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處理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心理危機干預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需要輔導員積極干預學生心理上的失衡狀態,為學生健康成長和高校和諧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但是在危機事件處理中,輔導員卻存在諸多的困擾。該文主要通過一則大學生短暫性精神病性危機事件的處理為例,進行深入探析,提高輔導員處理心理危機干預策略的實效性。
關鍵詞:輔導員 心理危機事件 急性而短暫的精神病性障礙案例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4(a)-0228-02
1 一般資料
當事人鄭某,女性,20歲,漢族,大學一年級學生,來自重慶某區縣,身體健康,沒有重大疾病及精神病史。父母屬于普通工人,關系不好,經常吵架。鄭某在同父母關系一般的同時承受來自父母的較高期望,希望她在大學里多主動結識朋友,積極參加活動。鄭某在學校里同同學主動交往,關系和睦,但基本沒有好朋友,最近也無重大事件發生。突然一天,鄭某行為表現異常,亂摔東西,身體偶會僵木,不能動彈;出現妄想,感覺有人要害她,不信任身邊人,對身邊人也沒有記憶,記不清楚自己發生的事情;情緒不穩定,大哭大鬧,容易被激怒;胡言亂語,語無倫次,意識模糊,思維跳躍,如她小時候在廣東生活,會說廣東話,認為自己的年齡只有13~14歲,強調自己身體跟大腦發育跟不上,并強調自己是一個邏輯性很強的人,能把生理、生物化學、解剖學都聯系在一起,但就是背不過等。每當此時,她就不能控制自己,開始大哭或大笑。發病時喪失部分記憶,反應遲緩,無法正常交流。
2 事件處理過程
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教育部令第43號》文件指出:輔導員在工作職責上,需要具備應對校園危機事件的處理能力,而輔導員處于大學生教育第一線,在心理危機干預中,扮演協助者和輔助者的角色。鄭某出現行為異常時,處理流程如下。
第一,明確輔導員的角色和定位。第一時間趕往現場,關心鄭某的情緒狀態,進行安撫,了解其行為異常的表現,同時向上級領導反映情況,尋求領導的支持和幫助,及時同家長取得聯系告知學生病情。
第二,啟動心理危機干預的快速反應機制。心理危機干預是指對處在心理危機狀態下的個人采取明確有效措施,使之最終戰勝危機,重新適應生活。為了有效地處理這起心理危機事件,作為輔導員兼心理健康老師,一方面及時趕往現場,快速上報,監控情況,另一方面開始向寢室長、心理委員及其他班委、好友等同學和家人了解該學生平時在校的表現情況,是否出現過異常,是否同其他同學發生過矛盾沖突,同時借助班級建立的心理檔案同心理中心其他心理健康老師進行情緒安撫和現場處理。在排除器質性病變的情況下,根據心理正常與心理異常的三原則進行排查,該同學不能分清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對自己的癥狀完全不自知,出現迫害妄想、身體僵木、情緒失控等狀態,初步認定可能是精神病性障礙,第一時間轉介到醫院。
第三,危機后續的干預。作為輔導員兼心理健康老師,在危機后續的解決階段,做好對危機后的學生情緒處理和行動追蹤,做好家校溝通的橋梁。家長在得知診斷書后,氣沖沖來到學校,情緒十分激動,行為舉止粗暴,想向學校討個說法,給出孩子在學校突然發生心理疾病的理由。上級領導和鄭某的輔導員接待了家長,對其表示理解家長的心情和舉動,先讓其宣泄情緒,表達我們對學生的關愛,再針對家長的提議,我們給予正面的反饋,一定會在多方面進行調查,將調查結果反饋給家長。為此,輔導員除了安撫該生寢室成員同學的情緒外,及時地向室長、室友、班委、其好友、男朋友、家長及初高中班主任了解學生最近一段時間及過往病史,經過一周多的調查,筆者將同學們的談話記錄及調查結果以書面形式向上級領導和家長進行反饋,家長看到校方領導和輔導員對自己的孩子事件很重視,鄭某在校確實沒有發病誘因,加之鄭某病情有好轉,心理得到一些安慰,也就沒有向學校再找問題。最后在領導和輔導員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地解決了此次心理危機事件,作為鄭某輔導員,后續也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及時追蹤和關心,希望該生能早日康復,正常學習。
3 心理危機事件的啟發
3.1 建立學生的心理檔案
心理檔案是處理危機干預的基礎,能為輔導員提供基本信息,此次事件的處理,一方面就來源于心理檔案中對于該生的記錄,該生并未在心理預警名單中,各項指標都在正常范圍內。目前主要有3類心理檔案需要我們存檔。一是大一新生。新生入學,會進行心理健康測試及評估,對心理預警同學進行心理訪談,及早發現可能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做到心理危機的有效干預。二是困難學生。主要是經濟困難、學業困難、感情挫折、人際困擾、家庭變故等。三是有重大身心疾病史的學生。例如郁郁癥、強迫癥、精神分裂癥、焦慮癥或者有過自殺行為等。這部分同學屬于心理危機高發人群,需要平時重點關注,時刻了解他們的動態,進行心理危機預防。
