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學數學課堂學習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行,不論是對教學模式還是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而更好地提高老師的課堂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學習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在這個過程中老師的教學水平也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F如今分析提高小學數學課堂學習有效性就是一個受到廣大師生關注的話題,也是課堂教學改革中調整的一個重點。本文在此結合目前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針對這個熱門話題發表幾點建議,希望能為大家提供有用的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學習;有效性;提高策略
引言:
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基礎性學科,數學老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引導學生進行高效率的學習。以新課標為基準對小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的階段性教育培養工作,在規定的課時當中,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促進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階段的全面發展,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小學數學課堂學習有效性的含義。
這句話包含有兩層意思:一方面是老師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就是學生在老師課堂教學中學習的有效性。要想提高課堂學習的有效性,課堂教學與課堂學習都非常關鍵,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老師在把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優的同時還要讓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提到最高。
1.老師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1 把教學目標有效地實施并完成。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明確教學目的,理清教學思路,做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專注、條理、嚴謹科學;知識內容主次分明、環環相扣,學生的注意力完全被集中到課堂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2 教學氣氛促進課堂教學。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的主觀能動性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的好壞。所以,課堂上老師要盡量為學生創造一個民主、開放、互動的教學環境,也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在身心愉悅的自然狀態下吸收、掌握知識,而且通過相互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每個學生都能接受和理解其他同學的觀點,讓每個學生都能明確自己在班集體中的角色。老師要把課堂教學當成一種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多和學生進行心理溝通,用自己的情感來帶動學生的情感,在這種高級的教學過程中,相信老師注入的情感一定能夠引起學生的心理共鳴,進而形成融洽的高效教學環境。
2.學生課堂學習的有效性,學生要科學、合理地進行學習。
老師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應該是以學生為核心來進行的,老師要最大化地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就必須充分引導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有效性學習。注重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加以正確引導,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索未知意識,積極開發學生的學習潛力,把探究式教育和對話性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題,教會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解題思路。以此為基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讓學生明白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學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科學合理地學習、靈活的思考問題。
二、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學習有效性。
1.通過優化教學模式,激發小學生學習熱情。
打造高效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核心要求是:小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能夠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而且去積極思考問題。響應新課改要求,我們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所以小學數學老師對于營造學生積極參與的活躍融洽的課堂氛圍這一塊要多下功夫,充分調動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老師還應該對各年齡段學生的心里狀態進行把握,從而制定出符合小學生興趣愛好的課堂教學計劃。小學生們的思維方式正處于建立的初期階段,老師應該盡量利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方法幫助他們去理解數學概念,形成良好的學習思維,可以適當地在教學過程中增加趣味游戲元素。比如,在學習《克和千克》這節課的內容時,老師結合小學生對重量單位沒有具體的概念的情況,從學生都知道的輕、重的意思來切入課堂教學的內容??梢宰寣W生拿出橡皮和書包進行對比哪個輕、哪個重。然后進行引導,輕和重在數學中的計量單位怎么分,最后引出課堂內容克和千克。通過學生實際生活學習中的用品來引入教學內容,將難懂、抽象的數學問題生活化,不僅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概念,而且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其實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而為了自己的將來努力地學好數學知識。
2.有針對性的課堂提問,及時發現并彌補教學遺漏。
老師可以通過有針對性的課堂提問來提升小學生數學課堂學習的有效性,并在提問的過程中對學生加以引導。比如,《圓柱與圓錐》這一節課,老師在講完圓柱的幾個面的時候,可以把圓柱體的側面展開之后是什么形狀?讓學生進行討論,看看學生能不能理性地去思考這個問題。通過提問不僅檢查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老師也可以發現自己教學環節的的不足之處,然后進行專門改進、再給學生講解,學生也容易跟上老師的思路,這樣也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數學課堂學習效率。
3.運用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的學習方式越來越多的運用到課堂教學當中。而且小組合作學習有著它獨特的優越性,它不僅僅體現了民主教學的理念,還給予學生相互探討、相互交流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另外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還存在著互相競爭,看誰的方法更簡便、哪個小組的解題思路更多等等,這樣的競爭更是相互之間的促進競爭,提供給學生一個全新的展示自我的平臺。比如,《測量》這一節課,毫米、分米的認識。老師可以按照例1的圖示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用直尺測量數學課本的長、寬和厚各是多少?然后讓學生們做好記錄,并加以討論各自的測量結果,這時候有學生就會發現課本的厚度不夠1厘米,那該用什么單位來表示呢?接下來老師再給予講解引入毫米、分米的長度概念,讓學生們感知一下這兩個尺寸。最后老師把問題延伸一下,讓學生們討論一下課桌的尺寸并說出結果,進行看看學生能不能把學過的尺度單位都聯系起來比較一下,得出它們之間的關系,例如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教會學生靈活運用、舉一反三。另外老師在選擇小組合作的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掌握好合理性。只有那些學生們不能獨立解決,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能把學生之間優勢互補發揮到最大化的問題,才是最有價值的問題。
4.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數學老師在進行課堂教學階段,要基本上保證整個課堂都能夠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給小學生建立一種和諧進步的學習氣氛,讓學生能夠充分體會到民主教學和學習的積極作用,從而無拘無束地把自己的個性、觀點體現出來。所以數學老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建立良好的課堂氛圍,從而帶動、引導、鼓勵學生進行積極的課堂發言,培養小學生的自信心和勇氣。同時老師也要重視課堂語言表述的作用,讓學生通過老師的表情、眼神、肢體語言等,知道自己在老師的心中獲得了尊重以及贊許、鼓勵。很好地維護了小學生們的自尊心,這樣他們就能夠在課堂學習當中充滿活力、思維敏捷地學習,進而顯著提升小學生課堂學習效率。
結束語:
數學作為小學階段教學的基礎學科,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課堂學習有效性必須要引起老師的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學習的創新性,進而讓學生能夠意識到自身在數學課堂學習中的思維、方法、意志養成的重要性。老師要通過統籌管理,根據班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明 . 淺談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究 [J]. 社會科學 : 引文版 , 2016(11):00178-00178.
[2]劉峰 , 范海霞 , 劉義 . 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的創設 [J].教育現代化,2017(25):204-241.
[3]周風書 . 新課改的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提高探討 [J]. 教育現代化 .2017(4):254-256.
?。ò不帐∧狭昕h許鎮鎮中心小學 安徽蕪湖 24130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89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