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綜合護理在小兒急性呼吸衰竭護理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探究ICU綜合護理在小兒急性呼吸衰竭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于2015年11月- 2017年11月期間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兒62例,按照隨機原則將其分為各有31例的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在此基礎上給予觀察組ICU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護理效果及干預前后血氣指標變化情況。結果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明顯較對照組高(P<0.05),護理前兩組動脈血氧分壓( Pa02)及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0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Pa02均明顯增加(P<0.05),且觀察組護理后Pa02顯著高于同時期的對照組(P<0.05);護理后兩組PaC02均明顯下降(P<0.05),且觀察組明顯較同時期的對照組低,兩組護理后PaC0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小兒急性呼吸衰竭護理中運用ICU綜合護理可有效緩解患兒急性呼吸衰竭的臨床癥狀,促進其血氣指標的改善,有利于預后轉歸,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小兒;急性呼吸衰竭;ICU綜合護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 2019) 01-104-03
小兒急性呼吸衰竭在兒科疾病中較為常見,患兒呼吸系統或呼吸中樞在多種因素影響下發生病變,進而造成換氣或通氣功能出現障礙,屬危急重癥,是導致小兒死亡的重要因素[1]。臨床中除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外,還應予以患兒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以促進臨床效果的提高[2],本次研究將ICU綜合護理運用于小兒急性呼吸衰竭護理中,取得滿意成效,現作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于2015年11月- 2017年11月期間進入我院急診科接受治療的6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兒納入本次研究觀察范圍,參照《中國小兒急性呼吸衰竭診斷與治療指南》中相關診斷標準[3],并結合患兒臨床癥狀確診。將患兒隨機分為各有31例的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中男20例,女11例;年齡4個月-8歲,平均(4.1±1.3)歲;病程3h - 2d,平均( 26.53 +2.13)h;呼吸衰竭病情嚴重程度:輕度9例,中度18例,重度4例。觀察組中男21例,女10例;年齡4個月-8歲,平均(4.2±1.2)歲;病程3h - 2d,平均(26.49±2.11)h;病情嚴重程度:輕度10例,中度16例,重度5例。兩組一般資料如性別、年齡、病程及病情嚴重程度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兒家屬均在知悉本次研究目的及方法等情況下自愿參與研究,且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受其監督。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常規重癥監護室護理,主要包括提前將治療所需物品及藥品準備齊全,幫助患兒采取舒適體位,進行持續心電監測,并定時觀察患兒的神志、瞳孔、面色、心率、脈搏等各項生命體征,建立并保持至少2條靜脈通路,同時保持氣道通暢,及時將患兒呼吸道分泌物吸除等。給予觀察組ICU綜合護理:(1)從患兒的實際情況出發為其選擇適合的給氧方式,若患兒需長期給氧,則應選擇鼻導管給氧,注意給氧前首先將相關參數調整至合理范圍;若患兒缺氧嚴重,則應及時進行搶救,給予的供氧濃度應在60% - 100%之間,并將連續給氧時間控制在5h左右。(2)在家屬的協助下定時幫助患兒翻身拍背,以利于其痰液排出,若患兒痰液較為粘稠,則應給予霧化吸入祛痰或吸痰器吸痰等治療,在進行吸痰器吸痰時應特別注意動作要輕柔,且避免吸痰時間過長、程度過深;進行霧化吸入時,將霧化吸入溫度控制在25℃左右,初始霧化量約為5L/nun,注意根據患兒氣道適應程度循序增加;及時對患兒口部、鼻及咽部進行仔細觀察,若有分泌物存在,則應及時進行清理。(3)治療過程中尤其是用藥過程加強對患兒各項生命體征的監測,注意觀察其皮膚及嘴唇顏色的變化。謹遵醫囑對輸液速度與輸液時間進行嚴格控制,尤其是呼吸興奮劑的使用;注意患兒是否發生頭痛、惡心、上腹部不適等藥物不良反應,在應用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時應檢查其口腔黏膜是否有真菌感染,同時保證患兒的呼吸暢通。(4)增強與患兒及家屬的溝通,以體貼入微、親切鼓勵的態度對待患兒;在與患兒相處的過程中,應給予更多的關心,并注意給予適當的安慰與鼓勵;在適當的情況下可與患兒握手或對其進行按摩,通過類似身體接觸拉近與患兒之間的距離,耐心聽取患兒及家屬提出的疑難并作積極且正面的解答,盡量選擇患兒安靜狀態下進行治療,并指導家長配合護理,及時為患兒更換尿布,保持干凈舒適;努力營造一個人性化的病房環境,待患兒病情好轉時可于病房擺放一些玩具,以轉移其注意力。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干預前后血氣指標變化情況,對比兩組護理效果,其中護理效果判定標準為:若護理后患兒臨床癥狀如呼吸困難、呼吸增快及發紺等均消失,血氣指標恢復正常,則為顯效;若護理后患兒急性呼吸衰竭臨床癥狀有所緩解,血氣指標有所改善,則判定為有效;若護理后患兒急性呼吸衰竭臨床癥狀無緩解甚至加重,血氣指標無改善甚至惡化,則判定為無效[4].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肺功能相關觀察指標主要有動脈血氧分壓( Pa0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 PaCO2)。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的分析處理均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效果比較
