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還閱讀權,在閱讀中釋放孩子的天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學生形成閱讀習慣,培養閱讀能力,在閱讀中擴充知識,提高學習興趣是語文教師必須關心的一件大事。同時,我們也要正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能用教師的分析來禁錮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把閱讀權交給孩子,讓他們在閱讀中真情流露,自然釋放自己的天性,這樣孩子在每次閱讀后才能真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一、拓展課文閱讀空間,讓孩子放飛想象的翅膀。
很贊同這樣一句話:想象是創新的翅膀,創造是一種最高的境界。只有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才會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善于引導指導孩子留心觀察捕捉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在閱讀理解文本內容時再與平日的生活經驗相觸碰,這時,孩子的天性使然,靈性的思維自由馳騁,閱讀課堂也變得輕松實效。如在教學《荷葉圓圓》這篇課文時,我先出示一幅幅唯美的荷葉圖,從視覺上一下子抓住了孩子們的眼球,配上輕柔的音樂,讓孩子們閉上眼想象自己就是小水珠,躺在圓圓的荷葉上。這時候,風姐姐輕輕一吹,我們就隨著風搖啊搖,像躺在搖籃里。此時提問:你有什么感覺?孩子們聯系生活體驗,一下子走進角色內心,“真舒服呀,快要睡著了一樣。”“像媽媽在搖著自己,一邊搖一邊還唱著搖籃曲呢!”“荷葉這張大床可真大真軟,我忍不住想在上面翻幾個跟頭。”師:那大家愿意美美地讀一讀小水珠這段嗎?希望能聽見小水珠們喜歡荷葉的快樂心情。此時閱讀感悟不再干澀,孩子們真的把自己化作了一顆顆小水珠,情感在朗讀中自然流露。
二、鼓勵孩子與文本對話,在閱讀后也來當回小作家。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作為教者,我們有時會感慨,孩子的語言表述,寫話習作能力堪憂,其實,這是我們在教學中過分主觀意識,用成人的思維去定位孩子,即使孩子們的腦海里有好多好多新奇的世界,也總被我們忽視,一味牽著他們學習。《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階段目標(第一階段)中要求: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語文老師多鼓勵孩子模仿課文形式進行“小創作”,讓學生也來當回小詩人、小作家,由課堂延伸到課外,拓寬了教學渠道,這樣學生樂于接受,樂于交流。在教學《明天要遠足》中,我想班上的孩子肯定也有課文主人公這樣的經歷,何不借機打開他們沉默的“金口”呢?也許還有小驚喜呢!于是我對班上的孩子說:“你也一定有過“翻過來,翻過去,睡不著的經歷”吧!想想你是要去什么地方,你想到了那里的什么?”“我有這樣的經歷”“我也有”……看著一張張興奮的笑臉,我知道此時水到渠成,便鼓勵大家說:“孩子們,讓我們也來當當小詩人,把自己的經歷仿照詩歌的形式和同桌說一說?!痹捯魟偮?,大家就開始熱烈的交流起來,看著孩子們一吐為快的喜悅勁,我笑了。“翻過來,唉——睡不著。那地方的高山,真的像媽媽說的那么高大雄偉嗎?”“翻過來,唉——睡不著。那地方的花,真的爸爸學說的,那么芬芳迷人嗎?翻過去,唉——睡不著。那地方的樹,真的像奶奶說的,那么五彩繽紛嗎?”……在引導孩子與文本對話后,讓他們輕松小練筆,不正是他們天性的釋放,給我們的一個個小驚喜嗎?
三、拋磚引玉,在競讀中讓孩子自主品味文本。
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指導孩子的品讀是一項長期艱辛的工作。為了提高朗讀效果,理解文本,語文老師們煞費苦心,精心設計分層次朗讀訓練:范讀、分角色讀、齊讀、引讀,最后的朗讀效果也參差不齊,差強人意。對文本的解讀也只是鏡中月,水中花。其實,我們何不利用孩子愛比一比,賽一賽的天性,另辟蹊徑,和孩子來一場競讀,用溫柔的“謊言”讓孩子學會品味文本呢?如在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時,我對孩子們說:“聽了孩子們的朗讀,聲音清脆好聽。老師也想來和大家賽一賽,看下誰讀得好,誰能讀出鄰居的著急,種葫蘆人的傷心?”(教師讀課文中的第四段:沒過幾天,葉子上的蟲更多了。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我故意用輕快的語氣去朗讀,果然,馬上有學生鼓起勇氣:“老師讀得不好聽?!睅煟骸澳膬翰缓媚兀俊薄皼]有感情,沒有表情。鄰居這時都快急死了,老師還這樣輕松高興,應該是這樣讀(生示范讀)?!薄拔乙灿X得老師沒有我們讀得好。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應該讀得慢些。老師卻讀得太快,應該這樣讀。(示范讀)”“一個一個都落了,那個人肯定很難過,所以還要讀出傷心的語氣?!蔽邑Q起大拇指:“孩子們真會讀書,你們說得都很有道理,我虛心接受大家的建議?,F在我再試下?!薄斑@次讀得好!”“謝謝大家,來,你們也來讀讀。”感情讀后接著我相機問大家:“我就是種葫蘆的人,你們有話對我說嗎?”“都怪你,太固執,不聽勸告,所以收不到一個葫蘆?!薄澳阋詾橛袔讉€蟲子是小事,不用管。你不知道葉子生了蚜蟲,小葫蘆就得不到營養,當然就會落下來的呀!”“你得多學習科學種植的知識,不學無術??!”“你不要傷心,明年再種一棵葫蘆,加強施肥、澆水、捉蟲,你一定會得到你喜愛的葫蘆?!薄⒆觽冊趧窀媛曋衅肺冻鑫谋镜恼鎸崈群?,這時再去指導孩子感情朗讀與品味文本,那就事半功倍了。
作者簡介:劉波濤 (1978.6—) ,漢族,四川綿竹人,大專學歷,一級教師,任職于綿竹市南軒小學,著眼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研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8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