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關于小麥農業投入品“減量增效”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小麥是焦作市第一大糧食作物,小麥生產對糧食安全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焦作市小麥生產雖然取得了連年增產,但由于化肥、農藥、灌溉水、種子等農業投入品價格的上漲,增產不增收的矛盾依然突出。據焦作市農技站對2018年小麥生產收益情況調查顯示,全市小麥平均單產543.27 kg,不計租地費每667 m2平均收益480元。如何實現小麥生產的增產增收,進一步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是每一個農技推廣人員需要思考的問題。本文就小麥生產中如何科學運用農業投入品,實現“減量增效”闡述觀點如下:
  一、化肥“減量增效”
 ?。ㄒ唬y土配方,協調營養
  小麥生產過程中,不能盲目施肥,過度施肥不僅不會增加小麥產量,反而對小麥生長產生消極影響。要結合實際情況,在確定目標產量的前提下,通過測土配方施肥,制定科學合理的小麥配方營養方案,并將有機肥、微肥融入到方案之中,實現有機與無機、主肥與微肥的協調和補充,將有機肥料作為主要肥料,化肥作為輔助肥料。測土配方施肥能有效控制化肥投入量及各種肥料的比例,保證各營養元素間的協調高效利用,在不增加化肥投資的同時,能有效提高化肥利用率,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據焦作市農技站對百家農戶調查,小麥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比傳統施肥每667 m2平均減少尿素用量4~5 kg,小麥單產增長8%~15%。
 ?。ǘ┻m期施肥,提高肥效
  要根據地力和小麥生長情況合理施肥,確保小麥在不同生長階段都能夠受到合理的照顧。在施肥原則上應遵循高產田地塊施氮肥前輕后重,氮肥40%作底施,60%在拔節期施用;中產田前后均衡,氮肥50%作底肥,50%在起身拔節期追肥;旱薄地施氮前重后輕,氮肥70%底施,30%在返青起身期追施的原則。在施肥技術上,要做到氮肥深施,磷肥、鉀肥分層施,鋅肥與細土拌勻后撒施。對于焦作市高肥地小麥生產要大力推廣氮肥后移技術,將春季追肥時間移至拔節期。試驗結果表明,高肥地拔節期或挑旗期是小麥高產優質兼顧的最佳追氮時期,此期施氮可提高氮肥利用率10%以上。
  (三)培肥土壤,增加地力
  增強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是提高小麥產量最直接的方法。目前,有兩種方法可快速提高土壤肥力:一是秸稈還田。秸稈還田不僅能夠有效增強土壤肥力,提高土壤松軟度,確保整個種植環境良性發展,還能夠增強土壤抵御嚴寒的能力,連續3年秸稈還田地塊可酌情少施或免施鉀肥,減少鉀肥的施用量。二是增施土壤有機肥。有機肥的應用不但能提高土壤蓄水、保肥、供肥和抗旱防澇能力,而且能進一步提高小麥的品質,保護和改良土壤環境,起到化肥不能起到的作用,因此要大力推廣堆肥漚制和沼肥的應用。
  二、農藥“減量增效”
 ?。ㄒ唬┤鎸嵤┚G色防控
  綜合運用農業、生態、物理方法以及施用生物農藥、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減少化學農藥施用次數和施用量,保護好田間天敵生物,將病蟲害控制在經濟允許損失水平之下。通過運用如沼液浸種、太陽能殺蟲燈、性誘劑等綠色防控措施,確保小麥生產、產品質量和農田生態環境安全,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二)準確把握防治時期
