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案例分析《我不想上小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案例:
  琳琳(化名)是幼兒園大班的孩子,馬上要升小學了。琳琳上幼兒園以來,聰明能干,各方面發展都非常不錯,琳琳的媽媽對孩子的學習一直都非常重視。進入幼小銜接階段我們開展了“我要上小學”這一主題,孩子們談論起小學的美好生活和對小學的向往之情,突然琳琳說:“我不想上小學?!蔽覇枺骸盀槭裁囱??”,她沮喪著說:“我不會拼拼音,我的數學題總是做不對,每天還要做許多作業,反正小學就是不好?!?
  后來我找了琳琳媽媽談話,原來琳琳媽媽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于是在家里給孩子開起了“小灶”,她買來了一年級的教材,每天晚上都教孩子學習拼音、認字、寫字,教孩子算100以內加減法,每天還給孩子布置語文、數學作業,可是一段時間后琳琳媽媽變得很煩惱,一向聰明的琳琳在拼音學習中老是學不會,在數學方面,琳琳怎么都理解不了進退位,時間長了孩子就不開心,鬧情緒,不愿意完成媽媽布置的作業,琳琳媽媽教得很累,情緒變得更焦慮,孩子學得更累,反倒養成了不少壞習慣,比如做作業時不專心、拖拖拉拉、坐姿隨意、字寫得東倒西歪等等,對小學也產生了懼怕的心理,就這樣惡性循環一段時間,琳琳媽媽都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案例分析:
  聽了琳琳媽媽的這個案例后,我意識家長對幼小銜接其實是有許多誤解的,作為老師我們應了解家長對幼小銜接的認識和困惑,家長們需要得到科學的指導和幫助。
  于是我將家長工作納入到幼小銜接主題活動中來,開展了幼小銜接家長訪談會,在訪談會上大部分家長“對孩子小學知識的提前獲得”的關注明顯高于“對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孩子心理疏導、孩子安全意識、道德品質、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關注, 家長都普遍存在一個明顯的誤區,即把學前兒童入學后在知識儲備量能否與小學教學接軌視為衡量幼小銜接教育是否成功的標準。
  對此我們開展專題家長培訓,邀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觀了小學,向小學老師請教入學前該做好怎樣的準備,幫助家長轉變觀念,解決家長困惑,讓家長意識到幼兒需要儲備的是學習能力,而非學業知識。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個階段的核心發展目標都是基于孩子的年齡特點和成長需求的,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弄清孩子年齡特點和最真實的孩子發展需要,切不能被所謂“不能輸在起跑線”等觀念左右,盲目跟風,提前灌輸各種小學知識,造成“拔苗助長”。每一年齡段的孩子都有其最近發展期,違背幼兒年齡特點和幼兒發展特點,強制灌輸給他們超前的知識,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孩子學起來困難,還會使孩子產生挫敗感,打擊孩子學習積極性,導致孩子 “厭學”情緒產生或是養成一些不良習慣,甚至對小學產生恐懼,不想上小學。其實,幼小銜接不是把小學知識下放到幼兒園階段,也不是把幼兒園階段的內容延續到小學階段,并不是幼兒園教育向小學靠攏還是小學教育向幼兒園靠攏的問題,應該是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都往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靠攏。幼兒階段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激發學習興趣的最佳時期,游戲是孩子學習的最佳方式。對于即將入小學的孩子,引導他們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使他們有較好的溝通交往能力,具備一定的自我保護能力,有較強的安全意識以及要重視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的養成,這些定能為今后的孩子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能順利幫助孩子渡過適應期,讓孩子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11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