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欠發達地區中職學校招生現狀與對策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欠發達地區中職學校的招生人數連年下降,各中職學校很難完成預定的招生計劃,招生宣傳費用節節攀升,所招收的學生學習基礎較差,嚴重影響當地中職教育的有序發展。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筆者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客觀描述欠發達地區中職學校的招生現狀,分析產生的原因,提出解決的措施。
  【關鍵詞】中職;招生;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75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1-0253-02
  近年來,欠發達地區中職學校的招生越來越艱難,不少中職學校在招生工作上費盡了心思,招生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招生數量逐年減少,學生學習基礎不斷下降,嚴重影響欠發達地區中職教育的有序發展。本文以河源市14所中職學校(含河源市職業技術學院中專部,下同)的招生情況為例,描述欠發達地區中職學校的招生現狀,分析現狀產生的原因,尋求解決問題的措施。
  一、欠發達地區中職學校招生現狀
  1.招生人數連年下降。
  近五年來,河源市中職學校的招生人數有逐年下降的趨勢(詳見表1)。2014年河源市中職學校錄取的新生數共8386人;2015年8317人,比2014年減少69人;2016年7872人,比2015年減少445人;2017年7314人,比2016年減少558人;2018年7188人,比2017年減少126人。
  表1、近五年河源市參加中考、高中錄取、中職錄取、技師學院(以下簡稱技師)錄取及學生流失人數(注:資料來源于河源市教育局)。
  〖XC43.JPG;%30%30〗
  2.各中職學校難以完成招生計劃。
  河源市14所中職學校,除了河源市衛生學校(國家級示范學校)以外,其他中職學校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招生困難的現象,招生人數呈下降趨勢,實際招生人數達不到計劃招生人數的現象已成為常態。就連新建的號稱萬人學校的河源理工學校(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以下簡稱理工)與河源市辦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濃厚的河源市職業技術學校(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以下簡稱市職校)也不例外,詳情見表2。
  表2 2016-2018年理工與市職校的招生情況(注:資料來源于河源市教育局)。
  〖XC44.JPG;%30%30〗
  上述兩所學校皆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師資雄厚,設備先進,硬軟件都優于縣區各中職學校,它們尚且難以實現招生計劃,縣區各中職學校就可想而知了。東源縣靈通職業技術學校與連平縣職業技術學校,連續幾年都招不到學生,教育教學設施閑置,人力資源空設。
  3.招生宣傳費用節節攀升。
  為了能夠招收到學生,各中職學校各顯神通,想盡辦法做宣傳,在招生宣傳上花費的心思越來越多,招生宣傳“手段”推成出新,招生宣傳費用年年攀升。如:支付高昂的廣告費在電視臺打廣告;利用各種活動在報紙上刊登廣告;常年租用市區或縣區最顯眼的廣告牌位張貼廣告;花錢包車請各初中學校的畢業生集體到自己學校參觀;組織本校老師和學生長途跋涉不辭辛勞地到各初中學校去張貼宣傳廣告,發放宣傳資料,并進入初三課室向畢業生進行面對面的宣講……
  4.所招學生的學習基礎較差。
  近三年,無論是理工還是市職校,新生初中畢業考語文、英語和數學三科總成績大于等于200分的學生比例均不足2%,小于100分的學生比例卻高達39.53%-63.24%,詳情參見表3。欠發達地區中職學校所招學生的學習基礎之差,可見一斑。
  表3 理工與市職校新生初中畢業中英數三科總成績(注:資料來源于河源市教育局)。
  〖XC45.JPG;%30%30〗
  二、原因分析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欠發達地區中職學校招生出現上述問題的呢?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高中階段生源呈下降趨勢。
