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體驗式教學,打造高效小學美術課堂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在小學美術新課改教學中, 如何構建高效的美術課堂,是教師進行教學改革中研究的主要方向。在設計美術教學內容時,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探索和實踐,結合美術學科的特點,把美術學習內容與多樣化的教學模式結合起來,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在教學活動中能主動探索,深入學習,在快樂的學習中掌握美術知識,不斷提高他們的美術綜合能力,讓他們學會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加深學習體驗,推動小學美術教學的高效進行。
一、設計問題情境,促進思維的深入發展
問題情境的創設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讓他們通過深入思考獲得對知識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提高學習能力。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內容,了解學生的美術知識結構,根據他們的學習需求設計問題,讓學生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抓住重點學習內容進行思考,促進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深化。通過設計問題,學生在探究學習內容時,可以深入思考美術知識,促進他們美術思維的發展,讓他們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教學《威武的盾牌》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問題:盾牌的設計有什么特點,談談自己的認識與感受,古人為什么將盾牌設計成弧形的,盾牌的形象設計的來源,在生活中你見到過哪些威武的形象……在問題引導下,充分激發了學生的探索積極性,他們能結合生活經驗和生活素材的積累進行學習和探索,抓住盾牌設計特點,順利解決這些問題,深刻認識到盾牌是防御性武器,設計盾牌應從外形、色彩、圖案紋樣等方面進行。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發展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通過深入思考解決問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二、讓學生自主創作,發展想象力和創作力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學形式的選擇和教學內容的設計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較大的影響。在設計美術教學內容時,教師要堅持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的興趣和學習需求設計教學內容,讓豐富的學習內容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使他們在體驗中獲得學習內動力。在主動學習過程中,學生能高效掌握教材中的重點知識,并在創作過程中運用這些知識,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創作出意境優美的美術作品。在繪畫環節,教師要讓學生進行自主創作,根據教師規定的繪畫主題進行創作。在創作過程中,學生會把自己對生活的觀察、感悟、想象等內容畫出來,充分運用美術的結構布局、線條、顏色敏感、近大遠小等美術知識進行創作。通過自主創作,學生運用美術知識的能力獲得提高,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也獲得了發展。在美術教學中,發揮學生創作能力的同時,教師還要引導他們進行想象,挖掘與繪畫主題相關的內容,豐富他們的繪畫內容,使他們快樂地進行創作。通過自主創作,學生能熟練運用掌握的美術知識,對于提高他們的美術綜合能力有較大的促進作用,讓他們在創作中得到發展,獲得深刻的創作體驗,推動課堂教學的深入進行。
三、開展合作學習,加深對美術知識的理解
小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對知識的領悟程度也不同。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想讓每個學生都獲得提高和發展,需要開展合作學習,讓他們在小組內進行合作探究,在討論中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分組時,教師要考慮每個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和性格特點,進行科學分組,使每個小組中由美術能力強、美術能力中等、美術能力差的學生組成。在合作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小組討論中,發表自己對美術知識的理解。在交流過程中,美術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對其他小組進行指導,使他們能正確理解所學的知識,促進美術學習能力的提高。通過合作學習,小組成員在相互幫助、相互討論中完成了學習內容,不僅大大提高了合作效率,還讓他們深刻掌握了所學內容。為了提升合作學習對學生的促進作用,教師還要對小組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選擇最優小組對他們進行獎勵,對其他小組進行總結指導,讓他們找到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改進,使合作學習得到優化,推動美術教學的高效進行。
四、結合信息技術教學,豐富教學內容
隨著小學美術的創新改革,信息技術與教學進行整合,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內容,他們在直觀生動的情境中學習,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習興趣,還能讓他們借助圖片、視頻等方式對知識產生深刻的印象,加深對美術知識的理解。在教學環節,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空間,讓他們深入探索美術知識,在直觀情境下獲得深刻的感悟,體會作品的內涵,不斷提高美術自主學習能力。在設計信息技術教學時,教師有豐富的教學素材和網絡素材可以選擇,利用信息技術的聲音、顏色、動畫等特效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集中精力,深入探索美術知識。例如,在教學《恐龍世界》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再現恐龍世界的場景,讓他們通過觀看認識到恐龍生存的時代,了解各種恐龍的形狀、特點等。之后,讓學生根據對恐龍的了解進行繪畫創作,可以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積極投入繪畫創作中。通過信息技術創作的直觀情境,學生了解了恐龍的相關知識,學習表現不同特點的恐龍及其生活環境,培養他們的造型能力,讓他們快樂地完成繪畫內容,推動信息技術教學的高效進行。
五、加強美術欣賞教學,提高審美能力
小學美術學科是一門藝術學科,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讓他們學會欣賞美術作品,感受美術作品的內涵,學習美術知識的運用技巧。通過欣賞教學,學生能夠深刻感受美術作品,在觀察、思考、分析、感受等思維活動中對美術作品獲得深刻感悟,加深他們對美術作品的理解。在欣賞美術作品時,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興趣選擇作品,讓他們在欣賞過程中學習美術知識,促進美術綜合能力的發展。例如,在教學《畫中的線條》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欣賞中外經典作品,了解線條這種繪畫語言,通過仔細觀察,認識不同動勢的線條。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對線條的觀察,了解藝術家的表現風格和情感,使他們認識到線條的表現力,深刻體會線條這種造型語言的魅力。
六、進行課外拓展,提高繪畫能力
在小學傳統美術教學中,教師只局限在課堂上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單一的形式中進行學習,容易產生疲勞感,對美術學習不感興趣,不能主動進行美術繪畫。在小學美術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根據教學內容進行課外拓展,讓學生到生活中運用美術知識,發現生活中的美、感受美,并能用畫筆創作美。在課外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認真觀察周圍的景色,從中獲得美的感受,然后讓他們運用學過的美術知識進行繪畫。在室外環境下進行繪畫創作,能充分激發學生的繪畫熱情,他們通過認真觀察確定要畫的內容,巧妙構思設計繪畫布局,利用顏色的明暗搭配進行創作,畫出優秀的美術作品,提高他們運用美術知識的能力。完成作品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相互觀賞作品,學習其他學生的繪畫技巧,提高他們的繪畫綜合能力。
七、注重教學評價,激發學習自信心
在小學美術新課標中指出,美術課程評價是促進學生美術能力發展的重要環節。教師在對教學進行調控的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對他們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重點評價學生取得進步,讓他們獲得激勵,主動投入美術知識的學習中,提高學習自信心。在評價環節,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教師還要開展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讓學生也參與到評價中,通過自我評價看到在美術學習中取得的成績,找出有待改進的地方,讓他們有明確的學習方向。在學生的相互評價中,他們可以學習其他學生的優秀之處,根據自己的弱點進行強化。在多元化的美術評價中,學生能夠根據自身需求指導努力的方向,積極主動地投入美術教學活動中,認真探索美術知識,提高學習效率,不斷提升美術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使他們在學習活動中充分發揮主動性,在自主探索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欣賞美術作品、學習美術知識的過程中提高美術學習能力,為更好地創作美術作品打下基礎。通過教學改革,教學方式得到不斷優化,教學效率也隨之提高,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內容,讓他們在主動學習中提高創新思維,促進美術綜合素質的發展,使課堂教學在學生的深刻體驗中高效進行。
?。ㄘ熑尉庉? 李 芳)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04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