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生寫作現狀分析及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寫作教學。寫作教學作為語文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直接影響著學生語文水平的高低。它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主要標志,對學生的寫作能力、交際能力、溝通能力的提高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中職寫作教學是學前教學改革迫切需要和亟待解決的課題。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作文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12-0044-02
寫作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據核心地位,也是語文教學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中職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基本在寫作上都會面臨一些困難。他們的學習基礎相對薄弱,加上又要學習其他專業課程,對作文寫作的重視也不夠,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害怕寫作,學生普遍存在不愿意寫、無話可寫、甚至無從下手的問題。一提到寫就敷衍塞責,應付了事。要么“擠牙膏”,絞盡腦汁、東拼西湊,空搬硬套、詞不達意,語言空洞、味同嚼蠟,寫出來的只能是一些空話、套話,表達缺乏情感,讀來索然無味;要么本能直接“拷貝”,寫作的快感蕩然無存,剩下的只有應付與冷漠。過往的語文教學只能訓練學生勉強寫作,但他們的整體水平相對堪憂。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能力不僅得不到提升,甚至會對語文學習產生抵觸情緒。
《中職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指導學生掌握常用的應用文寫作格式,掌握多種文體的寫作,能圍繞中心恰當選材、正確地遣詞造句,提高學生的口語生活和職業崗位需要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學生職業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體現。如何改變中職生對寫作的消極態度,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成為一個中職語文教師及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下面筆者將結合自身多年的工作實踐對學生的寫作提升做點嘗試。
一、采取多種形式,激發寫作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作文尤為重要。如何讓學生樂寫、善寫,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這就要求教師要主動營造一種自由表達和樂于表達的氛圍,讓學生認識到作文就是“我口記我心,我手寫我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是學習重要的動力,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需要興趣的參與。因此,老師要對學生多鼓勵、少批評,發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時常對學生的點滴進步給予肯定,長至一整篇,短則一段或者一句話,天長日久,學生的自信心被培養起來,慢慢也就敢于動筆,樂于寫作了。
老話說得好,“數子之過不如獎子一?!薄=虒W生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發潛能。教學中教師應創設情境,提供一種可見可聞可感的環境,利用多種形式,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將作文“用”起來。可以讓每個學生每月出一張手抄報,把積累的作文和讀書筆記整編出來。同時,組織學生每個月出一張黑板報,從各小組成員中挑選文章。定期將所有的手抄報在班級展出,交換閱讀,找出優秀作品加以傳閱,以此來見證每個學生的點滴進步。作文課上學生可以互相傳閱、互相評鑒,互相批改,互寫評語,同樣可以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每逢佳節,可以鼓勵學生把自己寫的“精言妙語”寫在賀卡上送給親朋好友,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感受寫作的樂趣,感受作文帶來的成功與自豪。久而久之,學生的寫作興趣濃厚了,寫作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多觀察,多積累,貼近生活
作為中職學校的語文老師,筆者一直在為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而探索實踐著,但由于學生的語文基礎相對較差或提升效果并不顯著,學生一提到寫作就頭疼。為了應付老師布置的任務,學生往往隨意拼湊,甚至干脆摘抄教輔材料。不僅寫不出屬于自己的作文更談不上是否具有真情實感,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生活體驗和素材積累。
要想寫作言之有物、提筆文思泉涌,就必須引導學生對待生活多觀察、多思考,用心積累素材。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重視引導學生對生活素材的點滴積累。每個人對生活的感悟都是獨一無二的,“處處留心皆學問”。羅素說過,“生活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迸σ龑W生觀察生活就是培養學生發現美的能力。用心觀察、用心感受大自然的藍天白云、鳥語花香,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關注身邊感動的人和事,培養豐富細膩的情感,從而產生文字表達的欲望。如果缺乏對生活的感悟,作文寫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教育家葉圣陶說過,“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豐盈,溪水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苯處熆梢蕴栒賹W生利用節假日,走進大自然,進行感受體驗;鼓勵學生參與到父母的工作中去,體會他們的艱辛不易,從而學會孝順父母。從點滴小事做起,為父母洗一次腳、做一次飯,以此來回報父母、感恩親人。只要寫出內心的感受,就不愁沒有話講。同時,關注新聞事件,如汶川地震中,那些可歌可泣的平凡人背后不平凡的故事;關注社會熱點,如疫苗事件,它關系到每個家庭,關系到我們的未來。
通過多觀察、多積累、貼近生活,讓學生發現、捕捉、選擇人物來寫,自由進行表達,思想不受束縛,這樣才會有話可寫,有情可抒。在寫作中能夠表達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寫“我的父母”就不會陳舊老套,一開口就是“花白的頭發”“滿臉皺紋”等千篇一律的表述;寫父親也不只是“兩只粗糙的大手”“古銅色的皮膚”。當普通的形象融入我們個人的情感,他們平凡的血肉就會豐滿起來,從而感動你我他。學生只要能將事件描述清楚,能從自己的心理感受、生活實際出發,表達出真情實感就能寫出新意。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寫作風格自然也不相同。這樣寫出的文章才能異彩紛呈,百花爭艷。要想文思如泉涌,就要善于觀察、注意積累,從中感悟體驗,進行巧妙構思,只有這樣,作文才能寫出新意,才會感染讀者。
三、重視閱讀指導,豐富語言積累
作文是語言文字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衡量語文水平的標尺,是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學生需要不斷積累原始寫作素材,關注社會、關注生活,積累分享,這樣才能寫出真情實感,提高寫作能力。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弊x書就是消化、吸收、積累的過程。作文的技巧、感悟往往在大量的閱讀中不知不覺形成,大部分人沒有閱讀習慣,課外閱讀近乎枯竭。中職生課余時間比較完整,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中外名著、名人傳記,廣泛閱讀可以拓展視野,培養良好閱讀習慣。同時,不定期組織學生對相關文章進行交流討論,寫讀后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只要經常積累,多讀多背,天長日久,學生就會把優美的文章語句內化為自己的東西運用到寫作中去。“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遍L此以往,好文章自然層出不窮,作文不愁不提高。豐富的生活閱歷,充足的寫作素材,是寫好文章的基礎。寫作的內容之所以空洞無味,都是因為內涵不夠豐富。
總之,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不斷探索,總結經驗,為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寫作平臺。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中職語文教學走出困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1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