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社會特性與監管創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從2013年開始,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推出,讓該領域逐漸成為談論最多的一個話題,但是互聯網金融在為人們日常生活帶來便利的時候,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本文首先介紹了互聯網金融的含義;其次分析了金融風險的社會特性;最后重點提出了一些監管創新措施,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 金融風險 社會特性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9)02(b)-068-02
互聯網金融對于我國的政治和社會都具有重大的影響,然而,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的特性也擁有一定的差別,在監管的時候,難度性也更大。所以,應該根據它的社會特性,將理論和實踐聯系在一起,創新其監管模式,引導中國互聯網金融逐漸的步入到一個良性的軌道上。
1 互聯網金融的含義
互聯網金融一般是將現代化的互聯網和通信技術結合在一起,以此來實現一個資金融通的金融服務模式。在如此開放的時代下,互聯網精神逐漸的融入到金融領域,也使得商業銀行不再處于一個壟斷性的位置上?;ヂ摼W金融作為一種全新的思維模式,從狹義的層面來看,是計算機終端系統下一種虛擬性的金融模式。如果從廣義的層面來看,大部分的互聯網應用都可以將其看作是互利網金融。
2 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社會特性
2.1 技術性
互聯網金融風險中的技術問題,對于互聯網企業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當互聯網在推進創新的時候,也存在著一定的技術風險,無論是網上銀行,又或者是第三方支付平臺等,要面對的,便是自身技術方面的問題。日常運營中,為了從根本上避免自己的網絡被黑客攻擊,需要加強技術管理,從源頭人手把控好風險因素。在此基礎上,技術研發人員要重視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目前二維碼、指紋識別支付技術已在支付寶、微信中得到了相對廣泛的應用。引入新技術與安全保護方面的工作應當齊頭并進,否則再新的技術也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最后,由于互聯網技術擁有一定的廣泛性,如果工作人員操作不當,很有可能就會造成公眾恐慌。
2.2 安全性
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雖說為傳統金融行業的發展注入了新動力,但由此而引發的問題也不能忽視。例如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的出現,也讓資金的形式更為的多樣化,網絡用戶的推廣,讓消費方式變得愈加的快捷,但是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讓賬戶的安全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對于互聯網金融而言,資金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技術和經驗上的缺陷,就會對平臺自身的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影響。從當前的發展情形來看,P2P平臺和眾籌平臺的資金,一般第三方支付平臺在托管,部分是由銀行所托管的,還有的甚至是沒有托管平臺,這就讓資金的安全性無法得到應有的保障。
2.3 流動性
流動性風險是互聯網金融風險監管中所必須要關注的一部分工作。若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無法獲得有效的資金,便有可能引發流動性風險。例如2013年,國內銀行市場就發生了一次“錢慌”事件,這是由于一家銀行的違約,進而導致后續出現了更多的問題,最后借款利率升到了30%,一時間群眾“一片嘩然”。對于互聯網金融而言,突發事件非常容易導致平臺流動性的增加。又或者是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貨幣資金會因為用戶的大規模贖回,進而使得平臺的流動性面臨著更大的危機。
3 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監管創新
3.1 出臺相應的法律監管機制,促進整個金融行業的健全發展
目前,從我國法律監管制度的發展情況來看,在互聯網金融方面,還缺乏一套有效的監管機制。從過去的法律監管體系來看,要想適應現階段金融體系的基本需求,最好是掌握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在傳統金融的基礎上,對互聯網金融進行相應的補充和說明。