  小麥生長期間,要密切關注各級植保部門發布的病蟲情報,適期開展防治,力爭做到“病要治早,蟲要治小”。小麥病蟲草害防治要把握好5個關鍵時期:一是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麥田雜草冬前化除。此期雜草草齡小、抗藥性差,小麥處于分蘗期,麥苗未封行,此期化除適時、省藥、省工、效果好。二是2月下旬至3月初防治小麥紋枯病。三是3月下旬至4月初防治麥蜘蛛。四是4月中下旬至5月初開展“一噴三防”活動,綜合防治小麥病蟲害。4月中下旬也是麥田主要害蟲(穗蚜、吸漿蟲)的各種天敵盛發期,要保護和充分利用各種天敵,在天敵不能控制害蟲為害時,實施農藥防治。五是5月上中旬麥田除雜草。此時除雜草可有效控制翌年麥田雜草的發生量,降低麥田雜草的為害。
 ?。ㄈ┱_運用對路農藥
  要根據藥劑的性能和防治對象的發生規律,選擇安全、有效、經濟的農藥?;煊棉r藥具有兼治不同防治對象的作用,兩種或兩種以上農藥混配時要保證高效、安全,才能達到農藥混配后擴大防治范圍、增強防效的目的。要堅持輪換用藥,延緩有害生物抗藥性的產生,提高農藥使用壽命。在防治方法上,要全面普及統防統治,統防統治可有效阻止害蟲的遷移和病菌的蔓延,能大大減少用藥次數和防治成本。
  三、灌溉水的高效利用
 ?。ㄒ唬┘皶r掌握田間需水狀況
  小麥整個生長期要澆5~6次水,不同的生長時期澆水都有不同的要求。要在了解小麥各關鍵時期需水特點后,看天、看地、看苗情、看時期,綜合分析各種因素,再確定是否澆水及如何澆水。一看“天”。當降水量超過小麥當時需水量時,就不再澆水。二看“地”。土壤墑情好、土肥足的麥田兩合土質要澆小水或不澆水。三看“苗情”。小麥群體過大、追肥量過大,不可澆水或推遲澆水。四看“時期”??葱←溙幱谀膫€生長時期,不同時期需水量不同,前個生育期澆足水的,下一次澆水要適當延遲。冬小麥不同時期適合的土壤含水量參考值為:出苗期為80%,越冬期為55%~80%,返青期至拔節期為70%~80%,孕穗期至開花期為80%,灌漿期為60%。
 ?。ǘ┐罅ν菩泄澦喔?
  目前,焦作市小麥生產已有80%的農田實行了地下管道輸水與管道灌溉,該灌溉方法實現了輸水速度快、減少蒸發、降低成本、省地、省勞力的效果。但與噴灌相比,管道灌溉仍存在著水資源浪費嚴重、易造成土壤板結、灌溉不均勻、水量不易控制等問題。據資料顯示:噴灌比地面灌溉要節約用水20%~40%,增長15%~20%,且不破壞土壤結構,適用范圍廣。
  四、規范化種植,精量播種
 ?。ㄒ唬┻x擇優質高產抗逆品種
  要根據氣候、土壤、地力、產量水平和病蟲害等情況,以高產、優質、高效為目標,以抗災、避害、穩產為重點,選用適宜的品種。焦作高水肥地優質中筋品種以百農207、焦麥266、中麥895、平安8號、孟麥028等為主;優質強筋小麥以存麥5號、新麥26、鄭麥369,懷川916等為主。旱薄地以豫麥49-198、焦麥668等為主。
 ?。ǘ┳銐勥m期適量播種
  一要足墑播種。在小麥適播期內,應根據“寧可適當晚播,也要造足底墑”的原則,做到足墑下種。若遇陰雨內澇,要及時排水晾墑,若墑情不足,要提前造墑,待墑情適宜時播種。二要適期播種。適期播種有利于培育壯苗,播種過早冬季分蘗多、群體大,容易形成稠旺苗;播種過晚,分蘗少、苗弱、抗寒能力差。焦作市半冬性品種一般應掌握在10月5—10日播種,弱春性品種應掌握在10月20日以后播種。三要適量勻播。在適播期內,要因地質、因品種、因播種期而異,分類確定播種量。在適宜播期內焦作市一般半冬性品種每667 m2播種量7~8 kg,弱春性品種每667 m2播種量8~10 kg。晚播地塊或整地質量較差的麥田,應酌情加大播種量,一般每晚播1 d增加播種量0.25 kg/667 m2,但最高不能超過15 kg/667 m2。
  總之,要實現農業投入品“減量增效”,關鍵要把握用量、用法與時期三個方面,遵循多措并舉的方針,減少投入成本,增加生產效益,在保證良好的生態環境下實現小麥生產綠色增產增效,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43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