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農村學校校本培訓的現狀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當前,農村學校校本培訓有一定的強制性、隨意性,且形式單一,針對性、實效性不強,大多數農村學校對校本培訓存在認識誤區。針對農村學校校本培訓現狀,本文分析了校本培訓的內涵和認識誤區,并提出了科學的校本培訓實施策略,強調要建立管理規范、目標明確、科學的校本培訓機制,使農村學校校本培訓更上一個新臺階。
  關鍵詞:農村學校;校本培訓;認識誤區;實施策略
  作者簡介:黃云勝,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武湖高車小學副校長,中學一級教師。(湖北  武漢  432200)
  中圖分類號:G6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10-0133-02
  當前,從總體上看教師隊伍整體發展很不平衡,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是很高,專業發展水平偏低。加強農村中小學在職教師知識更新,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的素質,縮小城鄉教師質量差距,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而校本培訓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方法,是實施農村教師“提升工程”重中之重的任務,校本培訓的意義就在于通過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來提高教育的質量。作為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校本培訓在適應當前教育改革與發展、適應新一輪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要求、適應農村稅費改革和優化中小學教師隊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是深化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農村學校校本培訓存在的問題
  隨著基礎教育新課程的推廣,各學校以促進學校與教師的共同發展為目的,開展了如專家講座、集體教研、新課標學習、自主研修等形式多樣的校本培訓。各校校本培訓以學校和教師發展以及亟待解決的問題為主題,確立了教師專業發展的主體地位,讓教師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在專家的引領指導中學習,在同伴的互動互助中學習。目前農村學校的校本培訓有如下特點:
  1. 培訓目的不明確,隨意性強。有些校本培訓不知道培訓什么或怎樣實施培訓,培訓應達到什么目標,很多學校是想培訓什么就培訓什么。幾年下來,培訓內容零散,沒有連貫形成體系。而且大部分教師參加培訓的動機不純,參與培訓的目的只是為了完成五年一輪的繼續教育學分任務,參與積極性不高。
  2. 培訓形式單一,帶有強制性色彩。培訓工作大多是按自上而下的文件要求開展,形式多是專家講、教師聽,或是開展教研活動,讓幾個優秀青年教師、學科帶頭人上幾節示范課,以“研”代訓現象嚴重。
  3. 培訓內容脫節,效果堪憂。培訓的內容由學校統一安排,沒有調查年級學科教師在教學中實際遇到的問題,需要解決什么問題。學校說培訓什么,教師就被培訓什么,缺乏針對性。培訓內容與實際需要脫節,結果廣大教師聽報告時激動萬分,實際教學行動時我行我素。還有一部分教師聽了未必接受,接受了的理論未必會使用。而且部分校長對培訓工作重視不足,每學期不過是指定一個負責人落實培訓活動,培訓更多的是走過場,流于形式主義。
  二、校本培訓的界定和認識誤區
  國內教育界人士關于校本培訓的內涵有多種界定。全國教師教育學會會長馬力認為,校本培訓是為了滿足學校和教師的發展目標和需求,由學校發起、組織,主要在學校進行的一種教師在職培訓的形式。然而,大多數農村學校對校本培訓還存在認識誤區:
  1. 校本=本校。校本培訓除了在本校進行之外,還可以在校際之間開展活動,可以借助互聯網,采取網絡交流,讓教師走出去,把專家請進來。
  2. 校本=教研。校本培訓不是教研活動、公開課觀摩,不能以“研”代訓。
  3. 校本=講談。校本培訓不能局限于請專家、名師坐在臺上做報告、教師坐在下面聽的模式,每位教師都可以作為培訓主體,增加學科教師間近距離的互動交流,培訓取得的效果會更好。