3.2 建立四級聯動機制
此次心理危機事件的處理能夠成功關鍵還在于建立了完善的高校心理四級網絡體系。從院系、輔導員、班級心理委員到寢室室長組成心理健康工作聯絡小組,其中院系主要對心理危機工作進行指導和規劃,輔導員主要負責日常對班級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和教育,提高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認識水平。班級心理委員及寢室長經過心理中心老師的專題培訓,主要負責對班里同學進行關心和觀察,如發現行為舉止異常、情緒不穩定、失眠、家庭關系不和、網戀等問題都將及時上報給輔導員或者心理咨詢中心,此外,發揮朋輩心理互助在學生中的作用,針對學生日常出現的一些心理困擾,朋輩之間可以進行心理疏導和幫扶。此次鄭某同學的心理問題能及時發現及處理,也就得益于班級骨干能及時上報和院系的大力支持。 3.3 注重全程干預
此次危機事件的處理在于建立了全程干預體系,從預防、識別、處理轉介,到后續解決,階段全面。一是及早預防機制。作為輔導員,大一新生剛入校就開始建立心理檔案,記錄每位同學在身心健康方面的情況;定期召開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建立四級聯動機制;定期找同學談話談心等。二是識別危機。加強心理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能力提升,只有掌握初步的診斷能力,才能對學生的動態情況進行有效識別,做出正確判斷,及時上報心理中心或者處理轉介。三是處理危機階段。遇到心理危機,輔導員要沉著冷靜,莫慌張,第一時間趕往現場,快速上報,安撫學生,聯系家長,協助心理健康老師進行現場處理,使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有序進行。四是追蹤反饋機制。危機處理后,要隨時關注學生的身心狀況,加強同心理老師或者心理醫生的溝通,做好信息記錄,形成報告,對未來的工作起著教育引領作用,保障學生在未來健康成長。
3.4 提高輔導員處理心理危機事件的能力特質
輔導員在進行心理危機事件干預過程中需要具備一般能力特征和特殊能力特征。一般能力特征主要包括引導能力、明辨是非能力、溝通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特殊能力包括觀察能力、初步診斷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總結經驗能力。要提高輔導員的這些能力特質,學??梢酝ㄟ^以下幾方面進行開展:一是將輔導員送出去培訓、進修或提升學歷;二是在人員選拔方面,可以聘用部分具有醫學或者心理學專業背景的教師擔任管理學生工作;三是在日常工作中,可以結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及心理危機案例,進行研討活動,提升輔導員應對心理危機事件的處理能力和心理承受力;四是輔導員要走出去,加強同學生的聯系,從校園、教室、食堂、寢室及家長等不同渠道掌握學生的思想及心理動態,尤其需要掌握學生的家庭情況,包括經濟情況,父母婚姻狀況、留守經歷、同父母關系如何等,篩選除高危學生群體,給予積極的關注和關愛,對高危學生群體日常的認知、行為、情感和家庭情況做詳細記錄和預案,做到防范于未然。
參考文獻
[1] 荊玉梅.輔導員在心理危機事件干預中的能力特征[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30):67-68.
[2] 劉紅霞.輔導員干預大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的能力和策略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24):74-75.
[3] 成敏.高校輔導員參與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策略研究[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2,27(11):117-119.
[4] 高留才.大學生心理危機的成因及其防治策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28):66-67.
①作者簡介:范小慶(1987—),女,漢族,四川綿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積極心理學、創造力、心理健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004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