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智慧教育引領下的教育信息化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智慧教育背景下,出現了“互聯網+教學”的模式,這樣既可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也能夠鍛煉學習者的思維能力,拓寬學習者的知識面,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信息化教育完全改變了以往傳統的“灌輸式”“照本宣科”“題海戰術”教學模式,而是更加注重激發學習者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習者自主探究問題,設定符合學習者身心發展規律的教學方案,讓每一個學習者都可以跟上教學進度。本文針對智慧教育背景下的信息化教育展開探究,望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智慧教育  信息化  教育  方法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5-0245-01
  智慧教育屬于信息化教育的高度發展新形態,也是實施“互聯網+教育”的重要途徑,實施智慧教育的重點在于課程,也可以稱之為“智慧型課程”,這是構建智慧教育中的核心內容。而智慧教育背景下的信息化教育更加注重培養學習者的創新能力、創造能力、高級思維能力,將來可以成為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在信息化教育中,要注重教育教學課程的創造性、智慧性、發展性、生成性、選擇性、多元性、真實性,教師也要不斷地提升自我教育能力,創新教育形態,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
  一、設立信息化教育資源建設評估與激勵
  信息化教育主要是用當代信息技術作為重要的支撐,充分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建設標準混亂、共享性差、有效資源少的問題,為學習者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在此過程中學校需要設立完整的信息教育資源建設的評估與激勵體系。首先,需要設立把應用作為導向的評估與激勵機制,以此來優化教育資源環境,讓學??梢越邮懿煌瑱C構的督導與評估,讓學校的信息化教育具備較強的導向性,確定重點教育資源方向。其次,需要設立服務機制、保障機制、激勵機制,提高任課教師對于建設教育資源的積極性,比如,充分認同教育工作者在信息化教育中的取得成果和獎項,對于表現突出的教師給予相應的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
  二、數字教育與智慧教育之間的融合方法
  信息化教育屬于開展數字教育的重要基礎,在此過程中需要把數字教育和智慧教育相互融合起來,構成一種新型的教育形態。智慧教育屬于數字教育的拓展與延伸,屬于數字教育中的高級發展階段,兩者不是互相替代、非此即彼的關系,而是相互依存的關系,智慧教育主要整合了增強現實、移動通信、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先進的信息技術,以此來開展數字教育。智慧教育在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學習資源、建設模式、核心技術、評價指導思想、管理模式、科研方式上和傳統的教育有著很大的區別,在教育工作中更加注重開放協同化、個性化、泛在化、融合化、智能化,從而促進教育行業的健康、更好發展。智慧教育模式下,需要注重教學方法的現代化、教學設備的現代化、教育內容的現代化、教育制度的現代化、教育思想的現代化,這樣才能夠充分把智慧教育與數字教育融合起來,提高教育質量。
  三、智慧教育環境下的學習資源推送服務
  智慧教育背景下,提出了分層教學、個性化學習模式,教育者更加注重引導學習者自主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自主探究,拓寬自身在知識面,這樣不僅可以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同時還能夠鍛煉學習者的學科思維素養。在信息化教育模式下,教師需要注重學習資源的推送服務,實現線下教育和線上教育的相互結合,為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服務。每一個學習者的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教育者需要充分尊重學習者之間存在的個性化差異,結合學習者真實的學習進度與需求來選擇推動教育資源,讓每一個學習者都能夠跟上教學進度。其次,學??梢越Y合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學習興趣、知識水平來構建網絡學習平臺,同時教育者還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學習平臺中的動態數據,來分析學習者的心理特征、知識點狀態、學習路徑等,同時還要探究網絡學習平臺的信息共享速度、學習者學習中的自我控制能力、對于網絡的依賴性、交流活動程度、討論主題、知識表征類型、學習內容偏好、學習參與度等,從而設立學習者特征庫。
  四、面向智慧教育模式下的微課設計方法
  智慧教育背景下,更加注重鼓勵學習者自主學習,充分滿足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需求,而微課教育模式屬于信息化教育中的重要代表,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向智慧教育模式下做好微課設計,讓微課教學具備“視動”“多元”“開放”“效果”“評價”等特征,讓學習者可以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去學習,把抽象、復雜的知識更為直觀、形象化地展現出來,加深理解與記憶。在微課教學設計中,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了解學習者真實的學習進度與需求,設定出符合學習者發展的微課資源,讓學習者在學到知識的同時激發思維能力。同時還需要把微課的短小精悍優勢展現出來,開展具備針對性、目的性的教育工作,充分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智慧教育背景下,教育工作者需要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參與到信息化教育中去,為學習者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滿足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參考文獻:
  [1]張琪. 技術變革視域下學科智慧課程建設——基于“長尾”評價的研創課程探索[J]. 遠程教育雜志,2015(03):88-9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385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