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的提高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伴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進行,課堂的有效性提高,備受關注,成為當前新課標得以全面落實的重要體現。小學數學教師要根據學科的特點,運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采用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手法,用最短地時間、最少的精力,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盡可能地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充分體現數學知識的價值和教育意義,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引入課堂知識的探究中,促使學生自主地研究、發現數學知識,以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提高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01-0098-01
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高,已經引起廣大的一線教師的高度重視。為了取得更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切實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進行,在有限的時間內,以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是目前素質教育有效推進的重要任務。小學數學教師全面開展有效的教學,把握好教學的關鍵環節,挑選出適當、科學的教學方法,創建學生喜歡的課堂氛圍,以學生為主體,實施自主探究的教學策略,及時地調整和變化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把課堂打造成學生主宰的陣地,以全方位踐行素質教育,落實新課程標準,實現高效的課堂。那么如何在把握新課標理念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本人談一談具體的做法:
一、開展趣味性的生活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中包含著無比豐富的生活信息和資源,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對此進行全面地發掘,提取對學生有幫助的教學內容,以此為落腳點,開展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讓課堂教學綻放出耀眼的光芒,反映出學生內心對知識的渴求,從而最大程度地點燃學生學習興趣。是如果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那么課堂教學的所有活動都無法進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經驗培養小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利用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故事、游戲或活動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例如在小學二年級教材中,關于比較大小問題教師可以先提問小朋友們,你們家里都有什么電器啊學生會回答電視、冰箱、洗衣機、電風扇,等等。此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每個電器的價格是多少學生會回答對應電器的價格,然后教師再讓學生說出哪個電器最貴哪個電器最便宜,或者按照從最貴的到最便宜的進行排列這樣學生就會主動參與到學習中而且學習效果也會很好。
二、創設探索新知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享受成功的樂趣
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則是課堂教學全面發展的重要方面。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強調學生探索知識,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途徑,進行數學知識的探索,自主地發現問題,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和實施多樣化的教學情境,布置更為靈活的教學任務,讓所有學生都愿意去探索、去發現,以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之情,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例如:在教學“年、月、日”一課時,讓學生對近十二年的年歷通過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想一想等方法進行自主探索,并將自己的發現寫在黑板上。當第一位小朋友寫上“我發現一年有12個月”后,其他小朋友的激情被調動起來了,他們再也按捺不住,紛紛走上講臺寫出自己的發現。這時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黑板上出現了“我發現每年的1、3、5、7、8、10、12月都是31天”“我發現每年的4、6、9、11月都是30天”“我發現二月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課堂頓時沸騰起來,進而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自學書本上的知識后,再共同歸納出年、月、日的其他知識,然后教師只是在學生寫出的各種發現中用紅色粉筆圈出了年、月、日的相關知識,就完成了本課的板書。當學生回顧探究過程,尋找自己的發現,欣賞自己的“杰作”時,臉上都表現出了喜悅的神情。
三、建立科學完善的教學評價制度,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的重要環節是教學評價體系和制度的建立,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生真正引入到課程知識的學習中。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切實做好各項教育教學工作,促使評價方式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和心理。但是在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中,出現兩種狀況:第一,評價的方式過于簡單,無法開展學生之間的互評,忽略學生探究熱情的激發。第二,評價內容偏頗,不少教師在評價中僅以學生的學習效果作為唯一衡量對象,卻忽略了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態度、表現等因素的評價,這對學生學習信心的激發以及存在問題的矯正都難以起到有效的作用。對此,教師需要作出針對性的調整。首先,教師需要拓展教學評價的主體,在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之間進行自評與互評,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活動展開評價,從而幫助教師整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提升教學效果。此外,在具體的評價中,教師還要轉變那種單一的結果性評價,引入過程性評價,對學生學習中的態度、方法等內容展開評價,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激勵與矯正作用。
總的來說,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的。小學數學教師探索以上教學策略,構建日趨完善的課堂教學結構,拓寬學生學習數學的范圍,對學生的學習方式、形式,進行適當地點撥、指導,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活動,運用激勵性的評價手法,鼓勵學生探究數學的信心,滿足學生內心對知識的需求,徹底改革陳舊、落后的教學方法,優化教學環節、健全課堂教學過程,以全面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張瑞林.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速讀(中旬),2016(12):23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78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