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教學思維導圖的整合實踐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歷史教學中通過繪制思維導圖,能夠將歷史知識的重難點作為中心,從不同方向形成分支,從而使知識形成網狀結構,使學生清晰地理解歷史的真諦。實踐證明,思維導圖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有效滿足這一教學要求,能夠為學生提供簡單、便捷且利于思考的有效工具,還可以調動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提升其創造力和自學能力。因此,初中歷史教師要明確思維導圖教學的優勢及意義,積極探討歷史教學與思維導圖的整合方法。
關鍵詞:初中歷史;思維導圖;教學方法
作者簡介:沈志偉,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橫扇學校教師。(江蘇 蘇州 215224)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10-0083-02
思維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它簡單卻又很有效,是一種實用性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利用圖片、符號、文字等把原本分散和抽象、復雜的知識連接成一個知識體系,將知識之間的內在關聯進行直觀表示,最終可以形成中心,突出重點。實踐證明,將體現知識內在關聯的思維導圖應用于初中歷史教學中,能夠為歷史課程提供有效輔助,幫助學生明確歷史學習重點,使之掌握歷史知識要點之間的關聯,進而幫助學生理順思路,提高其歷史學習能力。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思維導圖應用的優勢分析
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利用繪畫的方式,為人們記憶與思考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有助于激發人的創造性,理順知識體系,順利推進知識體系的建構。自思維導圖產生以來,很多專家學者就此展開了針對思維導圖的多方面研究,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思維導圖具有不可替代的應用優勢,下面著重就思維導圖的應用優勢進行探討。首先,思維導圖的應用可以讓人從復雜、煩瑣的事務中發現重點,并以此為突破口發現事物的本質。其次,思維導圖的應用可以讓人對枯燥、單調的信息資源進行梳理,形成生動有趣且便于記憶的圖示。由此可見,思維導圖能夠為人們的歷史資料積累提速,使之更加方便、迅速地結合信息間的關聯完成系統分類管理及應用。再次,思維導圖在實際的制作環節能夠調動學生的探索實踐興趣,加深其對歷史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同時也可以激發他們無限的聯想和創新創意,促進其創造力提升。最后,思維導圖的制作及使用都非常便利,把主題放在中心位置,整個導圖圍繞主題拓展,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延伸,也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活躍度。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思維導圖教學的應用意義
通過對思維導圖的優勢特征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思維導圖是一種高效表達思維軌跡的思維工具,也是歷史創新學習的重要手段。而通過將思維導圖和初中歷史教學進行整合,創新歷史教學策略能夠給原本枯燥、乏味的歷史教學注入生機與活力,能夠將學生的思考過程及學習知識條理化、線索化、系統化,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形象思維、辯證思維,使之能夠較好地達成學習目標,增強學習的有效性。筆者認為,思維導圖教學應用于歷史教學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第一,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之所以把思維導圖應用于初中歷史教學,是要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歷史認知與知識結構,完成思維導圖創作;是要引導學生對歷史知識展開深入與多角度的思考。因此,在整個過程當中,教師都應注意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從而促進學生的自主思維。由此,通過思維導圖的學習和制作,學生會逐步養成主動思考、學習與實踐的習慣,從而在歷史學習中體現主體性。第二,可以提升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初中歷史教學中擁有豐富多樣的歷史材料,怎樣理清材料的重點與要點,捕捉其中的關鍵信息成為學生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實踐證明,思維導圖的應用與制作可以給學生帶來很大便利,促使他們在多元化的信息中進行篩選和分析,學會去粕取精,從而掌握信息處理技巧,提高信息制作的有效性。
三、初中歷史教學中思維導圖教學的應用方法
1. 利用思維導圖完善知識體系。初中歷史教材中的知識點多,而且呈現出分散性特征,如果學生一味地死記硬背,就會使記憶效果大打折扣,致使學習事倍功半。若學習過程當中引入思維導圖,則可以顯著提高學生的知識記憶效果,促使學生牢固掌握相關知識點。為了更好地發揮思維導圖的應用價值,歷史教師要注意對教材內容進行挖掘,并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主動應用思維導圖,用思維導圖建構知識體系,把原本分散的知識點進行有效整合,促進歷史記憶的形象化和高效化。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的“侵略與反抗”單元時,為了讓學生對單元知識體系進行梳理與建構,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思維導圖的設計和制作,引導學生把侵略與反抗作為思維導圖的核心關鍵詞,之后再向外延伸下一級關鍵詞,如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等,接著再加入重要細節內容,使整個知識體系更加豐富與完善。
2. 利用思維導圖剖析歷史事件。在傳統教學中,很多教師都以講授為主,使很大一部分學生對歷史事件的整個脈絡和細枝末節都不夠理解。由此,導致教師無法順利推進教學,也影響了學生對歷史事件的了解和掌握。筆者認為,為了解決這一教學難題,教師可以把思維導圖應用到教學中,用形象、直觀且有條理的思維導圖展示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幫助學生抓住中心要點,從而順利突破學習難題。同時,教師在引導學生針對歷史事件制作思維導圖時,還要鼓勵學生對歷史事件進行深入、立體和多角度的思考。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的“鴉片戰爭”時,很多學生對這一歷史事件的認識都不夠全面、準確,對此,教師可以引入思維導圖,用畫圖的方式闡釋鴉片戰爭。思維導圖的核心是“鴉片戰爭”,而在此之后可以向外延伸到原因、經過、結果、影響等不同的枝干,鼓勵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完成分析,幫助學生打牢知識基礎,從而順利記憶知識要點。
3. 利用思維導圖提高學習效率。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效率是教師關注的問題,也是教師積極努力的方向。讓學生在歷史學習中持之以恒,并收到好的學習效果,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學會選用科學的學習方法。思維導圖就是符合學生歷史學習特征和歷史規律的科學學習策略,如果學生能夠巧妙靈活運用思維導圖,將會顯著提升學習有效性,還能夠為知識的復習鞏固與消化吸收提供幫助。例如,在學完歷史課程的每個章節后,教師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督促學生進行章節知識的梳理,可以給學生布置繪制思維導圖的作業,還可從學生眾多的作品中篩選優秀作品進行展示,讓學生彼此學習借鑒,從而真正掌握思維導圖的制作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任何學科教學均是講求科學和教學藝術的實踐活動,初中歷史教學同樣如此。只有將恰當的教學工具與教學策略和歷史教學進行深度融合,才能夠為歷史教學注入動力和活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發展學生的想象力與創新力,最終為歷史教學的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總之,思維導圖教學既符合初中歷史教學的學科規律,又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和深度思考,是創建高效歷史教學課堂的有效方法,也是探索培養學生史學素養的有效途徑,能夠促進學生史學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陳玉憶.初中歷史教學中思維導圖運用的誤區及應對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45):70-71.
[2] 徐小云.引入思維導圖,指導歷史教學[J].中學課程資源,2017,(12):44-45.
[3] 何苗苗.淺談思維導圖在歷史課堂知識整合關鍵細節中的運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6):25.
責任編輯 范艷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01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