  三、校本培訓的實施策略
  1. 加強重視。學校校長應充分認識到校本培訓對學校發展和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性。校長應是校本培訓的決策者、組織者和參與者,不能把校本培訓看作是上級下達到學校的硬性工作,更不能以煩瑣的校務為借口置身事外。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應將校長組織實施校本培訓、開發新課程作為校長績效考核的一環,引導校長思考學校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督促校長深入教育教學第一線,廣泛聽取教師的教學心聲,發現并凸顯教師的培訓需求,然后明確學校校本培訓目標,制訂三年或五年的培訓計劃,系統、連貫地夯實培訓過程。這樣的校本培訓,才能既有利于學校發展,又有利于教師的專業發展。
  2. 完善培訓環節。一個完整學年的校本培訓應做好前期準備、培訓實施、培訓評估三個階段的工作,而大多數學校只具體落實了培訓實施第二階段的工作。培訓前期的準備工作要設置校本培訓機構。校長親自牽頭或指定具體培訓負責人,在廣大教師中遴選學科培訓教師團隊,結合教師教學實際整合教師的培訓需求。培訓實施時應注意把握培訓的連續性和長期性,分學科制訂培訓計劃,以教師為本精心安排培訓內容,注重培訓形式的多樣化,然后落實好培訓每個環節的工作。培訓評估工作在校本培訓中尤為重要,建立培訓評估體系,就能明確此次培訓達到了什么效果,解決了哪些實際問題,還有哪些問題需進一步解決。學校不能以培訓總結、教師上交的心得體會或建立了教師繼教登分檔案來應付上級檢查,而忽視了真正意義上培訓效果的評估。
  3. 明確目標。校本培訓的目標是為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發展,應以教師的專業發展為基石,根據學校實際和教師專業發展的要求,分學科、分層次,制訂教師個體和教師群體發展目標。在提高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更新教師專業知識結構、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升華教師教育教學藝術等方面落實。學校發展要立足于長遠目標,明確學校管理工作努力的方向,找準突破學校發展瓶頸的培訓點,將教師專業發展、服務學生、促進學校發展三者有機結合起來,以提高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為最終目的,通過實施校本培訓實現教師和學校發展的雙贏。
  4. 堅持原則。
 ?。?)校長責任原則。校長是校本培訓的組織者、管理者和領導者。教師感受到校長對培訓工作的重視,自然會熱情高漲,積極投入,也會在學習中取得實效。
 ?。?)教師需求原則。教師因年齡、性別、學歷、職稱和個性的不同,在日常教學方面也會存在差異。因此,在校本培訓中不同的教師會有不同的發展需求,校本培訓必須符合教師的個性特點,創設有利于自我反思的教育教學工作環境,引導教師各自成長。
 ?。?)因校制宜的原則。農村學校校際間的交流互動很少,要根據學校實際自主選擇校本培訓內容、培訓方式,突出學校培訓特色,從而保證校本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5. 豐富形式。農村學校的校本培訓不能局限于請專家作講座、請名師上示范課,更不能簡單操作為學校集中印制統一的培訓資料讓教師各自學習。多年不變的培訓形式,消磨了教師的參與激情,專家和名師的“獨角戲”讓教師難以融入其中。因此,要激發教師的培訓激情,引領教師實現從“要我培訓”到“我要培訓”的轉變,促進教師教學上“經驗+反思”的成長,必須豐富培訓主題,注重形式的新穎多樣性。培訓形式上可增加自修反思、名師結對、研討沙龍、研訓一體、同伴互動、網絡交流等,培訓過程中要突出教師自發培訓的主體地位,校本培訓才能方興未艾,教師也才能收獲頗豐。
  6. 制度保障。校本培訓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必須建章立制,逐步完善形成制度體系。農村學校可根據校情實際,完善《校本培訓計劃審批制度》《校本培訓檔案制度》《校本培訓考核評估制度》《校本培訓學分登記制度》。同時,學校要為校本培訓提供必要的人、財、物實施保障,適當給予政策傾斜和精神獎勵。有了制度和后勤保障,農村學校的校本培訓才能更上一個新臺階。
  責任編輯   秦俊嫄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014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