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輔導員心理工作實務需要的校本培訓體系建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調查發現,輔導員對心理學知識和技能的需求非常迫切,主要表現在與學生溝通、心理危機識別、心理干預、自我壓力調節等方面。學生工作中,掌握所需的心理學知識和技能可以提升輔導員的工作水平,幫助他們和學生有效溝通,建立良好師生關系,有效解決學生的問題,做好心理問題的識別和初步干預,也有助于輔導員自身的成長。以本校輔導員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及需求為出發點,以學校的自身特點和資源為基礎的校本培訓更能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培訓內容更有針對性,是促進輔導員專業化成長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輔導員;心理工作需要;校本培訓
一、前言
2018年,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突顯了黨和國家對高校心理工作的重視。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自然也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成員。
因為沒有輔導員這一專業,且為了招收的輔導員對本學院的學生更容易教育和指導,能更快熟悉工作,目前高校在招聘輔導員時,多傾向于招收與學院開設專業相近的畢業生。因而,在學生工作心理相關知識技能等方面,除個別考取國家心理咨詢師的輔導員之外,絕大多數都需要補充。
教育部文件多次強調“要重視對輔導員進行心理健康方面內容的業務培訓”。為了提高輔導員的心理工作能力,首先需要清楚輔導員在心理工作實務中最需要的心理知識和技能,培訓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正中輔導員需要。已有研究表明,校本培訓是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有效措施[1]。相較傳統培訓,校本培訓更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培訓內容更有針對性,更靈活。因此,應以輔導員在心理工作實務中遇到的問題為出發點,以輔導員所在學校和學生的特點為基礎開展職培訓。因此,本研究旨在以中國民航大學為例,了解輔導員的心理工作實務需要,基于需求建構校本心理培訓。
二、方法
?。ㄒ唬┱{查對象
以中國民航大學輔導員為研究對象,發放問卷64份,回收有效問卷60份。輔導員年齡跨度從23歲至32歲,擔任輔導員的時間從1至7年不等。男性41人,女性19人。
?。ǘ┱{查工具
本調查使用自編的《高校輔導員心理工作實務需要調查表》。調查表包括三個部分:一是輔導員從事心理工作的現狀,包括:是否獲得心理輔導相關資格、心理工作實務中的困難、接受心理培訓的經歷等;二是輔導員心理知識和技能需求,包括工作中對心理知識技能的需求程度、期望獲得有助于工作的心理知識和技能、期望獲得的個人自助的心理知識和技能等;三是輔導員對心理培訓的看法,包括:以往培訓的不足、對培訓的建議等。
初稿共包含20個項目。經過3位輔導員初測后反饋意見,對部分項目改變修辭,使語義更明確,刪減部分題目,形成18個項目的最終稿。其中個人基本信息5項,輔導員心理工作現狀4項,輔導員心理知識技能需求5項,輔導員對心理培訓的看法4項。
三、結果與分析
?。ㄒ唬┹o導員從事心理工作的現狀
調查發現,輔導員心理工作實務中存在困難主要為缺乏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不知如何處理;其次為缺乏專業的督導,不知處理是否恰當;三是缺乏心理工作交流。接受過長時間較系統的心理培訓或獲得國家認證的心理咨詢師資格的比例不足15%。
(二)輔導員對心理學知識和技能的需求
調查發現,輔導員對學生工作相關心理知識技能的需求十分強烈。認為掌握學生工作相關的心理學知識技能“非常必要”的輔導員占27%,認為“有必要”的占55%,認為“必要性不大”的占16%,認為“無必要”的占2%。
輔導員希望獲得的心理知識和技能順序依次為:對學生的溝通輔導、心理危機識別、自我壓力調節和成長、簡單心理干預。
?。ㄈ┹o導員對培訓的看法
對以往心理培訓不足的看法依次為:缺乏針對性的占40%、缺乏操作性的占32%、形式單一的占22%、缺乏交流的占6%。
綜合輔導員對培訓的建議,可匯總為:培訓要可操作、實用、針對本校實際、形式多樣、輔導員間討論互動、有具體案例督導。
輔導員希望的心理培訓頻率為每學期一次的占35%,每月一次的占45%、其他的占20%。希望的心理培訓時長為每次半天的占52%、每次2小時的占37%、其他的占11%。
四、討論
?。ㄒ唬┱{查數據表明,輔導員接受過較系統的心理培訓或國家認證的心理咨詢師資格的比例很低。這造成輔導員心理工作的知識和技能缺乏和不系統。培養輔導員的心理教育能力是新時期輔導員工作的必然要求[2],國家對人才全面發展越發重視,心理工作是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輔導員能意識到學生的心理需求,也希望“引導大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良品格”。但是輔導員已有心理知識技能難以滿足學生工作的需要,這必然降低輔導員心理工作的有效性,進而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
(二)調查數據表明,輔導員使用心理知識技能解決學生心理困擾和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發展的需求迫切。同時,除了助他需求之外,輔導員還迫切希望獲得能夠自助的心理知識技能,緩解工作生活壓力,增強自我認知和個人成長。輔導員的心理狀態直接影響著工作的成效,進而關系到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3]。因此,對輔導員的培訓,應增加氣質、人格等方面有助于自我認知的心理測驗和團體活動,以及在面對工作生活壓力時自我調節的知識技能。
?。ㄈ┙嫽谳o導員心理工作實務需要的校本培訓。輔導員最希望每月安排1次時長為半天時間心理培訓,希望針對本校實際、形式多樣、輔導員間有討論互動和有具體案例督導。督導是促進輔導員心理工作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4]。傳統的外出培訓難以及時有針對性地滿足這些要求,而校本培訓是以輔導員所在學校為基地,以輔導員工作實務中的難題為出發點,以本校心理專家和輔導員為資源,可及時靈活有效有針對性的開展培訓,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和教師繼續教育的必要途徑[1]。校本培訓更注重理論結合實踐,培訓內容更有針對性,形式多樣。本研究表明,輔導員希望獲得的心理知識技能為:對學生的溝通輔導、心理危機識別、自我壓力調節和成長、簡單心理干預。因此,校本培訓應針對以上四方面內容,建立培訓子目標,采用網上學習、專家督導、經驗分享、小組討論、體驗活動、案例研討、課題牽引等方式,并科學評價培訓效果,根據不足改進培訓內容和方式,建構動態的培訓體系。
參考文獻:
[1]彭燕凌.基于校本培訓背景下的教師專業化發展路徑[J].教育與職業,2015(02):80-81.
[2]張力.高校輔導員心理教育能力的培養模式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2(19):82-84.
[3]施林峰.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問題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06):82-83.
作者簡介:牛宏偉,漢族,1982.11,男,天津市人,碩士研究生,講師,心理健康方向。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2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