查工作,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的數量、資產價值、資產結構、資產使用情況等多方面進行摸底排查,準確把握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狀況、資產狀況,對加強行事業單位管理,合理配置社會資源,降低行政事業單位運行成本,提高行政事業單位運行效率,防范化解政府財務風險,減少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浪費現象,規范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處置過程,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緩解財政資金壓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資產清查的目的和意義
行政事業單位意在通過清查工作切實加強和細化財政資金的預算管理工作,為管理層提供準確、有用的財務信息,根本目的是為了保護國有資產安全完整。通過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清查工作,使資產管理行為逐漸規范化、制度化,優化財政資金使用效果,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考核水平。通過完整的資產清查工作,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資產情況得以梳理清晰,支持管理者做出正確的決策,避免管理的盲目性。通過資產清查得來的基礎數據,可以建立完善的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監管體系,借助計算機信息技術,資產管理可以從靜態向動態發展,從手工賬冊管理向電子信息化管理邁進。
二、國有資產清查的目標
國有資產是行政事業單位履行職能,提供公共服務的根本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目標是建立健全資產配置科學、使用有效、處置規范、監督到位的資產管理體系。
要把牢資產入口關,突出資產配置的科學性、合理性,要根據單位具體職能、標準、存量情況細化資產購置方案,通過合理共享,互通有無,避免重復采購,浪費財政資金。要強化資產的日常管理關,通過完善日常資產管理制度,強化日常維養和使用,力求資產處于最佳使用狀態,最大化資產使用效益。要嚴把資產出口關,要堅決禁止隨意處置資產的行為,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資產處置要公示,實現公開、公正、透明、合規。
通過建立健全立體的、多層面,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資產管理監督體系,強化對資產配置、使用、處置等全過程的監督制約機制,通過內部監督與財務監督和審計監督相結合,實現對資產整個生命周期的日常監督與專項檢查監督,筑牢資產管理的基礎。這一切都要從資產清查開始,提高資產清查質量,摸清底數成了當務之急。
對資產的全面清查是實際資產清查工作的中心工作。行政事業單位實際開展資產清查工作時,往往停留在賬面金額與靜態數據上,多少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賬實不符情況,對資產實物通常是走馬觀花式的,簡單拍照登記,對使用性能、保養狀態等不關心。對遺失、損毀的資產通過掛賬處理,不愿意翻舊賬、得罪人,導致單位資產虛增。在資產清查工作中,相關的部門和工作人員要針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現狀、資產收益以及資產存量展開全面清查,摸清單位的真實家底。
三、提高資產清查質量的主要措施
1.加強組織和準備工作
資產清查的準備工作是整個資產管理工作基礎中的基礎。準備工作的質量直接決定整個實施工作能否順利進行。在這個階段,要做好相關人員的思想工作和行動上的準備工作,提高認識,加強對政策的理解,認真對待資產清查工作。要針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自身特點,完善相應的資產清查制度,合理制定清查流程、配齊所需的人力和辦公條件,為資產清查提供保障。
單位要針對資產管理的現狀制定相應的工作流程,以確保資產清查時間短、效果好;抽調精干力量充實到清查小組中,要實現不相容崗位相分離。單位領導負主責,明確各個組員的職責和任務,清查小組人員各自對工作負責,對完成的工作要簽字確認。在正式工作前對全部組員做必要的專業培訓。
2.清查實施階段,加強過程控制
這一階段是資產清查的核心與關鍵。通過第一階段的準備工作,行政事業單位正式實施資產清查工作,形成報表后由注冊會計師對報表進行審計,給出審計報告,如需要還要將審計后的材料上報主管部門備案登記。
單位領導要切實承擔起職責,各部門要密切配合,特別是財務管理部門,一定要把時間和精力更多聚焦到資產清查工作上,勇于擔當,主動作為,建立資產清查工作機制。要精心組織,不等不拖不靠,積極扎實推進清查工作,在規定時段及時組織所屬單位開展資產清查,并做好組織協調、審核匯總等工作,確保資產清查工作保質保量、按時完工。切實落實主體責任,加強組織領導。要明確人員和職責分工,落實工作責任,尤其是單位資產管理部門與單位財務部門要相互配合相互協作,防止相互推諉扯皮現象,相關責任人要對資產清查工作結果的真實性、完整性、合法性負責。對資產清查工作所需所用要及時足額保證。
行政事業單位要切實把資產清查工作看成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新起點,及時總結,認真梳理,妥善處置清查工作中發現的問題,按照相關要求,建立健全資產、財務相關管理制度,堵住資產管理漏洞,夯實資產管理基礎。按照資產精細化管理要求,強化資產日常管理,實行資產管理的“身份證”制度,為每一個單項資產建立一個身份證,并按照“誰使用、誰保管、誰負責”的原則,落實相關責任,做到人和資產的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管理模式,實現資產管理的共管和獨立管理共存的局面,發揮合力。實現資產管理“安全完整、合理配置、有效使用”的最優狀態。要按照資產管理的信息化要求,根據清查結果及時更新數據庫,實現資產的動態管理,進而實現資產管理、預算管理及財務工作的有機結合。
3.強化資產清查結果的后續利用
資產清查結束后要對資產清查得出的資料進行及時處理,在此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認清自身管理上的問題,進而提高單位自身整體管理水平。對漏清、漏報和錯報的資產,要及時處理,查漏補缺。 行政事業單位要建立完備的資產清查制度,及時掌握資產的狀況,做到資產底數清晰、情況明了,杜絕資產清查前清晰,過后又陷于混亂的局面。要建立領導及資產管理使用人員離任資產核驗制度。建立健全資產的管理制度,并嚴格落實,明確責任,實施資產的全生命周期不間斷管理,堵塞資產管理上的漏洞,補齊管理上的短板,做好國有資產的守護人,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4.資產清查后的會計核算管理
行政事業單位要按照《會計法》和新政府會計準則的規定,建立健全固定資產會計核算要素,建好相關賬冊,規范管理行為。確保固定資產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充分發揮其使用效益,要對資產定期清查,并用制度加以保證。財務部門要掌握清查的實物資產盤存和使用的真實準確信息。根據清查情況,依照有關法規、制度,對非正常盤虧資產的責任人做出嚴肅處理,并根據會計處理程序及時調整有關記錄。
建立健全實物盤點常態化制度,財務部門和相關部門要緊密結合,定期清查資產,以保證實物資產的賬賬、賬卡、賬實相符,避免出現賬還在、物不在的情況。對資產清查結果處理周期長、確認慢、審批環節較多的情況,要由財政的資產管理部門牽頭實施資產動態管理,一級對一級負責,基層事業單位向主管行政部門報批,匯總審核后由主管部門向財政部門報批,都要設定工作周期,符合條件的及時辦理,不符合規定的要及時退回并說明原因。規范資產盤盈盤虧、資產損失和資金掛賬等事項的審批流程,簡政放權,簡化環節和手續,給單位更多的自由裁量權,建立抽查機制、核驗制度,確保管理強度。
四、結束語
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清查工作,不僅可以提高單位人員管理意識和水平,還是摸清單位家底的重要途徑。通過強化單位資產管理工作,讓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體制更順暢、管理體系更健全、目標更明確、責任更細化、資源配置更優化、績效評價體系更完備,維護國有資產的安全和保值增值,促進行政事業單位持續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黃爭,孔令彬.鐘祥“四落實”推動資產清查工作.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6(10).
2.高海巖.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的實施與建議探析.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6(03).
3.韓若昊.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問題分析和對策.經營管理者,2016(16).
?。ㄘ熑尉庉嫞禾m卡)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83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