  河源市參加中考的初中畢業生人數減少是導致中職學校生源減少,招生人數下降,難以完成招生計劃的直接原因。如表1所示,河源市參加中考的初中畢業生人數,2014年為40768人;2015年為36955人,比2014年減少3813;2016年為35764人,比2015年減少1191;2017年為34329人,比2016年減少1435;2018年為34716人,比2016年僅增加387人。從數據來看,2014年至2017年河源市參加中考的初中畢業生人數呈下降趨勢,2018年雖略有回升,但增加的人數卻很少,只有387人。
  2.初中畢業生流失嚴重。
  近五年來,河源市參加中考的初中畢業生流失嚴重。如表1所示,2014年流失6577人;2015年流失10451人;2016年流失4821人;2017年流失4329人;2018年流失5831人。據調查,這些流失的學生,主要有三種去向,一是因為家庭困難,部分初中畢業生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后就外出打工或在家務農,以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二是部分家庭條件較好的學生在家長的支持和引導下進入珠三角等發達地區繼續學習;三是部分學生的學習基礎實在太差,對學習既沒有興趣又沒有信心,主動放棄學業,閑散在家,無所事事。初中畢業生的流失進一步減少了中職學校的生源,加大了中職學校完成招生計劃的難度。
  3.中職學校可提供的學位數超過實際需求數。
  據河源市教育局下發的《2016-2018年各縣區向本縣、市直和珠三角中職學校、技工學校輸送初中畢業生生源計劃表》顯示(詳見表4),2016年河源市中職學校的指導性招生任務為1.74萬人,市內中職學校計劃招生10250人;2017年河源市中職學校指導性招生任務為1.67萬人,市內中職學校計劃招生9950人;2018年河源市中職學校指導性招生任務為1.66萬人,市內中職學校計劃招生10000人。   然而,河源市市內中職學校,2016年實際錄取的新生數僅為7872人,比計劃少2378人;2017年實際錄取的新生數僅為7314人,比計劃少2636人;2018年實際錄取的新生數僅為7188人,比計劃少2812人(詳見表5)。這說明河源市各中職學校能夠提供的學位數遠遠超過了本市初中畢業生對本市中職學位的實際需求數,致使河源市各中職學校難以完成招生計劃,必須耗費大量的人財物力,加大宣傳,吸引初中畢業生。
  表4 近三年河源市中職學校招生計劃(注:資料來源于河源市教育局)。
  〖XC46.JPG;%30%30〗
  表5 近三年河源市中職學校計劃招生人數與實際招生人數(注:資料來源于河源市教育局)。
  〖XC47.JPG;%30%30〗
  4.初中畢業生的選擇增加。
  近年來,河源市先后新建了多所高中學校,這些高中學校每年可以多提供3000個左右的高中階段學位。新建的河源市高級中學每年可招收1000個左右的初中畢業生;新建的東江中學每年可招收1000個左右的初中畢業生;新建的河源中學實驗學校、南開實驗學校、黃岡實驗學校等民辦學校每年可招收1000個左右的初中畢業生。新增的高中階段學位使應屆初中畢業生擁有更多的選擇機會。基礎稍好的初中畢業生認為自己有機會考上大學,更愿意選擇高中學校。加之受固有思維的影響,家長們也偏向于讓自己的孩子進入高中學校學習,認為這樣對孩子的發展更有利。應屆初中畢業生和家長們的這種傾向性選擇,不但加大了中職學校的招生難度,還使中職學校流失了很大一部分優質生源,致使中職學校所招收的學生學習基礎較差。
  5.職能部門宏觀調控不給力。
  近年來,相關職能部門宏觀調控不給力,致使河源市中職學校片面追求規?;?、綜合化發展,校園規模大,專業建設全,辦學卻無特色無區分。2005年,河源市技工學校改址擴建,后升級為河源市技師學院,開設模具制造、數控加工、電子技術應用、計算機網絡應用、建筑裝飾、飯店(酒店)服務、汽車維修、電子商務、現代物流、會計、幼兒教育等22個專業,占地面積21.9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4.1萬平方米,每年可容納的新生人數由400人左右增至3000人左右。2008年,河源市人民政府投資4.5億元,將河源市工業學校遷址新建為河源理工學校,學校占地面積40萬平方米,建筑總面積13.55萬平方米,開設數控技術、電氣自動化、家電電器維修、電子與信息技術、計算機維護與維修、室內設計(室內裝飾)、酒店服務與管理、汽車運用與維修、電子商務、物流管理、會計電算化、幼師與舞蹈藝術等34個專業,每年可容納的新生人數由400人左右增至3000人左右。河源市在高中階段生源有下降趨勢的情況下,仍大規模地改建和新建高中階段學校,這是河源市各中職學校之間出現惡性競爭,大部分中職學校無法完成招生計劃,個別縣區中職學校招不到學生重要原因。
  三、對策
  面對這樣的生源情況和學校分布情況,河源市各中職學校和市直相關職能部門該如何應對?
