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視野下的中學英語詞匯教學策略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詞匯在語言的習得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擁有充實的詞匯量是學好英語的基礎。那么,在核心素養視野下的高中英語教學中,如何抓好詞匯教學,幫助學生獲得可觀的詞匯量,以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一、詞匯教與學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進入中學階段的英語學習后,由于教材難度的不斷提高,語言知識的增多,尤其是詞匯量較小學迅猛增加,不少學生覺得英語越學越難,尤其是詞匯的學習,不是單詞難記、易忘,就是單詞懂了,自認為胸有成竹,卻發現做閱讀時還是讀不懂文章,或在寫作中不會靈活運用,以致成績很難提高,容易深受打擊,對學英語熱情不高,動力越來越不足,甚至是產生抵觸的情緒。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筆者在初三、高一學生中做了一份關于英語詞匯教學現狀學生問卷的小調查。共發放 48 份,回收 48 份,有效問卷 48 份,有效率 100%。筆者將學生的調查問卷數據一一整理,調查結果如表1。
從調查結果可看出,學生普遍感到學習英語詞匯難,學習詞匯的主動性不強,缺乏行之有效的詞匯學習方法,語言運用能力不強。主要原因在于教師講授詞匯的方式較單一,經常只是按單元詞匯教學,只注重學生詞匯的拼寫和中文意思,缺乏語境,導致學生無法感受到詞匯在不同語境中使用的靈活性,因此學得快,忘記得也快。而
且在詞匯教學中,教師較少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指導,只重記憶卻輕運用,學生缺乏詞匯學習的方法和策略,獨立學習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也較弱。因此,要改善中學生詞匯學習能力,以促進他們英語運用能力的全面進步,就要切實重視中學英語詞匯教學,深入研究英語詞匯教學的有效策略。
二、核心素養視野下轉變教學理念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提出課程的基本理念是注重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及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任務;《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提出課程的基本理念是發展英語學科核心修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課標中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四個方面。英語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通過英語課教育及自身的實踐和認識活動,獲得的相關英語學科的基礎知識、技能、情感、觀念和品質等。
依據英語課程標準提倡的理念,教師必須將培養中學生英語素養以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作為目標,要充分認識到加強詞匯教學的意義和重要性,并且在詞匯教學中要與時俱進,轉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思路,重視學生詞匯學習方法和策略的指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詞匯學習習慣。只有這樣,才能不斷適應新課標要求,使進一步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得到保證。
三、英語詞匯教學的方法和策略
1.借助導學案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詞匯。新課標強調:中學英語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有利于學生優化英語學習方式,使他們通過觀察、體驗、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育教學理念的更新,以及自身教學實踐的體會,筆者認為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詞匯,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導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結合教案和學案的優點,實現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詞匯。導學案,是經教師集體研究、個人備課、再集體研討制定的,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素質教育要求為目標編寫的,用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優化發展的學習方案。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引預先學習并完成導學案部分內容。教師根據學生學導案反饋的問題,及時引導學生糾正、練習以及鞏固提升。通過這種“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模式,可達到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筆者的目的是通過構詞法、歸納法、同義詞、反義詞,詞的搭配等讓學生先熱身認識新詞匯,為堂上能運用和積累詞匯作鋪墊。這有利于改變教師滿堂灌詞匯的乏味、枯燥課堂,也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素材,為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提供了可能。
2.創設情境,重視學生的詞匯發音和綜合運用。詞匯學習的基本要素是音、形、義,這就決定了詞匯教學的基本任務是讓學生過好英語語音,懂得單詞的發音和拼寫。在課堂上,教師要有意識指導學生懂得用音標拼讀單詞并且要保證準確的讀音。由于詞匯教學不是獨立的活動,它是貫穿整個課堂教學過程,融入聽、說、讀、寫等語言活動。因此,教師要善于通過圖片、問題、翻譯等活動環節,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輸出預設的目標詞匯。通過聽、說、讀、寫等語言活動進行循環運用,強化詞匯的重復出現率,實現詞匯的音、形、義理解及運用一體化。
3.指導學生掌握多種詞匯記憶方法。中學階段,英語的詞匯量很大,學生很容易遺忘詞匯,會靈活運用就更談不上了。因此,使用什么樣的方法能讓學生輕松并牢牢地記住詞匯,不斷擴大他們的詞匯量,便成為高中英語教學有待解決的一個難點??紤]到高中學生的性格特點,應充分運用艾賓浩特遺忘規律,抓住記憶后容易遺忘的特征,理解詞匯本義,及時復習,勤于復習,提高記憶的效果。如:音、形、義結合記憶法,圖表記憶法,結構記憶,分類記憶,聯想記憶法等這些記憶方法,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可指導學生合理綜合使用。
4.指導學生利用多種科技手段提升詞匯學習。對于外語詞匯的習得,學生僅靠堂上的40或45分鐘是不可能實現的,還必須有課后的復習和積累。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智能化教學平臺、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各種多媒體網絡學習設備不斷進入教育領域,對教學提供技術輔助支持。如:口語100平臺、翼課網平臺、盒子魚等這些都是不錯的智能教學平臺,這些平臺里都有與課本同步的聽說讀寫素材,可為學生課后學習和復習英語提供了可能。當有些地區因為條件不可能用到這些教學平臺時,微信、QQ也是不錯的選擇,教師可把有關的內容發上微信或QQ,讓學生課后共享學習。作為教育改革的一線教育者,我們不防大膽嘗試使用。新課標也指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應重視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整合,根據信息化環境下英語學習的特點,科學地組織和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豐富課程資源,拓展學習渠道。”“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學生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創造了有利條件,為學生提供了適應信息時代需要的新的學習模式。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使學生能夠充分利用計算機和網絡資源,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學習。”
5.著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中學英語學習是一個教與學相結合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教學的成果要在學生學習的效果上反映出來。中學英語詞匯的學習,是貫穿于聽、說、讀、寫的全過程中,離開學生這一主體的積極參與,便會是一句空話。俗話說:“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能力。筆者認為:除了在英語課本教學上下功夫,開展“拓展教學”也很重要。例如:組織學生閱讀外語名著、英語報刊、收看外語視頻節目等,多渠道、多層次煅煉學生,并持之以恒,成立“英語外拓小組”,對在學習過程遇到的問題互相討論,教師給予及時的指導。這樣,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激情,又掀起了自覺學習、主動鉆研的良好氛圍。學生不僅掌握了大量的詞匯,而且對詞匯的含義、用法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大大促進了教與學、學與用的靈活轉化,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結論
詞匯能力的強弱不僅影響了學習者詞匯量的大小,還直接影響到聽、說、讀、寫、譯等其他各項能力。因此,無論是出于中考、高考對學生考察要求還是在常規的英語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我們都要重視詞匯教學。只要我們給予重視、敢于突破,敢于創新,才能探索出一套符合自己學生的、行之有效的詞匯教學方法。
責任編輯 韋英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68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