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區域數字化教育資源庫建設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作為數字資源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各地紛紛開展了與“數字圖書館”相關的數字資源戰略研究,開展了以保存本地文化資源為主要目的的數字圖書館建設項目,實現資源共享。
而最新關于數字化資源管理的兩個新趨勢分別是關注資源分布式存儲與管理的核心技術、由關注資源數據內容管理轉向關注資源應用環境的支持與管理。
一、我國的數字資源建設現狀
我國的數字資源建設,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發展很快。廣東省借鑒美國的相關經驗,首先建立了數字化資源網。教育部也推出了“三通兩平臺”戰略,系統規劃全國教育數字資源建設。中央電化教育館組織的“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更是將我國基礎教育資源建設帶上了發展快車道,形成了以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為載體,涵蓋全學段、全學科的數字化教育資源體系。
雖然我國基礎教育資源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多的成績,但隨著項目建設的深入,也暴露出很多的問題。概括來說,首先,是學科資源不均衡,依據基礎教育綜合資源網統計學科資源分布情況,基礎教育各學科資源占有量存在顯著差別。我國傳統意義的“主科”占有相當大的比重,部分學科所占的資源量相對較少,藝術和體育這些在學校教育中處于弱勢地位的學科在網絡上的資源比重依然很低,不少資源網甚至沒有此類學科資源,或不完備、不成體系。其次,資源在服務功能上對用戶的服務不方便,主要體現在服務的自動化欠缺、服務需求的個性化不夠、服務內容的整合性不夠;從形式上來說,資源僅限于數字資源,廣義概念上的教育資源共享在國內尚缺乏研究,比如區域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如何協調、優質教育資源如何共享等問題,沒有實用性強的平臺,尚未形成自主分享或交流的思維,不具備上傳下載的技術能力,網絡不夠暢通,沒有同伴交流反饋評價等諸多問題。
進入“十三五”以來,國家將教育信息化作為國家戰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提出“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作用,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將“化質教育信息資源建設與共享行動”列為“中國數字教育2020行動計劃”之一。隨著教育信息化工程的整體推進,要求數字化學習資源的建設也要同步地向前發展。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行動作為新一輪推進教育信息化的基礎工程,已成為當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內容和實踐熱點。
中小學教育資源建設與應用需要同信息技術發展相結合。進入21世紀后,信息技術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方式。《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均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等,為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與發展明確了方向,也為我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確定了基本目標和任務。
二、天津市河西區區域教育資源建設情況
河西區作為天津市教育優勢區域,在打造區域教育資源庫建設方面,提出了很多有成效的措施和構想。在教育資源建設架構方面,河西區提出教育資源建設是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對教育教學資源進行整合,最終建成互動化、多媒體化的共享式資源庫。充分地利用好河西區現有的教育資源并建立資源庫,使其滿足教育教學的需要,豐富中小學教育教學資源,培養具有信息素養和教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師;建立教師參與資源建設的共建、共享和共用的機制,促進教師在應用中向資源環境回饋生成性、整合化的教學資源。
構建數字化資源庫的具體措施:1.從現代教育技術水平以及教師專業素養著手,進一步增強教師對信息技術推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重要性的認識,充分培養各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意識,使每位教師都能夠利用信息技術和數字教育資源上好課。2.建設一支善于運用信息技術和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開展教學活動的骨干教師隊伍,使每節課都至少有一位優秀教師能夠利用信息技術和優質數字教育資源上好課。3.促進優質數字資源的開發與共享,逐步形成一套具有區域特色的、覆蓋各年級各學科的原創優質資源體系。4.進一步發揮市、區兩級學科指導工作室的引領作用,著力提高“曬課”質量,推動信息技術和數字教育資源常態化應用。5.2015—2018年度,在市級和國家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上“曬課”中小學專任教師達到萬名以上。通過“曬課”、評課,力爭有較多的市級優秀課入圍國家級優秀課。
構建促進優質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區域教育資源交流與共享平臺,有利于逐步形成一套具有區域特色、覆蓋各年級各學科的原創優質資源庫,初步形成數字化教育資源有效應用的策略,讓區域數字化資源更豐富、集中,更加易用。可用性資源:1.匯集學科精品課獲獎課程視頻、微課大賽獲獎作品、“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優質課資源,匯聚成河西區數字化教育資源庫,按學段學科分類。2.結合當前教育信息化發展策略,剖析典型案例,研究適合推廣的優質網絡資源建設與應用的標準,形成符合學科專家進行操作的指導意見,建設與應用符合學校環境下的教育教學資源。3.建立技術交流群,用于資源庫使用指導以及教研活動交流;區域數字化教育資源建立微信公眾平臺,定期推送優質資源、教育信息化動態資訊。4.成立專門職能領導小組,切實保障數字化平臺建設資源的優質性與推廣度,鼓勵中小學教師積極參與到區域課程資源建設中來。5.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專題研究。開展學科內及學科間對資源建設的要求,討論研究確定教育教學資源庫構建與應用的方案,并組織實施。
三、區域數字化教育資源庫建設的分析與設想
建立數字化教育資源庫的開發與實施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哪些?首先,經過實踐研究,我們發現教學資源利用效率的高低受開發資源與現有教材資源的制約是首要因素。其次,“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有效整合教師成長和優質數字資源兩個發展路徑,可以達到培養優秀教師和形成優質教學數字化資源的目的。教師通過平臺借鑒資源,吸取經驗,利于自己課程研磨,在完成課程制作的同時,實現自身的成長。課程進入優質課評選,選拔出平臺級別的優課和名師。在教育云平臺上選拔出來的優秀課程,最終評選出國家級優課和名師,并將課程資源納入河西區數字化資源庫,實現區域優質精品課程資源的建設與共享。再次,資源利用的前提條件是合適的資源呈現與開發方式。所以,建立與應用教育教學資源庫的過程是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促進課程改革順利實施的有效途徑之一。
無論是現場教研或是網上教研,缺一不可的就是需要有效的媒體途徑交流共享,跨區域的視頻直播活動已經在河西區實現,成為了跨區域教研互動新趨勢。通過技術交流群進行技術指導、應用和遴選教育資源從而節省了人力物力,滿足了教師對于優課資源的需求。教育資源的建設從“以教為主”轉向“以學為主或學教并重”、從單純的資源到資源制作工具,這是我們這個研究最根本的出發點。
構建基于國家“一師一優課”活動背景下的優質“曬課”資源基礎上,充分結合區域數字化教育資源“優課”特點,利用優課資源以及精品課資源構建區域數字化教育資源庫,以應用促建設,把教育資源中的“源”(即人的因素)借鑒到網絡教育中來,實現從建設應用到融合創新。區域數字教育資源建設及共享在教育信息化從融合應用向創新發展演進過程中,利于全面提升師生信息素養,能夠更好地促進計算機支持的協同教育工作、優化區域數字化教育資源、構建一體化的“互聯網+教育”大平臺,早日實現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三全”:即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兩高”:即信息化應用水平和師生信息素養普遍提高;“一大”:即建成“互聯網+教育”大平臺)的發展目標。
注:本文為2016年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管理平臺青年課題“基于‘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背景下區域數字化教育資源庫構建與應用研究”(課題編號:16217)的研究成果。
?。ㄘ熑尉庉? 徐德明)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04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