  1.緊跟市場需求,明確學校定位。
  河源市中職生源少,中職學位多,各中職學校(河源市衛生學校除外)為了能夠完成招生計劃都力求將自己學校的專業設置得盡可能齊全,以便增加學校的總體招生數量。結果是教學成本和宣傳成本增加了,招生效果卻沒有明顯的改善,每到招生時期都如臨大敵,想方設法地去吸引學生。然而,在眾多中職學?!盃幍媚闼牢一睢钡臅r候,河源市衛生學校卻獨樹一幟,每年都能提前完成招生任務,從眾多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究其原因,我們發現河源市衛生學校在各中職學校片面追求大而全的時候,能夠認真分析欠發達地區初中畢業生的需求,另辟蹊徑,專門為欠發達地區培養基層醫務工作者,既有效地回避了中職學校之間的惡性競爭,又有效地緩解了欠發達地區基層醫務工作者緊缺的問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學校定位,將自己與其他中職學校區分開來??梢?,各中職學校如能遵循市場規律,認真地進行市場調研和市場分析,找準初中畢業生的需求,結合學校特點,明確自身定位,突出辦學優勢,形成獨特的辦學風格,不但可以吸引有相關需求的初中畢業生,還可以避免惡性的招生競爭。
  2.提升軟硬實力,增強競爭能力。
  欠發達地區的中職學校要想在中職生源有下降趨勢的情況下,生存下來,壯大起來,就必須走內涵式發展道路。一方面,要加強師資培訓,提高師資隊伍水平,提升學校軟實力;另一方面,要加強教學設施設備建設,更新和淘汰落后的教學設施設備,增強學校硬實力。欠發達地區中職學校只有不斷提升辦學實力,才有可能與發達地區中職學校搶奪生源,讓欠發達地區的初中畢業生不用花更多的錢和精力就能學到與發達地區中職學校相匹敵的知識和技能,自愿留在欠發達地區中職學校就讀,實現降低初中畢業生流失率,提高總體招生量的目標。
  3.加大宣傳,轉變認識。
  欠發達地區的部分初中畢業生和家長對中等職業教育和中等職業學校有誤解。一是認為初中畢業生只有進入高中學校學習才可以考上大學,即使自己的成績偏差,也要進入高中學校學習,以期能夠考上大學。殊不知,中職學校畢業生也可以參加高考,也能夠讀大學。中職畢業生可以通過中高職聯合辦學、自主招生、3+證書高考等多種方式進入大專院?;虮究圃盒W習,比高中生考大學的難度更小,方式更靈活。二是認為中職學校的學生學習基礎差,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氛圍不濃,學生在中職學校就是混日子,對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提升沒有太大幫助,還不如提前就業,提前賺錢。卻不知,絕大部分中職生在班主任和專業教師的關心和引導下,不但可以轉變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習得一技之長,還可以在畢業后找到更理想的工作,賺取更多的報酬。所以,無論是初中畢業班的班主任還是教育主管部門都應該肩負起宣傳解說的責任,讓初中畢業生和家長對中等職業教育和中等職業學校有更客觀、更全面、更理性的認識。中職學校也應該通過各種渠道宣傳自己的優勢,吸引更多更好的初中畢業生就讀。
  4.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宏觀調控能力。
  政府宏觀調控是合理配置資源的有效方式,相關職能部門應該組織足夠的專業人士,深入調研,準確分析,提出有利于長遠和全局發展的意見、建議或措施。比如:由政府牽頭,統籌規劃,更改閑置中職學校用途,調配空閑師資,減少中職學校的學位供給,緩解各中職學校之間的競爭。比如:相關職能部門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根據各中職學校的特點,統一確定辦學方向,嚴格限制專業設置,構建一校一特色的中職辦學模式。讓教育類師資資源豐富的河源市職業技術學校(原河源市師范學校)主辦教育類專業,為河源市培養教育類專業技術人才;工科類專業辦學經驗豐富的河源理工學校(原河源市工業學校)主辦工業生產或服務類專業,為河源市培養工科類專業技術人才;體育類專業獨具優勢的河源市體育運動技術學校主辦體育類專業,為河源市培養體育類專業技術人才……政府部門通過宏觀調控,不但可以緩解欠發達地區各中職學校之間的招生競爭,還可以使欠發達地區中職學校的教育教學資源實現優化配置。
  參考文獻
  [1]胡維然.德宏州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流失問題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4.
  [2]崔喜艷,李璐.淺談中職學校招生的現狀及對策[J].職教通訊,2015(05):42-43.
  [3]韋國忠.欠發達地區中職學校招生困難原因分析與對策[J].中等職業教育,2010(2):29-31.
  作者簡介:邵迎春,女,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管理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121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