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詞匯教學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詞匯是英語的基本單位,是學習英語的基礎。本文旨在如何使詞匯教學變動更加生動、有效。
關鍵詞:英語詞匯;教學策略;課前預習;教學過程;現代多媒體;家庭作業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2-0005
詞匯是學習英語的三要素(語音、詞匯、語法)之一,是英語的基本單位,一切英語活動的基礎,詞匯的重要性決定了詞匯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環節。如何使詞匯教學變動更加生動、有效?下面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所采用的詞匯教學策略。
一、 重視課前的預習,為課堂教學鋪路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課前的預習過程就是學生自己學的過程。但課前預習一般都是要求學生自己在家里完成的,學生是否有預習,效果如何?教師很難監控。如果教師每節課都花時間去檢查,那必然會花掉很多的時間,那顯然是不科學的。學生能否主動預習,關鍵是有沒有掌握正確預習的方法,有沒有嘗過預習所帶來的甜頭。
在詞匯教學中,筆者很重視學生的課前預習。在教新內容的前一天,先讓學生預習單詞,并要求學生要按一定的方法和順序去進行。1. 猜單詞的發音——怎么讀;2. 看單詞的構成——怎么寫;3. 找詞的出處(詞在書中出現的位置及其相應的句子)——詞義及用法;4.想同類同形的詞——找回憶;5.查英漢字典——使用工具書。通過這樣有步驟的課前預習后,學習對于他們來說不再是負擔。如在教開心學英語Book 4 Unit 10. What do you want to do ?一課時,詞匯部分是八個詞組:go to the park, see a movie, play outside, go home, take a walk, take a nap, do a puzzle, surf the Internet. 一眼看下去好像很長很多,其實真正的新單詞只有:see, movie, outside, take, nap, surf, Internet。學生如果在課前預習過了,哪些是新單詞、舊單詞,便能心中有數,上課時要學習的范圍就縮小很多,課堂就不像是在進行新知的學習,更像在復習舊的知識。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只有將新的知識與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建立聯系,將新知識納入到已有的舊知識結構中去,才能不易被遺忘。”
二、 活化教學過程,為詞匯教學添磚加瓦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英語學習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方式,因此,詞匯教學應當緊扣新課標的這些要求。
1. 創設情境,增強詞匯教學的直觀性
有位教授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情境好比美味可口的湯,知識好比鹽,知識必須要融入情境中,學生才能容易理解、消化、吸收知識!”的確,把單詞通過相對真實的情境呈現出來,是提高詞匯教學效率的關鍵。比如在教open一詞時,我邊打開書邊說:Open the book; 邊打開門邊說:Open the door;邊打開盒子邊說:Open the box。然后當我再拿一個筆盒打開時,學生很快就能說出Open the pencil case??梢?,通過這樣的語境,不能教師多說,學生就已經領會了open的意思。所以,在詞匯教學中,教師應設計一些個性化的情境,讓每個學生多使用單詞,在生活化的氣氛中自然地表達,靈活地運用各種單詞,從而使學生在個性化的語言環境中不知不覺學會了單詞,并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2. 豐富教學活動,構建融洽的教學氛圍
在教學中可以運用單詞卡片搶答或傳遞玩具等游戲活動。如蘇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幾個月份和節日,教師在教授完單詞后可以帶領大家來玩游戲——一個人展示月份卡片,另一個人說出月份的節日,分組比賽,看看哪一組說的最流利,用時最短;或者傳遞玩具,被傳到的學生就說出月份,另一個學生就說出節日,并逐漸加快語速,看看學生們能否跟上。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讓學生們成為課堂的主體,帶領學生多聽、多說,反復操練,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詞匯,這樣課堂收效就會很好。
三、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小學階段兒童注意力停留在感官刺激好奇階段,抓住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把聲音、圖像、音頻及視頻結合起來構建一幅動畫場面,學生邊看動畫邊學習,達到學習詞匯的目的,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英語教學中針對“fruit”這一課程內容,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設置以水果為主題的多媒體課件,這可以是動態的水果家族對話,也可以是靜態的水果圖片,同時配上輕松有趣的背景音樂,將枯燥的英語單詞轉化為生動的動漫形象,引導學生跟隨教學節奏學習每一個水果對應的詞匯,通過有節奏的朗讀來加深學習印象,實現詞匯學習的記憶鞏固,同時教師加以正確引導,將感官記憶轉化為思維記憶。
四、活化作業的設計,增強詞匯教學的應用性
日本學者上岡光雄研究的“英語單詞保持率曲線”表明,背過的單詞如果不加以復習,時隔一天就會被忘記10%;如果學后3天不復習鞏固,就會忘掉40%;如果4-7天不復習,就會忘掉60%;時隔三周,所記的單詞就所剩無幾了,留在腦海中的只有模糊的印象。可見,在學習和記憶單詞時,要做到及時復習、定時復習。因此家庭作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學生學習不可或缺的部分,是英語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延伸。
1. 活化作業的趣味性
目前,小學英語作業的形式單一、乏味,抄抄、背背的機械練習較多,這樣的作業很難讓學生體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認知心理學指出,經歷積極的情感體驗能夠對學生的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對于小學生而言,興趣是激發他們學習的最佳動機,一份趣味十足的作業肯定能吸引學生主動思考、認真完成。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應根據學生的差異設計不同難度的作業讓學生自己選。例如:制作小標簽、 “做爸爸媽媽的老師”、造句、續寫故事、創編對話、改編歌謠、英語手抄報、讀英語故事、收集英語名句等等。這樣的作業,既能鞏固知識,又遵循了學生好玩的天性,學習效果甚佳。
2. 改進作業的評價方式
在日常工作中,許多教師往往把作業批改當成是例行公事。喜歡用一把尺子量所有的學生,作業評價只起了檢查的功能,忽視了評價的激勵作用。對學生的作業,簡單地打上“√”“×”或“A”“B”“C”了事。長此以往,作業中的錯誤得不到指導、出現的精彩得不到賞識,結果是學生對待作業的態度越來越馬虎。如果有一天,教師在他們的作業本或默寫本上不再是“A”“B”“C”或分數,而是畫上他們意想不到的大拇指、笑臉、哭臉、星星等等,又或是教師親筆寫上的Very good! Well done! Good job! Excellent! Great! Try again!等等,學生定會無比高興,互相炫耀,下次的作業定會加倍認真,而且會急切盼望著下次的作業教師會有什么不一樣的評價。
教學是一門藝術,正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教學中,教師既要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又要跟得上時代的步伐,不能一本通書讀到老。要結合教學對象和教材的特點,創造新穎的教學方法,設計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和本校實際的詞匯教學策略,以滿足時代發展及學生學習的需要,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能引導學生關注詞匯,養成良好的記憶習慣,從而不斷提高學習效率。
?。ㄗ髡邌挝唬焊拭C省靖遠縣教育局 7306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09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