首先,出臺相應的法律監管機制,樹立道德底線,最大限度的確?;ヂ摼W金融的健康發展。例如,人民銀行就設立了業務許可證的準入門檻,在合適的時候推出機制,對于第三方的機構也要對其進行相應的審核,那些不符合條件的支付機構,可以取消它的資格。其次,對于還在發展初期的P2P網貸的監管機制,降低它的準入門欄,但是也必須要設置相應的監管底線,明確P2P平臺一般只可以提供中介服務,而不可以提供平臺擔保。最后,還要對原本的法律法規進行適當的補充與說明,如民法和刑法等,將其引入到互聯網金融行為的規范中,針對金融消費者來健全相應的保護機制。此外,對于互聯網金融企業利用非法的方式來經營的行為,也要追究違法者的刑事責任??傮w而言,在健全法律監管機制的時候,應該將消費者的權益放置在首要的位置上,從而使得整個金融行業都能健康發展。
3.2 構建網絡安全認證系統,確保網絡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針對互聯網中安全方面的問題,目前國內在銀行領域中,相關技術人員已在利用計算機技術構建起了一套完整的安全認證機制,如此在保證網站安全性的前提下將風險控制在了理論運行的范圍之內。同時,技術人員需要根據行業特定的發展趨勢強化研發工作,以信息技術設備以及安防系統的性能,最終避免出現惡意攻擊和盜竊行為。同時,監管部門應該規定平臺使用電子認證的方式,確保各個參與方的信息都是非常真實的,這樣也能保障網絡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例如,在2018年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上,相關人員就介紹了互聯網金融統一身份核驗平臺的建設與推廣,該平臺基于傳統數據源、生物識別和數字證書三種渠道。作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統一入口,提供了客戶身份的一站式接入,這樣就可以解決現階段互聯網金融機構在實名驗證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從現階段的發展來看,平臺二期已經開始上線,并且具備了個人身份驗證,工商信息驗證和人臉識別等十余種接口能力。最后,用戶還可以利用自己的私鑰對信息進行相應的處理,這樣就可以產生別人無法生成的文件,確?;ヂ摼W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3.3 強化資金安全監管,完善征信體系
對于消費者自身的安全問題,也應該在法律中有一個比較詳細的闡述。從當前的發展情形來看,央行已經確立了客戶備付金制度,相關平臺也制定了相應的安全監管機制。另外,在互聯網金融中,還可以提取部分利息,將其為客戶資金來購買商業保險,有助于在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相應的補償。對于P2P平臺,充分的意識到客戶資金最好是交給第三方資金托管,對于第三方支付平臺是否具備托管的權限,在法律上最好是有一個比較明確的說明,這樣也能確保消費者自身的權益。通過對資金的強化監管,可以有效保障消費者的資金安全,避免出現損失。
互聯網金融中的誠信問題,是阻礙該行業正常發展的主要問題,包括平臺自身出現了詐騙和違約等問題,這些不誠信的現象,都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诖?,相關部門就應該加強信用體系的完善工作,對于那些實行違約的機構進行相應的懲罰,這在某種程度上也能加強法律的威懾力。另外,還要將傳統化的金融發展方式和互聯網進行有效的銜接,這樣也可以真正的統一和發展信用系統,進而提高大數據背景下征信的技術水平。最后,制定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準則,加強投資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和經營意識,進而營造出一個比較健康的發展環境。
4 結語
互聯網和金融的相互結合,是當前世界金融行業發展的主要趨勢,需要正視這方面的變化,進一步優化相關細節?;ヂ摼W在推動傳統金融發展的時候,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性,基于此,相關部門就應該出臺和完善相應的法律監管機制。同時,還要秉承著創新性的基本原則,促進互聯網金融實現融合性的發展,這樣也能更好的服務于實體經濟,增強我國的綜合實力。
參考文獻
[1]屈援,李安.互聯網金融的風險特征、監管原則與監管路徑[J].學術交流,2014(8).
[2]唐清利.互聯網金融監管模式創新研究[J].社會科學輯刊,2015(2).
[3]徐慶煒,張曉鋒.從本質特征看互聯網金融的風險與監管[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4(7).
[4]王慧穎.互聯網金融風險的來源與特性分析[J].全國流通經濟,2016(2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5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