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導式——導圖式”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Storytime部分教學內容蘊含豐富的教育價值。本文將“圖導式——導圖式”閱讀教學模式應用于五、六年級Storytime故事教學,以探求該模式應用對促進學生語境學習的作用。實踐表明,該模式能促進學生在語境化學習環境下實現理解材料中語句、單詞,進而深化對故事主題含義的理解?!娟P鍵詞】Storytime;五、六年級學生;“圖導式——導圖式”閱讀教學【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186-01引言筆者在2012年加入香港教師赴內地交流協作項目,并就外研社教材七年級上冊教材Storytime部分教學內容(模塊)展開試點研究,其研究的理論基礎是圖式理論。2016年9月,筆者從中學到了小學任教五年級英語,發現“Storytime”也是其中一個教學內容,以圖(卡通畫)文匹配形式呈現故事,故事中有孩子們最喜愛、最熟悉的朋友——卡通人物Zoom和Zip。教學實踐表明,圖畫是學生們的精神糧食,特別是學困生,他們甚至只愿意看圖畫。這是一筆難能可貴的教育教學資源,如何挖掘其教育價值就成了本人深入探索的主題。一、人教版英語教材五、六年級Storytime教材內容分析小學英語人教版Storytime板塊主要是結合各單元主題圍繞Zoom和Zip的日常生活場景而編寫的卡通故事。五、六年級高嶺段Storytime板塊設計貼近這年齡段學生的實際生活,故事情節生動。為了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閱讀故事的興趣,編者團隊精心設計了各種不同的語用的主題,繪制了各種靈動的背景,Zoom和Zip帶著他們的朋友們活靈活現于學生的面前,緊緊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習興趣。為了重現和幫助學生在語境中學習每個單元重點語法,編者團隊為Zoom和Zip及新舊角色,配上生動幽默的話語,寫成了一個個新奇的故事,使學生在故事中體驗真實的生活,使學生在語境中不知不覺中掌握新句型;為了加強詞匯的理解,掃除閱讀障礙,編者團隊為重點的詞匯配了各類小插圖,小插圖在不同的故事情節中重復出現,學生自然而然聯系圖文,通過猜測詞義,從而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二、改善方案的理論基礎1.圖式理論概述。現代圖式理論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中期。圖式是指高級的、復雜的、日積月累的結構,是“世間典型情景在大腦中的反映”(Cook,1989)。ThomasDevine(1987)將圖式定義為:圖式理論是關于知識的理論,一切知識都是以知識為單位(Schemata)的形式構筑而成的,這種知識的單元即圖式。Widdowson(1977)認為,圖式是認知的構架,它使信息有條不紊地儲存在長期記憶中。Rumelhart(1977)把圖式解釋為以等級層次形式儲存于長期記憶中的一組“相互的知識結構”或“構成了認識能力的建筑砌塊?!眻D式是一種記憶結構,它既包括語言、文化、民俗等其他領域的知識,也包括已形成的神經反應模式?!x自百度文檔《圖式理論與英語教學》2.“圖導式——導圖式”閱讀教學。筆者經過一年半的不斷嘗試,改進,初步探索出適合五、六年級“圖導式——導圖式”閱讀教學模式。“圖導式”閱讀模式,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圖片成為一個故事閱讀的引子,激活故事背景知識,通過圖片這個載體幫助學生讀懂故事,通過圖片聯系新舊知識信息,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進行閱讀預測和證實想法。導圖式教學方式指的是老師使用思維導圖,幫學生理順故事情節,建構知識,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和見聞,再產生知識的輸出,能形成自己的故事和語言知識思維導圖。三、“圖導式——導圖式”閱讀教學模式基本結構1.閱讀前活動。(1)通過圖片或動畫進行情景導入,初步理解生詞。(2)主要通過圖片進行讀前預測。2.閱讀中活動。(1)通過閱讀Story time 圖片,進行快速閱讀訓練。(2)通過看圖配文字或故事動畫,進行細節閱讀。(3)通過思維導圖,明確故事五要素:Who,what,when,where,how,3.閱讀后活動。(1)通過思維導圖,小結和操練故事中重點詞、重點句型。(2)通過Story time 圖片,口頭復述故事。(3)通過思維導圖, 續寫故事。(4)通過思維導圖,導演故事。四、“圖導式——導圖式”閱讀教學模式的課堂運用人教版PEP五、六年級上冊教材共有18個“story time”板塊,下面,筆者選擇六年級上冊Unit 5“story time”板塊進行模式展示,原因一是本單元詞匯最難,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觸到像馴獸師那樣的職業,突破詞匯教學是故事教學中的難點,二是故事主線不明朗,需要思維導圖幫助明晰故事情節,三是原有課文信息有限,學生詞匯和對文中提及的幾種職業了解有限,而圖片能拓寬學生視野。Unit5學習的主題是人物職業和生活情況。利用導入圖片的形式引導學生興趣如下:五、討論結果1.明確“圖導式——導圖式”閱讀教學模式的作用。此教學模式是故事閱讀教學中的輔助引導工具,學生通過讀圖,構圖,為了更好地理解文字資料,而并不是以圖片、動畫為閱讀主體,圖片、思維導圖能幫助輸入和輸出信息,為學生的學習搭建腳手架,讓知識更形象、有趣。2.故事閱讀模式的活動性、趣味性應符合學生的學情特點。盡管有一套閱讀模式,但仍應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教師在設計故事教學時,應注重故事表演的活動性和趣味性,并根據本班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進行教學設計。最大程度吸引學生注意力,學習并鞏固知識。3.故事閱讀模式的實施應結合教材,靈活變通。模式是主線,指明思考方向,“Storytime”專欄內容的教學不僅要達到語言目標,更重要的是對故事進行深入研究,達到培養學生文化意識、提升價值素養等非語言教學目標。這些非語言目標應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問題討論往往能夠引發學生更多地進行思考和探究,教師在設計故事時,要特別注意在故事情節或人物語言方面進行適當的發揮,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所以,靈活變通的教學設計對于全面落實該欄目的教學價值尤為重要。參考文獻[1]王薔.英語教學法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齊魯霞,王初明.背景知識與語言難度在英語閱讀理解中的作用[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8,(2).[3]張金生.圖式閱讀理論的一次運用[J].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1996,(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3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