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癥監護護理評分系統在ICU護理中的應用價值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重癥監護護理評分系統(ICNSS)在ICU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本院ICU接受治療的重癥患者共92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護理管理方式的區別分為ICNSS護理組和常規護理組。常規護理組采用常規措施進行護理管理,ICNSS護理組采用重癥監護護理評分系統進行護理管理,對比兩組護理管理措施的應用價值。結果 ICNSS護理組患者的住院時長明顯短于常規護理組,住院總費用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且護理質控考核得分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組,組間有明顯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ICNSS護理組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率以及護理人員對管理的滿意率均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且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護理組,組間有明顯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重癥監護護理評分系統在ICU護理中的應用價值較高,有效地提升了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以及ICU護理工作的整體質量。
[關鍵詞] 重癥監護護理評分系統;ICU;護理;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4(a)-0049-02
ICU患者的病情具有嚴重且復雜的特點,且病情變化較快,因此患者對護理的要求也就更高。但ICU存在護理人員配置相對不足,且護理工作量大的問題,導致部分護理計劃無法完全落實。因此急需探尋有效方式合理配置護理資源,從而達到提升護理質量的目的[1]。通過相關研究報道可以看出,采用重癥監護護理評分系統對重癥ICU護理工作量進行評估,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度以及信度。本院自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將ICNSS評分應用于ICU護理管理中,旨在探討重癥監護護理評分系統在ICU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院ICU接受治療的重癥患者共92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護理管理方式的區別分為ICNSS護理組和常規護理組,每組各有46例患者,其中常規護理組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齡29~73歲,平均年齡(49.58±5.34)歲。ICNSS護理組男性29例,女性17例;年齡30~71歲,平均年齡(49.63±5.82)歲。分別給兩組患者各配置8名護理人員。兩組患者在一般社會性資料方面的差異較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知曉該次研究內容,研究內容報備倫理委員會并批準后,開始對照試驗研究。
1.2 方法
常規護理組采用常規措施進行ICU護理管理。首先采用平均分配的方式明確各管床責任護士需要負責的患者,然后對患者進行呼吸道管理、引流觀察、體位管理、病情觀察等常規護理管理。
ICNSS護理組采用重癥監護護理評分系統進行ICU護理管理。在患者入院之后,通過ICNSS評分對患者的整體情況進行評價,主要評價內容為通氣功能、機體重要臟器的供血狀況、機體營養情況、軀體功能、睡眠情況、換氣功能、血壓及心律情況、機體代謝功能。語言交流能力以及情緒狀態情況。對患者的護理需要進行等級評定,并依據護理的等級對以上評價內容進行賦分,將護理工作進行量化[2]。采用4級評分的方式對每項評價內容所需要的護理強度進行評定,包括預防性護理(1分)、支持性護理(2分)、緩解性護理(3分)、救助性護理(4分),將患者每項評價內容的得分進行累計得到ICNSS總分,ICNSS總分的分值越高,則說明護理的工作量越大,反之,護理的工作量越小。根據重癥監護護理評分系統分值為各管床責任護士分配ICU患者,從而使每位護理人員所承擔的工作量強度相當,達到合理配置護理資源的目的。
依據ICNSS評分對護理人力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的具體方法為:ICNSS總分超過40分的情況下,則應將護患比例調整為2:1;ICNSS總分為33~40分的情況下,應將護患比例調整為1.5:1;ICNSS總分為23~32分的情況下,應將護患比例調整為1:1;ICNSS評分為16~22分的情況下,應將護理比例調整為0.5:1[3]。由于各個患者所需要的護理強度不同,因此在進行護理工作時,應注意對救助性護理強度的患者以及緩解性護理強度的患者進行優先護理。
1.3 觀察指標
采用護理質控考核的方式對兩組護理管理成果進行評定,考核的主要內容包含護理文書的書寫、病區環境情況、分級護理、基礎護理以及??谱o理,每項各計20分,總分共100分,總分越高則說明護理管理成果越好。同時對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長以及住院總費用進行統計并記錄,統計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計算出并發癥發生率。
在患者出院之前,將針對本次研究設計的《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問卷》發放給患者進行填寫,計算出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率,問卷的內容應包含護理人員服務水平、病房環境、護理人員操作技術水平、健康教育等。研究結束前,將《護理管理滿意度調查問卷》發放給ICU護理人員,了解其對于護理管理工作的滿意度,計算出護理人員管理滿意率。
1.4 統計方法
數據處理工具選擇最新版的SPSS 19.0統計學軟件,用[n(%)]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使用(x±s)表示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討論
ICU護理工作相對繁重,且現階段的臨床護理資源又相對匱乏。因此合理配置有限的護理資源是落實各項重癥護理計劃的重要保障。傳統的護理資源分配方式為平均分床方式,即護士長通過人數平均分配的方式將患者分配給各個護理人員,這種分配方式無法有效地將護理人員之間的差異性體現出來,造成護理人員的能力與所承擔的工作量不符,一部分能力較差護理人員會感覺力不從心,另一部分能力較強的護理人員會感覺自身的能力以及素質得不到發揮及體現[4]。這樣不僅對護理工作質量造成了影響,同時也降低了護理人員對于工作的積極性。
將ICNSS量表評分系統應用于ICU護理資源配置中,可以有效對ICU患者的病情情況以及所需護理工作強度進行評定,使得復雜的護理方式能以簡單化的方式體現出來。同時通過ICNSS評分可以對患者個人護理問題進行準確地體現,且可信度相對較高[5]。
通過該次的研究結果可以得知,ICNSS護理組患者的住院時長明顯短于常規護理組,住院總費用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且護理質控考核得分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ICNSS護理組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率以及護理人員對管理的滿意率均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且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護理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將重癥監護護理評分系統應用于ICU的護理管理工作中,不僅有利于護理人力資源的合理分配,有效地降低了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提升了ICU整體的護理質量,同時有效提升了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以及護理人員對于護理管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對患者的早日康復有著積極的作用,可在ICU護理中進行推廣并應用。
[參考文獻]
[1] 蔣麗麗,劉紅梅,管小燕,等.重癥監護護理評分系統在ICU護理資源配置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轉化醫學電子雜志,2016,3(12):78-80.
[2] 趙輝,王曉坤,王繼發,等.重癥監護護理評分系統在ICU護理資源配置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現代養生,2017(16):242.
[3] 崔玉萍.重癥監護護理評分系統在ICU護理人力資源配置中的應用[J].中國農村衛生,2017(19):68-69.
[4] 朱雪,肖華,徐曉雯,等.重癥監護護理評分與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狀況評分配置ICU護理資源效果的比較認識[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27):5246.
[5] 華其娟.重癥監護護理評分系統在危重癥患者臨床護理中的實踐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24).
?。ㄊ崭迦掌冢?019-01-0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4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