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感受哲學書中的教育智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提起“哲學”二字,我最早接觸它是在初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那句有哲理的名句就是——“人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萬事萬物都是在運動的,而非我們所看到的很多靜止的狀態。就是這樣一句話,廣泛地運用于各種場合,讓我明白哲學的神奇之處。哲學很有用,但既難寫更難懂,寫給兒童看的哲學就更不用說了。一本好的、適合孩子的“哲學書”應該是個什么樣子呢?我有幸讀到了《寫給孩子的哲學啟蒙書》一套書。
  《寫給孩子的哲學啟蒙書》這套書最初是買來給侄女看的。看書名就知道這是一本寫給孩子們的哲學啟蒙書。也許大家會問:哲學,這門成年人都覺得非常深奧的學科,孩子能看得懂嗎?這兒必須要介紹一下本書的兩位作者了。作者之一,米歇爾·畢奇是法國巴黎索邦大學的哲學講師,法國國家哲學博士,他的特點是在課堂上能用最簡單最生動的語言講解深奧的哲學。另一位作者是碧姬·拉貝,一位兒童作家。她36歲那年想用一年的時間到法國索邦大學完成她的哲學學士課程,但是她發現居然有四分之三的內容完全聽不懂。她認為二十歲聽不懂哲學還有情可原,可是三十多歲的成年人仍然聽不懂,這是哲學本身的問題,是哲學語言和概念把人們阻止在哲學之外。剛好她有一個八歲的女兒,作為母親,她發現孩子常常向她提出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都是關于人生的最基本的,也是最富哲學性的問題。于是,她開始與米歇爾合作撰寫這套書。因而這套書一開始是為孩子們寫的,為幫助孩子們思考人生寫的。
  當書到手后,我迷上它。我認為不管是作為家長,還是作為老師,都應該好好讀這套書,因為它能幫助我解答學生提出的很多問題。這本書改變了我對很多問題的認識,不得不承認她說得好有道理。
  身為教師,我們都深深地認識到,教育除了傳授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出一個個心靈健全,精神富足,熱愛生活,尊重他人的人。我們要培育出這樣的孩子,讓他們健康快樂地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我們自己首先要成為這樣的人。這套書不僅能解答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困惑,也告訴我們如何智慧地過生活。
  在“權利與義務”這章中,為了講述“我們每個人都是被權利和義務所塑造的”這個問題,文章一開始便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力,描述了在無義務星球的一段經歷:想去電影院看電影,卻每次都關門;做微型火箭回旅店,被要求半路下去;好不容易回到酒店,卻發現自己的房間被別人占據了...... 這一切的一切,歸根結底僅僅是因為電影院老板不想開業、開火箭的駕駛員想出去玩、旅店的老板安排了自己的朋友入住......試想,如果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也遭遇了,是不是相當的郁悶?確實,沒有義務的星球,所有的權利都被最強壯的人享受,而更強壯的人總會出現,于是屬于自己的東西一次次地被剝奪,權利被力量所替代。我們的生活將會多么的混亂?。∫虼?,沒有義務,也就意味著沒有權利。要想有秩序的生活,就必須遵守自己應該盡有的義務,同時爭取自己的權利。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過馬路遇紅燈時要停下來,這是我們要遵守的義務,而綠燈時我們要通過,這是我們享有的權利。若大家都盡到自己的義務同時又充分享受自己的權利,那交通狀況一定是良好通暢的!對學生而言,有按時交作業的義務,同時也有看電視和出去玩耍的權利。作為成年人的我們有按時完成工作的義務,同時也有做很多事情的權利,也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從出生開始就享有很多的權利,同時也承擔更多的義務。
  權利與義務都是由法律賦予我們每一個人的。小到是否闖紅燈,大到參與選舉。我們在做每一件事情時都會涉及到權利與義務的范疇,對于我們應享有的權利,我們應積極爭取,而對于我們要該承擔的義務,我們也應義不容辭地做到。
  “權利與義務”一章中的每一個小部分都是先通過小小的生活中的事例來說明我們經常會遇到的情況,然后將這些事例與權利與義務這樣的哲學概念掛鉤,這樣的敘述方法就能讓孩子很容易地接受權利與義務的概念,而不是生硬地灌輸概念。我侄女才五歲半,對于權利與義務的概念不能說理解得很好,但從她與我的交談中不難聽出,她知道做任何事情都應該有規矩,不是每個人想干什么就能隨心所欲干什么的。
  給孩子哲學的啟蒙,不是說不講道理,而是需要結合孩子的生活實際,在與孩子一同思考中悟出最基本的道理,這難道不比說教或粗暴的命令更有效?
  我喜歡這套叢書,不僅僅是因為它提供了孩子可能尋求的答案。我讀著這本書時,心中滿懷感恩:這兩位編著者,碧姬·拉貝和米歇爾·畢奇,他們是懷著多么巨大的善意和溫情??!他們對孩子,有多么深厚的愛?。≌讜际菑暮⒆拥囊暯浅霭l,所有的思想都融化在一個個妙趣橫生的小故事里,融化在孩子們的生活中。書中的文字就像是在跟孩子們拉家常。對話中他們從不居高臨下,從不耳提面命,沒有刻板的說教,書中表現出來的天真,就像孩子般純潔無瑕。他們是成年人,擁有成年人的理性,同時又有孩子們的好奇,懂得孩子的思維方式,俯下身子,來跟孩子對話,因此整套書是孩子們的視角,妙趣橫生,引人入勝,即便成年人讀來也不會感覺幼稚和無趣。其實,這樣的姿態,不正是我們這些父母和老師本來就該具有的嗎?可惜在中國,長時間來,很多父母和老師都不了解孩子的主體性,以為孩子就是幼稚無知,需要成年人的強力介入。殊不知,孩子的世界,正是一個奇妙的世界,需要我們以謙卑之心、敬畏之情,才能進入呢!
  孩子的世界,是一個獨特而自足的世界,他們遵循自己的邏輯與思維。成年人也曾經是孩子,可悲的是,當其成年,卻忘掉了自己曾經是孩子。從任何層面來說,重新認識孩子的世界,都是為人父母,為人師者必須學習的功課。作為父母師長,我們都懷著對孩子的熱愛,也正因為如此,才更需要適當的愛的表達式。理解孩子的世界,刻不容緩。而就孩子的精神世界來說,成年人尤其需要呵護其天性的自由成長。事實上,任何哲學問題都不可能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可貴的是問和探究的過程本身,讓孩子們對生活的思考始終處于積極活潑的狀態,這不正是我們的教育要培育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嗎?
  在讀這套書的過程中,總是驚訝于作者理性與童心的和諧統一,敘述娓娓道來,道理深入淺出,語言觀之可喜。我們的課堂若是也能做到理性和童心的和諧統一,想來學習的過程一定是生動的,目標的達成定會是水到渠成一般的自然。從閱讀中,我收獲的不僅是豐富的哲學知識,讓我受益匪淺的更是字里行間蘊藏著的人文思想,對孩子的理解和熱愛,它們潛移默化地提升著我的教育品位,滋潤著我的心靈,感受著閱讀帶來的豐盈和喜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279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