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l。
2.2 兩組血氣指標的變化情況比較
護理前兩組Pa02及PaCO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Pa02均明顯增加(P<0.05),且觀察組護理后Pa02顯著高于同時期的對照組(P< 0.05);護理后兩組PaCO2均明顯下降(P<0.05),且與同時期的對照組相比,觀察組PaCO2明顯較低,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3 討論
小兒急性呼吸衰竭在兒科臨床中屬危重疾病,具有起病急、進展迅速的特點,若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搶救將極易導致各種并發癥,嚴重可直接導致患兒死亡[5-6]。急診搶救急性呼吸衰竭患兒常采用糖皮質激素等藥物進行局部抗炎、舒張氣道平滑肌、緩解呼吸衰竭等對癥治療,同時配合相關護理,通過對患兒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測,并密切配合主治醫師進行搶救[7-8],但對于急性呼吸衰竭患兒而言,患兒由于生理特殊性,治療依從性不高,對臨床治療持恐懼等態度甚至作出排斥行為,往往對治療的順利完成產生不良影響,部分患兒甚至出現治療中斷,因此僅做常規治療還遠遠不夠,還應采取多種措施進行綜合護理,以保證患兒預后[9-10]。研究給予對照組常規ICU護理,患兒Pa02及PaCO2指標雖有明顯改善(P<0.05),但仍處于不良水平,表明護理效果不佳。ICU綜合護理干預主要從病情監測、給氧護理、呼吸道護理以及用藥護理等方面進行干預,是常規重癥監護護理內容的細化與拓展[11],通過聯合進行心理護理、環境護理及生理護理等,同時針對搶救過程中患兒的突發癥狀實施對癥處理,從而減少可造成急性呼吸衰竭患兒死亡的危險因素,促進臨床治療效果的提高[12-14]。本次研究中,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觀察組ICU綜合護理,通過對患兒進行給氧支持,嚴密監測其生命體征,同時及時觀察患兒病情變化,一旦發現病情則立即報告醫生并協助進行對癥處理,有效預防了患兒病情惡化[15-16],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明顯較僅采用重癥監護室常規護理的對照組高(P<0.05);護理后患兒Pa02及PaCO2血氣指標均明顯優于干預前,且相對于同時期的對照組,觀察組血氣指標更優,兩組指標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綜合護理干預成效顯著。
綜上所述,在小兒急性呼吸衰竭護理中運用ICU綜合護理可有效促進臨床治療效果的提高,加快急性呼吸衰竭患兒臨床癥狀的緩解,促進其肺部功能的改善,促進其預后轉歸,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王春燕.綜合性護理在急性呼吸衰竭患兒ICU監護中的應用效果觀察叨.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 (1): 215-216.
[2]楊晶.研究小兒重癥肺炎合并呼衰心衰的急救護理措施[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6,10( s2):316.
[3]趙琳.ICU護理風險干預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 (18): 46-48.
[4]俞建娣,趙偉英,王志娟,等.綜合性護理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 26(2):306-308.
[5]孔君.舒適護理在ICU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急救醫學,2016,36( z1):268-269.
[6]張秀紅.舒適護理在ICU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6,31( 12):1424.
[7]余燕梅,劉利華,蔣玉芳,等.ICU護理風險管理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影響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3):695-697.
[8]林樂丹,孫素珍,何樂瓊,等.ICU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及綜合護理措施對預后的影響[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 27( 12):2845-2848.
[9]陳思凝,嚴秋萍.急性呼吸衰竭病人危險因素篩查及早期護理干預研究[J].護理研究,2016,30 (3): 335-337.
[10]張曉俠,焦紅俠,王小娟.人性化護理干預在小兒重癥病毒性腦膜炎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 22): 76-78.
[11]林漢慧.ICU護理風險管理在預防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呼吸機獲得性肺炎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全科醫學,2017,20( S2):276-277。
[12]張鳳鳴,唐夢琳.集束化護理在小兒ICU重癥肺炎中的應用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 (4): 141-144.
[13]李清.優質護理干預對BiPAP呼吸機治療急診呼吸衰竭患者生理指標、依從性與并發癥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8,25 (2): 157-158.
[14]梁晨,修敏,楊磊.綜合護理干預在急性呼吸衰竭無創通氣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6( 25):2836-2838.
[15]朱迎霞.綜合護理干預在急性呼吸衰竭呼吸困難患兒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7,25( 8): 128-129.
[16]李芳玲,聶稀枝,鄧淼.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醫學臨床研究,2017,34(6): 125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89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